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网络专区>>● Internet>>
大事要闻
>>☆Internet新旧闻☆>>中贸网能否“再造神话”

主题:中贸网能否“再造神话”
发信人: tank99()
整理人: pig(1999-07-20 17:50:45), 站内信件
      中贸网能否“再造神话” 
《北京青年报》1999年5月24日 
www.chinaE.com

      一个创立不到一年、现有人员不足50人的公司,一下子筹资100万美元,市
值一度过亿。

  有人说互联网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但更多的人则视它为一个创造神话的
平台,一个又一个的神话被塑造和正在塑造,让人怦然心动。

  继“搜狐”张朝阳,“新浪”王志东后,又有人在悄悄地登场。

  1998年12月20日,美国的OCT股市出现了一只名为IMOT的中国概念网络科技股
,总股本980万股,其中流通股400多万股,当天收盘价3美元,只成交了几千股。
没过多久,IMOT在股市上开始有声有色了,日成交量最多的一天达200多万股,股
价以不到1美元的原始股一路狂奔到5.5美元。而今年3月8日,比尔·盖茨先生到
深圳闪电般的6小时造访,使得美国投资者的注意力和钞票格外关注这只总部设在
深圳的股票,IMOT高开高走竟一举突破10美元大关,几乎一夜之间,市值上亿元


  这家神秘的英文名叫Intermost,中文叫“因特模式”的公司,是首家在美国
股票市场上市的中国高科技信息技术公司,其背景其实是一家不足50人的深圳企
业,主体是深圳中贸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投入资本不足百万
。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为国内600多家企业制作了网上信息发布,其中有100多家
上市公司,包括湘泉、美的、新大洲等,春兰集团也在不久前加入了中贸网,去
年营业额约400万元,“我们从不做免费的生意”,而这恰恰是美国投资者所青睐
的,它们将中贸网看作是通往中国产品和公司信息的通道。而中贸网说服美国人
的工作也做得极为煽情:要知道中国网络的现状就如美国的90年代初期,看看现
在雅虎、美国在线,再看看Amazon、网景的股票吧,难道你还能不动心?

  中贸网总裁梁舜钧称,这是国内科技企业获得发展空间的另一条路,“除了
风险投资,好的想法,还有全球资本市场这一捷径。”

  ■“风险投资有一个槛儿,在‘好主意’和‘兑现’之间要经过两三轮阶梯
融资,如果在这中间找不到下一轮投资,就会前功尽弃”。

  曾在斯坦福大学读书的梁舜钧非常熟悉风险投资的爆米花效应,他称风险投
资的确是一种机会,雅虎、Cisco都是可资谈论的经典案例,但是你的好想法别人
买不买账、企业规范不规范等都是问题,曾成功引进两轮风险投资的搜狐创办人
张朝阳形容自己始终是“诚惶诚恐地生存”,其中的艰辛可见一斑。

  据报道,早在1995年,梁舜钧就曾参与创办中国商业资讯公司,并引入香港
的风险投资。他评价说,国内政策不明朗,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与其做好方案
给投资者,不如规范它直接去上市。风险投资在国内的成功个案很少,而在美国
硅谷,一栋写字楼可能就有几十家获得风险投资的高科技公司。中国企业最大的
问题是资本没有一个退出机制。搜狐、新浪也想最终在美国上市。我们在最初设
计的时候考虑到了这一天,因此决定一步到位。

  人们可以发现梁舜钧的企业经营思路,一旦跟资本市场接轨后,资金上可以
得到长期支持,因为这是最好的说明书,可以吸引最大的投资者,投资基金投资
时,比较放心。“现在不少投资者来找我们,说‘你如果有好项目,我们可以给
你投资’。原来是我们追着人家,现在变成了人家追我们”。梁显然不想仅靠这
100万美元生存,他打算今年花千万左右购并有稳定收入的网络公司,并推动基于
国外已成熟的5种电子商务模式的中文应用,帮助企业实现网上产品直销,占据市
场份额,从而在资金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营业额利润可直线上升。另外,与美国
上市公司伊甘(EGNS)合作的新公司正计划为中国企业解决2000年问题。

  去美国上市是许多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事。中贸网何以运作不到一年就可以
成功,梁在美国的“因特模式”公司按照美式标准组建,并通过美国经纪人打通
了去股市的捷径,梁舜钧以为制订合理的私人配售计划及一个好的上市保荐人是
关键所在,国内很多人在推销自己的时候片面强调其技术的先进性,而梁总认为
投资者最关心的是你是否值得信赖,是否有能力领导这个企业,并让他们认识到
你目前所从事业务的合理性和未来发展。

  另外,梁认为“Internet”的名字也在华尔街受欢迎,美国股市对科技概念
的狂热帮助他迅速进入市场。“在美国这些公司太多了,但摆在美国投资者面前
的中国企业太少了,同样做网络信息服务,中国有大把的机会”。上市之后,有
资深人士曾认为“5美元价位太贵,3至4美元比较合理”。然而连该公司内部人员
也没想到股票还冲破了10美元大关。而股价的高企意味着公司可以继续配股,获
取资金,梁舜钧也可以放胆声称:我们缺的不是钱,既然最难的我们都做到了,
剩下的事情一定会做得更好。

  ■“融资、购并(被购并)和上市本质差别不大,上市并非唯一途径,是否
上市只是一个时间把握的问题”。

  记者在去年采访张朝阳时对一句话印象颇深,张称三年后搜狐会在美国上市
,如今时间过去1/3,一文不名的中贸网已经头一个吃了螃蟹。虽然张朝阳的办
公室已经从一间发展到了十几间,并有了上海分公司,而他的态度却显得分外谨
慎。

  “上市应该是在计划之中,我觉得融资和上市在本质上是差不多的。融资、
被购并和上市这三者之间的差别不大,对于这三种资金运作方式,公司是可以自
行选择的,上市并非唯一途径,是否上市是一个时间把握的问题,其实搜狐已经
经历了上市融资的过程。”

  人们对张朝阳这个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的创业故事并不陌生,先期20多万
美元的种子资金(还包括尼葛洛庞蒂的20000多美元)探索到搜狐这样一种商业模
式,并跟进包括英特尔在内的几大公司新一轮200多万美元的融资,张朝阳对中贸
网上市一事表示不很清楚,并认为在一个公司创业初期就上市也许并不是什么好
事,他特别强调目前北京的风险投资界和创业群体存在普遍的浮躁心理。许多人
并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就想再造一个搜狐,再造一个神话,可能是新闻报道中过
多地描绘了一帆风顺而没有看到创业的艰难困苦。

  当记者欲叩访另一个中国ICP巨头———新浪网时,得到的回答是总裁在美国
,关于上市的问题只有他一人能够回答,而从年初媒介得到的消息是,四通利方
的有关人士正在全力为6月份在美国上市而奔波。

  梁舜钧坦言企业在资本中运营,只要能达到投资者的期望值,资金会源源不
断,但是它要求上市公司管理上规模、财务管理透明,同时企业的大部分利润要
让给股票市场和公众,创业者所得少了许多,这是代价。梁认为一到位就在美国
上市,利处是上市后完全在资本市场运作,弊处是风险增大,最显而易见的风险
大概就是很容易被别人收购。

  另外,与风险投资相比,上市也并非天上掉馅饼,对于那些刚上市和有意上
市的高科技公司来说,没有高起点的技术,没有一流的商业运作模式,很难立足
资本市场。在美国,国企“中国概念”给投资者的印象是回报小,政策风险相对
较大,美国人并不会因为是中国公司而给予特别的热情。梁舜钧提醒想在美国上
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应做好充分思想准备。

  ■中贸网默默无闻地境外上市引发更多的是人们对高科技资本市场的思考,
企业改制、资产重组、规范化运作是方兴未艾的高科技企业难以逾越却必须逾越
的一级台阶。

  美国大通资本公司总裁杰夫瑞·沃克认为,对于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应该
有多种选择,可以把某家公司上市,也可以卖掉这家公司,或者与另外一家公司
合并,或者把这家公司卖给它现在的经营者,比如大通公司在欧洲投资的第一家
公司是派克制笔公司,当时它们的经营状况不是很好。大通对该公司进行了风险
投资,在经营了一段时期之后,它的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大通就把它卖给了另一
家公司。而有些风险投资公司发现,对一个企业进行风险投资,然后再把企业上
市,可以有更好的回报,但是大通认为最佳的选择是先把看中的这家公司上市,
以筹集到更多的资金,经营数年后,再将它卖给另外一家公司。

  不管怎样,在我们身处的以知识资本为特征,而不是以货币投资为中心的信
息新经济中,游戏规则正在改变,中国企业家应该以全球作为思维平台和活动舞
台,正如王志东所说:“作为一个国际型的现代企业,我们引进风险投资不仅要
的是钱,同时还引进了国外的先进管理人才、方法及理念。事实上,利用现有的
一切资源,并挖掘潜在的一切资源产生好想法并付诸实现,恰恰是知识资本的核
心内容。张朝阳可以请“数字皇帝———尼葛洛庞蒂”为其助阵,王志东可以一
个半月完成一次大合并,梁舜钧可以“瞬间”上市。你也可以悄悄地去构思一个
“神话”。

  对国外资本市场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许多发达国家都设有主要股票市场之
外的第二层市场,以满足企业的特殊集资需要。

  美国股票市场划分为三块:NEWYORK、AMERICAN、NASDAQ股票市场,如今AME
RICAN、NASDAQ已合二为一。美国的IT企业中除了老牌的IBM、HP早先在NEWYORK股
票市场上市外,大部分聚集在NASDAQ第一、第二版上,第一版上赫赫有名的INTE
L、MICROSOFT、MOTOROLA、APPLE、CISCO、YAHOO、NETSCAPE、AMAZON、美国在线
等,中贸网上市后就在第二版。

  由于第二版将面对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像中贸网这样的私营高科技
公司,因此它自然成为国内私营高科技企业海外融资的重要途径。

  只是不要忘记,在构思神话和再造神话之间有许多成长的烦恼。企业能否在
快速膨胀中使管理成熟起来,能否建立一整套国际化运作机制,能否尽快有效地
运用资本市场?这将是企业家创新的基础和中国高科技企业难以逾越却必须逾越
的台阶。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1.62]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