发信人: jiangzhilu(双潮海)
整理人: juhm(2002-06-27 14:30:19), 站内信件
|
乡镇中学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内容提要:由于地理不统考,因而在基层学校被称为“副科”,社会、家庭、
学生普遍不重视,在这种形势下,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是乡镇中学地理
教师的目标,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关 键 词:乡镇中学 地理教学 兴趣
当前乡镇中学地理教学面对很多困难。首先是社会、家庭对地理的功用不明,认为学习地理没有用。其次,升学目前仍是农村学生跳离“农门”的唯一手段,地理如同历史、生物等科目一样被视为“副科”,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自然谈不上学习地理的动力。
但是,如果地理教师在这种形势下妄自菲薄,对教学不用心,那么势必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学生不学——教师不用心教——学生更不愿学——教师更不愿教。
实际上,尽管地理不是统考科目,这更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大的回旋空间,摒弃了对升学率的单纯追求,更能使教师专心钻研教学。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有了兴趣,学生便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让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对于当前形势下的乡镇地理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样,一堂有趣的引言课,流利的口才,幽默的谈吐等,均可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学生身边能够看得见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1、用“身边的地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尝试把初中学生已经有兴趣的东西联系到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表现,从而发觉原来地理就在身边,自己原来也是爱好地理,再加上老师经常性的表扬,产生兴趣的效果很好。
比如讲地图概念时(容易讲得枯燥无味),我首先问学生:“你在哪里见过地图吗?”马上就有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家里、动物园、公园、电影、电视、书刊、报纸还有教室后。表扬了他们记性好见识广之后,我再问:“你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呢?”同学们回答得更起劲了。再问:“那么什么是地图呢?”这时学生全盯着我,哑雀无声,这也难怪,地图学生都见过,有的还用过,但如何把地图的概念准确的表达出来,这就难了。于是我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照片,要学生比较:“地图与普通的照片有什么异同?”(都有方向,都缩小,但地图上有符号,有注记),这时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水到渠成,学生对学习有了极大兴趣。
2、用乡土地理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地理课教学尤其是乡镇中学地理教学来说,最大的难点是学生知识面窄,如果单靠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则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听。要达到师生交流、教学相长的效果,那么无疑利用身边的乡土地理作为素材是最好的。
乡镇中学学生与城市学生最大的不同是大多来自农村,他们也许不知道城市里的光怪陆离,但却熟悉农村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要让学生产生共鸣,就应当从他们最熟悉的东西入手。
比如我在讲到《土地资源》(初一地理第一册)一节中土地的利用类型时,我先引入这一节后,我问学生:土地有什么用途?这时学生往往很容易从课本中读答案,我就让学生把目光投向学校周围,看看在学校周围的土地都拿来做什么,学生顿时来了兴趣,有的说土地可以用来种庄稼、蔬菜,有的说可以种草,从山区里出来的学生还答出土地可以生长树木,有的学生说还可以建房子,因为“万丈高楼平地起”,还可以筑公路。我顺势引导学生,能够生长粮食、蔬菜的土地,我们称为耕地,能够生长牧草的,我们称为草地,能够生长树木的,我们称为林地,能建房子、筑公路的,是建筑用地。
总之,由于地理课不产生直接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升学等),因而造成学生的不重视。但是,只要地理教师教学得法,努力备好课、上好课,相信教学还是大有可为的。
---- 一浪一浪
海面波涛翻起
我不知道这涌上的潮
是进是退
是起是落
是清是浊
或者
潮起的不是海
而是我那---
矛盾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