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网络文集>>个人文集>>基甸文集>>精华转贴>>[ZT]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

主题:[ZT]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
发信人: ji-dian(基甸)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0 23:44:33), 站内信件
[甸注]景教部分,请参考下面这篇(较长,不全文抄来占版面了):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有关宗教、科学、政治文化的一个分析 
作者:谢选骏(著于1989年,其时作者尚未信主)

------------------------------------------------------------

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二)

作者:spring (洪春男)

最初发表:信望爱BBS


  最近对教会历史很有兴趣,刚看完「基督教会史」之後,接着看这本书,
这本「中国基督教史纲」是王治心先生所着,大约是在一九卅九年左右所着,
对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有相当多的记载。

  在精华区中有 lk 所写的「基督教在中国」的文章,不过只有提到唐朝的
景教和元朝的也里可温教,後面的似乎还没有补充,看来有机会的话,应该多
补充的。

  另外,似乎有一些传说和迹象显示,在唐朝以前似乎就曾有基督教在中国
的迹象,不过证据还相当薄弱,难以确信。

  明朝时天主教来华发展,花费了相当的苦心才进入中国,最有名的应该就
是利玛窦,任当时的钦天监,主要是西洋历法比较准确的缘故。万历皇帝对当
时的天主教有相当的礼遇。後来清兵入关,顺治、康熙也对天主教士相当礼遇
,当时比较有名的教士应是汤若望,教士还是任钦天监职,一直到道光年间。

  这次的天主教到中国还发生了两次比较大的「教案」,一次在利玛窦去世
後六年,一次在汤若望晚年,对教会都有相当大的伤害,不过後来都得政府还
其公道。不过在外面的逼迫之後却发生更严重的问题,就是「礼仪之争」,让
康熙皇帝与「罗马教皇」决裂,一七七七年时,罗马教皇解散当时在中国传教
的组织「耶稣会」,雍正也下了禁教的命令,基督教在中国又几乎完全停止活
动。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後。

  一八零七年更正教才派第一个宣教士 ── 马礼逊到中国来,他最大的成
就应该是翻译圣经,可惜他穷一生之力却无法踏上中国传道,只能在广洲和澳
门间活动,不过他也带领了中国第一位牧师 ── 梁发。一八四二年之後中国
开放五口通商,传教士才得以在中国传教。

  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以「上帝会」为名,发动民族战争,得到民众极大的响
应,可惜因为其虽以宗教为号召,以民族关系得民众响应,但其作法却失去宗
教精神,且其对社会的革命是激烈的改革,无法得到人民的认同,发展得快,
消灭得也快,太平天国共十叁年的历史。洪秀全的行动虽然没有得到教会的认
同,但洪秀全本人在未有太平天国行动之前应该是有成为基督徒,这倒是难以
否认的事。

  中国教会史上最惨重的教案莫过於庚子拳乱,教会在中国其实受到不少的
误解和排斥,而且教会总是被认为和帝国主义相连,庚子拳乱就是在众多的因
素之下产生的,教会人士死於这次事件中的人数大约接近两万人。其最大的罪
魁恐怕要算是西太后了。

  革命军总理的孙文先生亦是基督徒,一般他的传记中很少提到他的宗教生
活,不过他也曾经承认过才是。

  五四运动之後产生了对基督教的排斥,产生了「非基同盟」,也对基督教
会有些影响,当然这影响没有造成流血冲突。不过应该也让教会更多地反省,
主要是希望教会「本色化」,也就是尽可能地让中国人自己来负责教会事务,
外国宣教士居於辅道地位,主导权让与中国人,以慢慢洗去洋教之名,而且也
可以更多地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来思想。

  这些应该是比较着名的事件,不过说真的,比较深的影响可能都是长久的
工作而非这种「大」事件,基督教对中国的影响算是相当大,举凡在社会风气
、慈善事业、介绍科学新知、医药、教育各方面都有很多的贡献。

  有机会的话,我会将这些资料 post 出来跟大家分享的。

  看「中国教会史」和「基督教会史」的感觉不太一样,早期的教会对教义
有相当多的争论,後来慢慢地对教义愈来愈清楚,争议也比较少。基督教在中
国的发展都是比较晚期的,争论通常不多(只有礼仪之争和翻译上的一点争论
),另人印象比较深的却是进入中国的艰苦,所花的代价,宣教士千方万计地
要进入中国传道,却不得其门而入,不少人因此耗尽其一生的时间和生命,而
且无怨无悔,後面的人更是受了前人的感动,前往中国的宣教士真是前仆後继
。进入中国之後所要面对的问题更多,第一个主要问题恐怕就是中国的自大心
理,中国向以天朝自居,对所有其馀的人都是以蛮夷待之,现在看来或许觉得
没什麽,可是身历其境的人恐怕是身心都要倍受煎熬的。看了中国教会史令人
对西方来的宣教士更为敬佩。身为中国基督徒(先不论统独,至少在文化上我
还是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早应该知道中国教会史了,如此才能知道前人是花
了多大的代价才让我们得听此信仰,当更懂得珍惜才是。

--
神接纳历史上所有敌挡他的人,就像接纳时常敌对他的我们一样。

--------------------------------------------------------------

基督教与中国:两本新书简介

(一)《百年烟云、沧海一粟--近代中国基督教文化掠影》

李志刚著—北京:今日中国,1997
178p. ASIA BR 1287 .L43 P35

该书由作者的八篇论文组成:

一、基督教对近代中国文化的影响
是一篇综论性文章,作者就‘基督教与近代中国出版事业’、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基督教与近代中国医药事
业’、‘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基督教与近代中国
民主思想’五个方面分别论述。

二、马礼逊与中西文化交流
对第一位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Rev. Robert
Morrison 17821834)作了介绍。

三、傅兰雅在华之事业及贡献
讨论了这位格治书院创办人和格治汇编主办人
(The Chinese Scientific
Magazine)傅兰雅(John Fryer 
18391928)在华致力翻译西书、促进西学的贡献。

四、林则徐禁烟与澳门基督教士关系初探
作者引用史料证明当时在澳门的传教士如裨治文等人,曾以言
论和行动反对鸦片的泛滥,也论述了林则徐与早期中外基督教
徒的交往。

五、中国基督教徒对孙中山先生之认同初探
从孙对基督教信仰的认同出发,论述孙如何从中国传统闭锁中
走出。同时也探讨了如何投身参与,奉献认同。最好则以徐松
石、张亦镜、王治心等人的主张整合孙中山的思想与神学信仰。

六、五四运动与中国基督教复兴之探讨
该文是一篇探讨社会变迁与文化适应相互磨合的尝试,也“是
研究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新方向、新课题”。

七、广学会之发展与中国时局转变之关系
八、广学会出版事业对时代转变的适应
这两篇论文则是以‘广学会’为个案,论述了基督教的传播机
构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角色与影响。

作者李志刚一九三九年生,毕业于香港信义宗神学院,并获得
珠海书院文学博士,现任香港礼贤会湾仔堂主任牧师、香港珠
海书院文史研究所副教授。出版有:
《基督教早期在华传教史》 ASIA BV3415.2 .L5 C5
《香港基督教会史研究》
《容闳与近代中国》ASIA DS 763 .Y93 L5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文化》等。

该书是由王志远主编的《宗教文化丛书》中的一部。

---------------------------------------------------------- 
(二)《中国的基督教》

周燮藩著—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69p. ASIA BR 1285 .C73 C92

作为《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中的一部,《中国的基督教》简
单、扼要地介绍了基督教的历史以及流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化相互
整合的过程和现状。行文通俗,以介绍为主,没有深入的学术讨
论。全书由以下各章组成:一、基督教的概况;二、唐代的景教
、三、元代的也里可温;四、明清之际的天主教;五、基督教入
华与拜上帝会、六、新的发展趋向。该书并没有提及任何关于四九
年以后基督教在中国的情况实际上止笔于太平天国。

这是一部由任继愈先生主持编辑、以中国中学文化程度的读者为
主要对象的‘中国文化知识 丛书’,同时也比较适合具有中等中
文语文程度的学生以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
基甸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基甸连线 
http://jidian.ccim.org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