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eipp(pigpig)
整理人: juhm(2002-06-27 14:30:19), 站内信件
|
现在不少年轻教师均已意识到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性,正尝试在民主、友爱、理解、宽容的基础上与学生交往。但是,能否把握好一个“度”,防止过尤不及的现象发生,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在这方面,我是有深刻教训的:因为没有注意保持师生之间的距离,导致自己的“师道尊严”受损。
记得在第一次接手做初中班主任时,我也想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大朋友。本着对学生的爱心,我不仅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他们,还常常到教室、食堂、宿舍和他们聊天,和他们一起劳动、参加活动,亲切地和个别学生谈话,即使有学生犯了错误,我也是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温和地指出他们的缺点,认为在成长过程中出点问题是可以原谅的。过了几周,学生就和我混熟了,晚自习下课后常有一群学生到我的办公室和我聊天,谈他们小学时的趣事,现在班上的事情,对老师的看法等等,还有调皮的学生向我讨水喝。那时就有老师认为这种现象并不好,但我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因为我们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是调皮鬼,看到我这个班主任这么宽容,就开始有点“肆无惧惮”了,本来就不算好的班风更差。遇上严厉的老师,上课就吵吵嚷嚷的,和老师对着干。结果有的老师一上完课就来找我诉苦,而学生辩解的理由竟是:“哪个老师对我们凶,我们就对他凶,谁叫他不尊重我们?”尽管我对他们说明了要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道理,但收效甚微。班级管理失控,有的学生不给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以应有的尊重,我第一次做初中班主任便以失败告终。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时的确没有把握好与学生交往的尺度,才会造成这样的不良后果。根据切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我认为师生交往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与学生交流可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但需形成正面的舆论。当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往往愿意将心里话告诉他,包括一些并不正确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在交谈的过程中以生动的事例向学生指出不正确的地方以及原因何在,引导他们的思想向好的方面发展,特别是要向学生介绍老师的优点,要求他们尊重别的教师。
2、 处理原则性问题要严厉。当学生犯些小错时,还可以原谅,但当学生犯了大错误或屡教不改时,就必须给予严厉的批评或严肃的处理,并要在班上对这种现象予以批评,使学生意识到犯了错误就要为自己的过错负责。否则,友爱就会变成溺爱,宽容就会变成放纵,致使学生对改正错误的决心不大,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理,甚至认为老师软弱可欺,于是变本加厉。
3、 师生交往要有“底线”。师生之间还是要保持一点距离,教师保有一点神秘感还是有必要的。正如我一位同事所说,“不要让学生看穿你,否则教师的尊严就会消失”。而有些教师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如对学生谈论自己做学生时的不足,处理班上的突发事件时手足无措,在学生面前流泪(对好学生这是一种感化手段,对于一般的学生……)等等。结果学生会以你的过去为他现在的缺点打掩护,或者认为老师没用,自然对你的尊敬就大打折扣,影响班级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二是在学生面前发牢骚。有的教师愤世疾俗,对学校领导、社会和名人都有点意见,因为和学生相熟,就把自己的那套看法向学生宣扬,此举虽博得部分学生的共鸣,但在多数学生的眼里,他们的“高大”形象早已变得渺小,更谈不上什么尊严了。三是与学生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乱开玩笑。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与学生毕竟是两代人,自己肩负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上课时和学生说说笑笑,学生都不知他上课讲的是些什么,学生也没有真正地去尊重他。像这种教师,“友”的意味会浓厚些,“师”的形象却淡化了。师道尊严,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一定要避免以上的现象,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提高教学水平和应变能力,才能保持做教师的尊严。
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见,欢迎各位多提意见。
----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