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体育运动>>● 武术与搏击>>杂谈纵论>>武术论文

主题:武术论文
发信人: yxguojz(龙形)
整理人: yxguojz(2004-06-04 11:57:55), 站内信件
研究生: 張世博 Chang, Shi-po : 

論文名稱: 國術內家拳爆發整勁各關節動作順序及發力機轉之探討(個案研究)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 運動教練研究所 

[摘要] 
本研究是利用運動生物力學的方法探討內家拳 「爆發整勁」動作的運動學、動力學與肌肉工作特徵,以便進一步理解國術運動的技巧原理及發力機轉。「爆發整勁」指一動作,且發力時全身力量緊蓄,身體各部肌肉收縮力匯聚為一,在格鬥中突然將對手騰空擊出。 受試者為一熟練掌握內家拳爆發整勁動作者一名。利用Peak Performance 動作分析系統,AMTI測力板、F-scan鞋底測力系統及 Biovision 肌電圖儀同步測量受試者在發力時關節運動,地面反作 用力以及八塊主要肌肉的肌電活動特徵。利用這些同步測試方法可 以了解在動作過程中關節運動,力量的產生以及肌肉收縮之間的關 係和它們發生的時序。並得到以下結論: 

(一) 身體重心位移自接觸後明顯的有向前向上運動,且重心的最大速度是發生在接觸後動作期間,是內家拳爆發整勁發力的運動特點。 

(二) 在整體運動過程中,上下肢各關節角度均呈先彎屈後伸展的變化,而推蹬足的髖關節及雙肩關節等大關節自接觸瞬時起,即已開始伸展,肩關節在動作期內全為持續伸展運動。 

(三) 在關節伸展活動現象中,於動作期無論上肢或下肢的關節活動順序,均符合由大關節 
到小關節的人體運動鍊運動順序原理。 

(四) 由下肢推蹬足與支撐足關節伸展的順序是由後推蹬足到前支撐足的運動現象,而以推蹬足與上肢的關節伸展順序特徵,說明由下而上的運動現象。 

(五) 蹬地力在接觸前無明顯作用,進入動作期後即開始迅速上升,並經0.31秒時間達峰值149.53kgw,為受試者體重之2.2倍,顯示接觸後蹬地作用對爆發整勁的動力來源極為重要。 

(六) 測試結果顯示蹬地力的產生主要是推蹬足的蹬地作用,可說明拳經中「消息全憑後足蹬」的現象,而推蹬足蹬地力量最大值產生在前腳掌著地階段。 

(七) 測試之全身八塊主要肌肉在動作期均有明顯的肌電活動訊號,且各肌肉主要收縮期大部份發生在蹬地力峰值前,而下肢肌肉收縮順序有推蹬足先支撐足後的活動特點。 

(八) 由各肌肉活動順序、關節運動特徵及蹬地力等綜合現象表示;爆發整勁動作推蹬足的臀大肌收縮使髖關節伸展是發力作用的根源,由此向下產生蹬地動作,而地面反作用力再傳 
遞於上肢作用,是為發力的機轉,此現象將有助於理解太極拳論中「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具體意義。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