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oelgz(家在广州的妹妹)
整理人: xiao_lun_xun(2002-05-05 21:44:11), 站内信件
|
楼下又是这样的一个帖子:某某大学,天之骄子自杀了
这和今天中午我看翡翠台那个节目所谈论到的论题一样:
生命诚可贵,可为什么在青少年的眼中,如此变得淡漠?
专家们意见纷纭,我个人观后感如下:
青少年轻视生命,原因之一,客观上社会精神文明导向不明朗,主观上缺乏精神支柱。
没有追求的人,是寂寞空虚的。多少年前,历代君主就开始用文化管制来辅助管理统治,甚至不惜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神,继而成为精神领袖,来达成巩固统治的目的。而中国久而弥坚的封建统治,恰恰说明了他们这套精神管制方法的成功。反过来,这也说明,人需要精神领袖。正是这种需要,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自称“天子”的人君。
反观近现代,自从西方有个尼采宣布“上帝死了”后,中国的无神论也闹得轰轰烈烈。唯物辩证法的传入,让无数的中国人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可同时也让无数的国人失去了精神支柱。
精神家园的坍塌,导致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也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启蒙运动,直到80年代的改革开放,90年代的反贪风云,无不说明人们在失去了崇拜偶像和道德标准后,一度沉迷与自省。什么才值得我们追求?什么才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什么才是值得我们拥有的价值标准?
都说现在的学生漠视生命。那么我反问一句:什么才是他们重视的呢?学业!事业!婚恋!家庭!我想,造成时下青少年轻生的四大原因,也就恰恰是他们最最重视的。
不过,说实在话,别说现在的学生,就连我这个出来混了些年头的老油子,都觉得学业和事业,是社会强加于我们头上的一副重担。已经失去其原有的乐趣,变得功利又残酷。学业,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学校吗?太多的规则,太多的考试成绩在左右我们。
就广州市的中小学生而言,什么狗屁电脑派位,什么3+X科考试,统统都是把人,往着非本愿的方向上推。宿命感在电脑的随机数字上,得以完全的体现。很多孩子对我说,为什么我一定要听电脑的?为什么我苦苦追求的东西就这么难得到?为什么我的快乐这么少?忧虑这么多?为什么我的童年没有游戏,只有补习班和特长班?
不要轻视这种慨叹,毕竟这个孩子只有10岁。我年长她13年,但是我感同身受。困惑太多,捆绑太多,个性长期受压制,孩子尚且如此,感情尚属幼稚,情感趋于敏感的中学生,大学生就更加然了。
原本就失去精神支柱和导向,现在连梦想的空间都被占据的话,那么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难怪有位学生说,我也想死,到现在还没死,是因为我爸爸妈妈还活着,所以我没敢死。
呵呵,连死都不自有,这说明,自一些人的心目中,生命根本就不属于自己!!!!不属于自己的生命,又何来珍惜?又何来计划?更不用谈创造美好的将来了。
活着,不生不死不过瘾,生命感远在天边,我们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社会、属于家庭、属于父母。这种生命意识的丧失消磨人的斗智,淹没人的创造力,最终导致人放弃自己的生命。
残酷的现实,失去精神领袖的年代,我们应该追求些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青少年正视,珍重自己的生命,任重道远。
---- 对我来说,努力工作是为了好好生活。
所以,我工作很努力,
偷懒更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