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oobruce()
整理人: yxguojz(2003-07-13 11:55:53), 站内信件
|
<詠春拳之源流>
詠春拳,一說為少林嫡傳武技之一,詠春二字,
乃紀念詠春拳之創始人「嚴詠春」祖師。
祖師「嚴詠春」原籍廣東,其父「嚴二公」於九連
山下經營豆腐買賣。而「詠春」則自小隨「五枚大師」
習技。及後更因見蛇鶴相鬥而悟出拳術之理,並得其師
「五枚大師」之修正,因而武技大成。「詠春」師祖並
要求「五枚大師」為拳命名,大師則答曰你既名「詠春」
,就將詠春命名此拳可也。因此,詠春拳之名正式誕生
了。
祖師及後下嫁福建鹽商「梁博濤」,其後更隨其夫
返粵,並將其武技傳與「博濤」,因此其夫盡得詠春之
所傳。此為詠春拳之第二傳,時在嘉慶末年。
「博濤」因與紅船中人友好,並常與其友「梁蘭桂」
、「黃華寶」及「梁二娣」等飲酒論技,「博濤」更將
詠春拳與「華寶」等人交換紅船之名技六點半棍。及後
更與「華寶」等人隨紅船漂流,在此期間,他們更日夕
鑽研,苦心練習,不兩年已盡得其秘奧了。「梁蘭桂」
、「黃華寶」及「梁二娣」等可謂之為詠春拳派之第三
傳。少林六點半棍更為習詠春拳者必修兵器之始也。
「華寶」六十後退休,稅居於佛山快子路。快子路有
名醫「梁贊」行醫於杏濟堂,頗富盛名,佛山人多稱之為
「贊先生」,而「華寶」與「贊先生」友善,且退休後長
日多暇,乃到杏濟堂與「贊先生」飲酒論技,並將詠春拳
術,盡傳於「贊先生」,時為遜清道光年間。
「梁贊」原籍山縣古勞,只是世居佛山而矣。「贊先
生」醫術精湛,並經營草藥店 " 杏濟堂 " 於快子市清雲
街。他交遊廣闊故人緣甚佳。「贊先生」性好武技,涉
獵甚廣,但並未令其滿意,自隨「華寶」習詠春以後,他
即感到詠春拳,在法度用力,身型和手法上,無一不是上
乘之法,再憑其天資聰穎,苦心鑽研,使詠春拳能在晚清
期間,在嶺南一帶聲名大著。然而,「贊先生」因店務纏
身,未能廣授徒眾,所以並未令詠春拳盛極一時。但能得
其真傳者,除其二子「梁春」及「梁壁」外,僅「陳華
順」公一人而矣。
「華公」本籍順德陳村人仕,他亦世居佛山,並以找
錢為業,渾號找錢華。因「華公」之找錢事業,常經杏濟
堂,故有緣師事「贊先生」。技成後,更於「贊先生」前
技服豬肉貴,聲名大振。及後「贊先生」去世後,「華
公」設館於蓮花地大街,正式教授詠春拳術。
然而詠春授拳之法,與一般少林拳術不同,因它需要
通過長期黐手之練習,而黐手之最佳練法,須由個別教
授,故未容多教,故此「華公」收費頗昂,遂未為一般階
層人仕 所能負擔,而能學者,多為貴家公子而已,當時有
「少爺拳」之稱號。故在「華公」時期未能廣泛流傳。
能得「華公」之技者,有「吳仲素」、「何漢侶」、
「雷汝齊」、「葉問」及其子「陳汝錦」。但能將詠春拳
術一派推廣者,首推「葉問」。
「葉問」本為佛山名門望族之子,因年幼體弱,七歲
便投入「陳華順」公門下學習詠春拳術,而「華公」以其
聰穎過人,勤奮好學,故經常親自教授,而「吳仲素」則
從旁協助,常與「葉問」黐手,將詠春拳奧妙,逐一指
點,因而武技大進。可惜「華公」染病不起,彌留之際,
囑咐「吳仲素」繼續教導「葉問」及其子「汝錦」。「葉
問」隨「吳仲素」苦練三年,比前更大有進步,時年不過
十五。
翌年,「葉問」奉其父命來港就讀於聖士提反學校,
在此期間,得同學介紹,認識 「梁贊」先生之子「梁壁」
,並隨「梁壁」修煉詠春拳術,盡得其學,且技更大進,
而性情亦變為謙厚和藹。
三年後,「葉問」返回佛山,廣識佛山拳豪,更有義
助「溫大牛」比武事件,轟動佛山,於光復後,他投身軍
政界,如破砂塘坊之政績甚佳,以在公正路三品樓勇擒劇
盜「羅灶」為人樂道。直至佛山易手後,「葉問」便離開
佛山,避居香江,約為一九四九年。此時「葉問」初到香
港,生活未能安定,幸得好友「李民」(又名李天培與在台
授教詠春拳之盧文錦父親是同鄉又是世交)介紹,在九龍深
水步大湳街港九飯店職工總會交授詠春拳,也開始了「葉
問」授拳的生涯。當時門下弟子有「梁相」、「駱耀」、
「盧文錦」、「徐尚田」、「葉步青」、「招允」等人,
而後在海壇街、利達街、李鄭屋、大道東大王廟,青山道
興業大廈等多處地方授徒,廿年來,「葉問」對詠春拳術
之改善與推廣,使詠春一派能在香港、台灣及世界各地得
以發揚光大,聲名大噪。
而其外甥盧文錦,也自1950年追隨其舅父葉問習拳達
10年之久,到台灣授拳時即成為台灣詠春拳宗師。
-- Chinese are never the weeking !!
我唔會輸,我唔會攰,因爲----我有 Power!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5.77.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