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hitesail(白帆)
整理人: ccu13650(2002-03-21 22:46:27), 站内信件
|
一个老外在中国(四)
作者:徐坤
10年前,尼尔斯风华正茂时来到中国,时年38岁。38岁,正是男人惹是生非、容易心存妄念、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季节。老外也如此。人类有些共同规律是不分种族血统的。
据说,1990年尼尔斯来中国之初吸引了众多女学生的青睐。那时他教的是硕士班,年龄普遍偏小,应届生考上来的居多。要说那会儿的学生,远没有现在风化,见的世面少,普遍比现在单纯。回头一想,也真是的,那时节,影碟机还没有问世,因特网也还没来中国。也就是说,各民族人们的生活还被局限在很狭窄的范围内,淫秽黄色盗版光碟以及色情网站什么的还都没有在全地球上出现,中国的世风比现在要淳朴,学生们在外教面前的表现也比现在要拘谨。
尼尔斯那时教的就是泛读与写作课。那时他让学生们用英语记日记,然后交上来老师给检查修改。据说好多女生在日记本里悄悄写道:尼尔斯,我喜欢你,你非常害羞。这话翻译成这个样子,已经没有味道了,英语的原句直译出来应该是:“亲爱的,尼尔斯,我非常,喜欢你,因为你的害羞(shy)。”瞧瞧,瞧瞧,害羞,“晒儿”,这个音发起来,卷舌,翘翘的,透着一股妩媚和轻柔。那该是怎样的一种风情?现如今还有哪个女子说喜欢“晒儿”的男人?现在的人们喜欢的是Cool,酷,发音是“窟呜”,撮口呼,有一股于大蒜瓣或橡胶团的粗鲁味道。
再后来,一个写喜欢他的“晒儿”写得次数最多的女孩子跟他好得如胶似漆,最后发展成非他不嫁。发展中国家妇女嫁给发达国家老外的本事,当年已经被许多洋鬼于深深领教。一场婚外恋闹到最后的结果,尼尔斯跟他加拿大的老婆离了婚,孩子也不要了,转脸跟这个中国小女生登记注了册。
这也不知是说明尼尔斯痴情、负责呢,还是说他花心、乱搞。在昏头昏脑的爱情当中,道德界限往往是很模糊的。总之,它的最直接客观效果是,负心人暂时绝了自己回国的路。
接下来的故事就完全落入俗套,一点神圣纯洁的意思都挖掘不出来。女孩子坚决要求跟尼尔斯出国。不出国,嫁你干什么?但是尼尔斯是极其热爱中国的,呆在这里不愿意走。
在那个遥远的1990年,一个洋外教的月薪是3000元,同时他们还住着公房,有公家给上的医疗保险,日常生活基本上不用花什么自己的钱。外教的自我感觉都非常良好。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吧:那时一个大学里助教的工资是80多元,讲师将近100元,教授的工资大概在200元左右。,也就是说他尼尔斯的工资是普通中国教师的10到15倍之多!那时的中国知识分子穷,但还没有办法思变,大学里有关“教授卖馅饼的讨论还没兴起呢。教授卖馅饼已经是1993年以后的事情。
这么舒服惬意地呆着,遭受着无数小姑娘的景仰和祟拜,尼尔斯他还有什么理由愿意离去呢?
然而,跟那女孩睡也睡过了,记也登完了,家里的婚也离完了,想不受摆布也没有挣脱的办法。加拿大是没脸回去了,但是这个国总是要出的,否则中国女生便没了面子。后来他们只好千般打听万般折腾,先是转道韩国,希望能拿那里当跳板,以期往欧美那些发达国家跳过去。女孩于自己有很尖端的专业,据说是高能物理方面的,所以念一个国外的博士很容易。尼尔斯没有专业,只能还教母语。据说他在那里教的是幼儿园,因为韩国幼儿园工资水平高。
两年后,女孩跟一个老外去了美国。完成了摆渡使命的尼尔斯从此只身游荡流浪在东方发展中国家。回国也不是没想过,但第一他是没脸,第二是找不到工作。一个40来岁的单身汉,弹尽粮绝一身悲怆地滚回家,怎么好意思呢?想想,当年被他抛弃的妻儿,曾经是怎样的悲痛和伤心?如今轮到自己,尼尔斯这会子才尝到被抛弃的滋味。
从此他的性格变得异常孤僻而自闭。除了挣钱,给儿子寄回去,把儿子照片放到钱包里,他已经不知道前面的人生还有什么好想好追求的。
这期间,据说,他还去过伊拉克和埃及。但是他心里,一直惦记的却是回中国。没人能替他说得清楚他内心的中国情结。
那可真是一个百感交集的中国记忆。
人生中的所有的第一次:第一次结婚,第一次生子,第一次婚外情,第一次离婚,第一次受伤害……所有的第一次,全都是刻骨铭心的。尼尔斯也一样。喜忧参半,悲欣交集。
千番辗转,多方联络,他终于又回到中国来。学校是凭着多年前留下的好印象,接纳了他,和他签了一年的约。那时他教课态度认真,深受学生们欢迎。至于和中国学生结婚之事,只影响到他个人的生活,在学校这边,只要是在法律和校规允许范围之内,并没有人过多干涉。
重新踏上这块土地,尼尔斯的心情极其复杂。一切都让他陌生又熟悉。中国似乎还是十年前的中国,但是,却又能让他感觉出跟以前明显的不一样。
尤其,他从师生员工对待外国人的态度中体会了出来。
那会儿,他是被高看的,具有很强的外国人在中国的优越感。现在,则是平等对话,完全按合同办事,师生们似乎还有了几丝不屑和挑剔的样子。以前的谦恭、崇敬,现在变成平等、挑剔,他一时还难以适应。
尤其让他感到不安的是,女学生们对他的崇拜眼神没有了。
开始他还误以为是自己老了,个人魅力不足以吸引小姑娘。后来发现并不是,而是中国人普遍的对待外国人的态度变了,随之而来的是,嫁老外,也不那么带劲了。现在中国有那么多本国的大款可嫁,要是图钱的话,本国的大款,嫁过去就享福,多省心。谁要去受那语言不通、现要学说话的罪?要是想出国的话,就更简单了,现在的渠道也多得很,不一定非得通过卖身嫁人的方式。尤其高学历的妇女,随便找一个出国进修、访学什么事由的就出去了。要想在外边呆下去、滞留不归的话,向单位赔点钱也就万事大吉。以后再靠个人本事扑腾,通过读学位、拿奖学金什么的在异国立住脚跟。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能惹得女孩子嫁,优势是什么呀?说白了,就是一个经济地位。当初那些嫁老外的人也就是为了钱和想出国,想过点好日子罢了。现在中国人的日子普遍已经过得好,这点东西,已经不再构成生活动力和目标。
有一天同学们出于好奇,随便问了一问办公室,尼尔斯现在工资是多少?回答说是3000元。我们还以为听错了,说:什么元?美元吗?
回答说:人民币。
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外教,教博士的外教,在跨入新世纪的两千年,在中国,每月挣3000元:3000元是个什么概念?去问问随便一个教英语的中国教师,除去工资奖金外,稍微勤快点的,业余兼一点课,再编一编什么考研复习题教材之类的,谁的月收人不在5000元上下?就连博士生当中那些读在职的,工资奖金外加科研补贴,月收入也不止3000元啊!
当然;一般来说,也有一些发达国家来的老外来中国,也不光是为赚钱,而是为丰富一下人生阅历,有的是为自己攒一点资历。走的地方越多,越能显明能力,被聘用的机会也就越多。这些都是成正比的。
但是尼尔斯这个老光棍,要想在中国有优势,拿话压得住人,还想要东山再起,想要续弦、再娶个发展中国家的小老婆回去……这么多实实在在的功利诉求,首先他得必须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地位才成。不说别的,至少,挣的钱得成为同等资历的中国教师的倍数才成。
没了这个,就什么都免谈罢!
这残酷的现实啊!这残酷的全球化!这残酷的资本主义知本主义的时代!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姑娘都有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经济理想!
尼尔斯注意到这些了吗?
这普通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相信他从直觉上也能感受得到。
想必这就是尼尔斯眼里沧桑、惊恐和失落感的来源。
唉!
怪不得!怪不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