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ku(咖啡鱼)
整理人: tosand(2002-03-26 12:27:19), 站内信件
|
1、奶酪一书的“谁”是谁?
我一向觉得这本书的书名跟它的内容是相反了,谁动了我的奶酪?这句话的重点在“谁”,是一种质问,一种遣责。意味着这个“谁”不应该动我的奶酪。而书中的内容精神则是“变化”动了我的奶酪,当奶酪被“变化”动了的时候,我们应该承认这个变化,去寻找新的变化。由此想到如果面对着环境的变化,照理说是有三种人的,一种是所谓的小人,哼哼和唧唧,一开始会怨天尤人,但最后还是会接受;一种是嗅嗅和匆匆,一开始就接受;但还有一种,却是书中没有提及的,拒不接受并相信自己的能力能改变环境(这种人放在最后再回头讲)。
2、谁是使奶酪一书风靡的始作俑者?
在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想想,“变化”动了我们的奶酪,那么是谁让我们的奶酪变化得少了而不是多了呢?YES,谁在让我们的奶酷变少而不是变多?如果仅仅追问是环境变化驱使,为什么不会变多,只会变少?呵呵而且环境的变化也是人造成的,人才是唯一的原因。而这个人是谁?不会是生活在迷宫里的小人,而是生活在迷宫之外的人,甚至是建造迷宫或者是放奶酪的人。
好了回到这个问题,在风靡此书的大地上,谁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谁就是始作俑者。那么谁呢?本人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如果我们只是生活在迷宫里的,只有找奶酪的,而不是放奶酪的,更不是造迷宫的。
3、谁动了我的奶酪,我就革谁的命!
这就是在第一个问题中所说的第三种人的观点。这似乎是最符合马列主义的思想了。想当年,广大的无产阶级战士都是因为自己的奶酪没有了,于是他们要革命!他们也许怨天尤人过,也许也去寻找过,但是最后他们还是选择了革命!于是我试想如果该书中有一开始就写在有三种人,而第三种就是革命的人,他们发现奶酪的减少是因为迷宫的建造者自己不用找就可以吃到最好最大最甜的奶酪;发现天天要去找奶酪是因为本来迷宫就不应该是迷宫,而是一望无际的平台,上面应该摆满了足够吃的奶酪,而且随时更新,不用担心坏掉(象不象共产主义描绘的世界)。于是第三种人起来闹革命,打破迷宫,抓住游戏中不按规则行为的小人,暴打驱逐出境甚至砍头,然后自己建立一个新的秩序,考虑新的奶酪的扩大生产和品种更新等问题。不知道这本书还会不会有人推介?
4、顺便作一个网上调查,请读了本文的人真实的回答一个问题:
你是通过哪种方式知道此书的?
A宣传工具推荐 B朋友推荐C自己发现D其他
---- 我寻找热闹,因为我怕感到孤独;我不怕孤独,我怕在孤独的时候想起你;我不怕想起你,我怕想起你后会去找你;我不怕去找你,事实是我找不到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