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ityconnor(城市角落)
整理人: znevar(2003-08-07 21:20:14), 站内信件
|
一栋有很多窗子的大楼里面,传出两个孩子的声音:
"要不要一起去岛上?"
"哪里?"
"岛上。我们一起潜水,逛古都。然后爬上山崖,对着经过的船只大喊。"
"你对古都了解多少?"
"爷爷说它本来很繁荣。后来因地震沉没,在地底沉睡好几世纪。当晨星思念地球,停止转动,它就会浮上海面。此时一切都会静止,包括时间。"
"时间是什么?"
"爷爷说,是一个小孩,在海边玩沙包。"
"你来不来?"
很久以前,唱片店里的男孩向我介绍这部电影。说不出什么好,只是露出一个清淡的微笑。后来,找到了电影的原声唱片。也听不出什么特别,一如ECM唱片公司出版的大多数唱片般安静隽永。原声唱片里有一首诗:
"The last resplendent morning star
heralded the coming of the sun on high
No mist or shadow dared to mar
the sheer perfection of the cloudless sky
from where a gentle breeze would blow
caressing the faces down below
as if to murmur into the heart's recesses
Life is sweet and…
Life is sweet"
----from "Easter Sunday" a poem by Dionysios Solomos
这是一部诗意的电影,讲述一个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中的告别和回忆。这永恒的一天里,一望无际的爱琴海边,老人和一条狗在孤独的漫步。没有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剧烈的感情。他一一进行着道别的仪式,向女儿,向母亲,向邻居,向自己的狗,一个街头碰上的阿尔巴尼亚男孩,还有一生的回忆。最后一天的愧疚是从发现了妻子安娜生前的一封信开始,也是从那封写于三十多年前的信里,他才知道安娜是多么的爱他。只是,这个男人,作为一个诗人的男人,他的心灵始终处于敏感而害羞的封闭状态中。虽然蓝天和碧海还有世上最甜蜜的爱情都坦然向他开放,然而,用语词和思考堆积起来的世界让他的感情隔绝了。
在电影的最后,男人问妻子:"明天有多长?"。消失在风中的安娜轻轻的说:"比永远再多一天。"
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在1998年获得了金棕榈大奖。
它的导演希奥·安哲普罗斯(Theo Angelopoulos)擅长用浓雾表现爱琴海的冬天、用诗化的镜头语言表达对生命旅途的思考,用长镜头表现对时间的印象。在这里,时间就是那个穿着黄色夹克的小男孩,是童年在海边玩耍的亚历山大,是母亲年老时依然念念不忘的那个名字。
看完电影,我用最平和的心态听着两张原声唱片《尤利西斯的凝望》(Ulysses' Gaze)和《永恒的一天》(Eternity and a day)。不得不承认,那是催眠的电影和音乐。哲学、生命、人生意义的思考、回忆,本来就是深沉得让人渐渐睡去的东西。似乎要沉睡好几世纪。直到晨星思念地球,停止转动,才会清醒过来。梦里梦外,不知今夕何夕。此时一切都会静止,包括时间。那是否就达到了永恒?
然后,我看见一个穿黄夹克的小男孩向我跑来,身后,是宽阔蔚蓝的大海…..
---- 爱到天荒地老,也不过是回忆中的浮光掠影.所有的灵魂也是寂寞的孩子.
城市角落:www.mymansun.com
cityconnor.longcity.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