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dgzcj(宝蓝手帕)
整理人: arai(2002-06-22 15:55:26), 站内信件
|
「转贴」 捷信三脚架
引子:
我一直很纳闷为什麽咱国家有那麽多人用哈苏,特别是看到他们还拎着个破破烂烂的三角架的时候。(比如说电视里觉得特对的起自己那张脸的"大宝"!)有机会在国外看国外制作的照片的人都会有很深的感触,就是人家出片子的成像质量。可是在国内,也可能我不是摄影圈里的人----几乎就没见过那麽好的片子。特别越是用大底片的摄影师,不仅灵性全无,成像质量也让人失望,似乎并未与底片的面积成正比。后来我参加一个摄影的“研讨创作旅行观光”班,发现了问题。我们班上有60多人,大概有1/2的人用尼康F4这个档次的机器,另有十几台哈苏,玛米雅之类,去的是一个风景无比瑰丽壮美,民情无比丰富多采,光暗变化无比复杂多变的所在,可这60多人20多天里除了歇着的时候把机器架起来晒太阳外,我很少见人用三角架。心里有了数,后来再看到那些摄影大家们拍的烂片子也就不觉得吃惊了。似乎大家都不怎麽关心三脚架得问题,既不聊也不用,其实买个好三脚架,用好,绝对是事半功倍的事情。市面上出售的三脚架很多很多很多,多的足够让一个摄影老手糊涂十几年的。而实际上对于三脚架来讲,完全不象相机和镜头一样复杂,有高,中,低档之分,
有多种性价比的选择。我觉得在中国市场上出售的照相机用的三脚架里除了骗人的垃圾,能凑和用的家伙都不算很多,而真正的三脚架只有一两种。我用过的三脚架应该说是不少了,肯定比大多数兄弟换的机器要多,在我印象里唯一信的过的三脚架只有法国的GIT20(捷信),曼福图、高曼属于能用的,其它基本上都是垃圾。
关于捷信的三脚架
说起捷信的架子,相信很多人都不太熟悉。说实话,我也不太熟悉它的历史。有一点确切无疑的是GITZ0在二战的时候是专门生产炮架子和机关枪架子的,产品供不应求!二战后大概没什麽事可做了,就改做了照相机的三脚架.这不是已经足够说明一些问题了。
现在的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讲主要有两个:
1.捷信的三脚架到底有多结实?
如果你知道了它有多结实,你一定会问,
2.要那麽结实的三脚架有什麽用?
好,我们来谈谈。
捷信的三脚架大约有0,1,2,3,4,5几个系列,号数越高可支持的相机越重。一般人多用2#的架子来支135或轻型的120机器。捷信的结实程度怎麽说呢?除非严重超重或者太大的风,否则基本上相机支在上面绝对的纹丝不动,就和焊在地上面没什麽区别。
由于用料扎实,讲究,各环节严丝合缝,同样粗细的腿儿,大多数其他架子支135都晃,而捷信可以稳稳的把120支在上面。当然这样的代价是不菲的。一套2系列的架子加云台怎麽也要3000-7000元人民币。
那么花这麽多钱是否有必要呢?
这就要先讲一讲为什么要使用三脚架。
为什么要使用三脚架
当然,低速长时间曝光的情况谁都明白,就不提了。
不知大家对单反机的"机振"和"手振"有多少了解。
一般我们听到的都是:手持拍摄快门速度应该不低于焦距的倒数,也就是说50
毫米的镜头在1/60秒时应该能端住。
实际上呢?这个问题极其复杂,涉及手持相机时什麽"机振"和"手振"、各种相
机的反光镜、镜箱和快门的结构,机器的重量,以及各人手持相机的姿
势,肌肉的放松程度等等,都是些很枯燥的东西,就不一一列出了。只说
结论,就是:实际上,使用标头时,单反机一般(指中档机以上)在1/500秒(含)以
上的快门时,振动对成像才是完全没有影响的。
是不是挺可怕的?
象我,基本上所有彩色片都是用40度的Velvia拍的,有多
少机会可以用到1/500以上的快门呢?
如果你坚持用更慢的速度手持拍摄会怎麽样呢?
当然,实际上1/60秒-1/125秒与1/500秒之间的差别在一张10寸甚至16寸的片子
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你放的再大,就能发现机器振动的痕迹。而相
信那是你不想看到的。
好了,大家想必已经明白为什么应该在更高的速度下使用三脚架了,下一个问题:是否有必要
使用象捷信这样绝对坚固的三脚架。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可怕的实际情况:在
1/4--1/30秒这几档快门下,是机振最难消除的区域,只有极少数的三脚架能完
全消除这些振动。所以我们看到的许多这个速段拍的照片都不足够清晰。
一个要求严格的摄影师当然需要让他的镜头和胶片的品质达到最高。
我们在商店里可以看到无数多只巍然耸立的三脚架,但实际上它们大都是看
着威猛。因为三脚架的牢固程度除了和管壁的粗细厚薄有关系外,和其他
众多细节,比如支地点的材料,各节之间的联结,支腿和圆盘的接点,圆盘和
云台的接触面,云台的刚性……,甚至和包括快装板上粘的软木的质量都有关系,
这诸多环节中一个有问题,其他努力均告失效,即便你腿再粗,架子再沉。
很多三脚架在这个速段只能将机器的振动传到架子上.
对于使用三脚架的人来讲,1/4--1/30秒应该是最常用的速段,可惜我原来
用的三脚架无一能达标,最后终于升级到捷信。
三脚架的投资
还记得我有一次买捷信的时候去领钱,领导问我要多少?我说大约一万。领导
说:咱商量商量,买一个一千元的行不行。我说:不行啊,因为咱们用几万元的
机器,用一千块的架子根本不够支的。
当然,会有很多人说,错啦。我用哈苏,可就是一300块钱买的二手烂架子,
拍的片子也不错。是,有这种情况,这也说明您还有潜力可挖。
当然,我不否认有些二手的老架子也非常结实,但那就象我一个朋友2500买了
一套LEICA一样,属于可遇而不可求.我觉得,买架子的钱应该达到你机身花
费的1/2左右才能比较合适。同时,对于很多摄影者来说,由于拍摄
对象和题材,以及携带方面的限制,也有必要准备多只三脚架,以备各种不
同的需要。
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使用三只三脚架。
我的第1支架子: 捷信1222#
1222#是我买的第一只捷信的三脚架,我以为从它开始我的脚架配制是十分
合适的。
对于1222#牢固的支撑程度,我从来没有任何的怀疑,虽然即使它看起来不
比市面大多数的轻型三脚架看起来更粗壮。
到现在我依然认为1222是我用的三脚架中最好的,原因是它在提供了最大
程度的稳定性的同时也具有方便的使用性能。
1222#不用升起中立柱就可以达到1米80的高度。不是太轻,但也比较容易携带。
捷信公司推荐1222这样的2#架子是供645或6X6这样的机器使用的,(135相机
使用1#架子足矣)可是,似乎国内的摄影师都用它来架135机器,连我这样用
经常用135旁轴的人也不能免俗,成天背着个怪沉的搭架子满处跑。
对于质量比较差的架子的确是越沉越好,象捷信这样好的家伙,其实买厂
家推荐的尺寸就足够了。太大没用。
捷信1222#还是一种很有趣的脚架,它的一条腿可以单独拆下来当单脚架用。
我一直觉得单脚架是个宝。甚至我还单有一个Manfrotto的大型单脚架。不知
道为什麽国内很少见到有人用它。单脚架首先的优点就是比三脚架携带、
使用都方便。它的使用范畴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支长镜头;另外,在很多时
候,正确使用单脚架可以保证你在1/4以上的速度下拍出清晰度非常好的照
片,我觉得除了广告和风光摄影师外,似乎每一个人都应该尝试使用单脚架。
1222还有一项特点,和其它捷信三脚架一样,它的三条腿有两个档的角度
可调。这样可以让三条腿尽力张开,使云台尽量贴近地面,翻拍和进行野
外摄影都非常有用,极力推荐你使用类似的脚架。
捷信是推荐135的用家使用1#三脚架的,1#架子也很结实可靠,比2#更轻小.
是一般旅行很好的配置.但我觉得它稍微矮了一些,而且毕竟我还有120的机器.
我的第2支架子: 捷信1325#
捷信1325#是2系的架子,炭纤维的,比金属的要轻不少,厂家推荐使用6X9
或4X5的机主使用这只架子。不算云台5000元不到,价格也很公道。
我原来用它来支中幅和大幅的机器,但是,现在用它的机会已经是越来越少。
在这里简单聊聊大幅机和中幅机。
大型后背取景照相机
大幅机无疑可以将成像质量提升至极限。这是使用者选择它们的
原因。但是事情好象不那麽简单。
对一种特定的照相机系统有"合适"的感觉,比须通过亲身实践才能体验得到,
它比为使用这种或那种照相机所作的任何实践性的推荐来得重要。当你发
现自己偏爱一种照相机时(当然在经历了最初的不是应期后),你才真正
了解了它。一些年来你对照相机的偏爱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正如我们经常宣布的
拍摄目的和宗旨可能变化一样。
当然我们知道有一些摄影大师在使用了多年的各种各样的小型相机拍摄,
特别是35毫米相机之后最终热衷于用4*5和8*10大型后背取景照相机拍摄;
反过来一样,一些使用4X5和8X10的大师经过多年以后,最后以35毫米相机
为自己的摄影生涯划上了完美的句号.这些非凡的事例,启发我们应该具有
对器材选择的宽容心。
大型后备取景照相机是拍摄经典式风景照片和静物的经典性器具。从几方面看,
这种照相机在相机世界中是无与伦比的:它们可进行各种调节,可以旋转,
倾斜和升降,这可以让你重新编排大自然影象,从而摄取用其它任何相机拍
不出的照片。这种照相机的胶片非常大,故而能产生高质量的影象,用35毫
米小胶片拍摄是达不到这种质量的。
然而,你究竟要取得多高的质量呢?我经常用35毫米胶片制作质量不错的1
米X1.5米的照片来制作展板也曾经做成非常大的直放正片出售.
而35毫米照相机一旦达到了多功能,它在许多方面边会优于大型
后背取景照相机。在户外和其它地方,除非在特殊情况下,大型后背取景照
相机对于拍摄特写照片并不理想,即使拍摄1:1原物大的照片,你也得大范
围地延伸镜头,因而要使小物体充满画面,简直就不可想象。再说,带着大
型后备取景照相机难以快速移动,所以要使用这种照相机,就得不计较牺牲
拍摄速度和自发性。
我用大幅机(4X5,8X10)的时候,现在已经非常少了。开始用大幅机拍
黑白片,细节极其丰富,后来又用反转,那成像,绝对令人惊异。
发现大幅机就象吸毒一样有瘾,一沾上,就不容易下来。
但最后我还是把它给戒了。
倒不是因为用大幅机要的东西太多,虽然的确如此--用大幅机就象有个条金腰带,
以至于还要弄条金龙袍来穿;
也不完全是因为不喜欢盯着磨砂玻璃取景;
也不完全大幅机使用麻烦;
主要是因为大幅机本身就太有性格了。你在拍摄中需要花很多时间来适应它,
服从它,这样就会使你丧失自己的活力,丧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观察的能力。
另外,大家想一想我们脑子里印象最深刻最不朽的影象中有多少是如果细节
再丰富一些可以使它们的影像力量大大增加的?
所以后来我十分踏实的认为大幅相机更适用于想广告特殊的摄影任务以及一些特
殊的以摄影为职业的工作者,实在没有必要向大家推荐。
当然,出于对完美影象的尊敬以及对不同器材应具有的宽容心启发我们,作出妥协
还是应该的,这种妥协,就是120机器。
中画幅相机
看样子咱们坛子里120的用家也是不少,那就拣点有用的说吧。
120的片幅一般来讲有645,6X6和67这3种,(69和612没用过就不谈了,617
放在<七种武器>的另一章谈)。
我自己用的是6×6的哈苏机器。哈苏的机器大家用的都很多,镜头成像是没说
的,但哈苏机器操作可真不算很方便。哈苏的机器,镜头,配件全都贵,象在中
国这样的地方拍片,还真有点战战兢兢。再说6X6的片幅有时也不实际。
拍出的感觉老往CD封套上靠。
从片幅来看67和6X6差不多,但考虑倒6X6经常要裁,也还有些差别。我周
围用RB67的最多,价格很便宜。很奇怪,因为我认识的国外摄影师用玛米
雅RZ67的要比RB67的多。
但我真不满意RB67镜头的成像,而且RB67太大太沉,顶多在城市里用用。
玛米雅新出的Mamia 7是一部旁轴设计的67相机,用起来比较方便,成像
也不错,后面要拿它和CONTAX G2比。这里先不说。
PENTAX67也是不错,机身,镜头的配置是最好的,在67单反里使用也算方便。我们原来经常接待
国外的职业摄影师,发现很多人用PENTAX67。但国内用PENTAX67的很少,大
概是因为67换不了后背。国内的摄影者其实很少以摄影谋生,所以大多数是
多面手,黑白,彩色,正片,负片样样不落,自然看不上PENTAX67。
645的片幅很方便,也不象67那麽大和沉。我一直认为如果有一部合适的645,
我一定可以放弃135和哈苏。但市面上的645无论成像还是操作性总不那麽另
人满意。包括PENTAX新推出的645N都没有令我动心。但是,现在这种状态
看来终于可以结束了。大家一定明白,我指的是CONTAX新推出的645。
CONTAX645各方面的性能都非常出色,以ZEISS镜头的设计能力,更完备的
镜头配置:镜间快门的镜头,变焦头,更长的镜头都不是难事。使CONTAX
645无疑将是我120相机中的第一首选。
在(七种武器)的后面的章节我会专门来谈CONTAX645,这里先不多说了。
说了那么多的其他东西,再回到三脚架的问题.
我的第3支架子:短三脚架
我的朋友们经常也面对钱不是很凑手的情况,这时候我往往建议他可以先
买一个好牌子的短架子(二节,50公分左右高),但是非常结实的三脚架,不仅
方便,令你有绝对的信心。比如象我。
我一直想找一只轻便结实的三脚架--主要用于我的野外摄影。
捷信有一只二系的1228#架子,是碳纤维的,很轻,使用也方便,是很多专业
摄影师首选的型号,但对于我来讲,1228还是太大,太沉,不适合在野
外徒步、登山时使用。
所以我一直在寻觅一只不太高,足够结实,设计方便质量又好的三脚架。但是,
一直没找到。没办法,野外摄影是最困难的。
说到这儿,也顺便谈谈野外的摄影工作。
关于野外摄影
我所讲的野外摄影和旅游摄影最大的区别在于野外工作很多时间要背着器材
在没有路的地方靠双脚徒步走。
适于野外摄影最好的相机无疑是135的单反相机,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当然
会认为120和大幅机并不适于野外摄影。
对于野外摄影来讲,坚固、轻便的相机、镜头和三脚架都是必需的,另外
闪灯,铝箔板以及其它适合野外活动的用品等等也是非常有用的。
野外摄影的镜头我觉得广角(24-28mm)、标头和中焦微距是基本的配置。
我原来使用的单反机是Nikon和Contax。现在用的是Eos-1N。
Nikon FM2和F4的耐用性是有口皆碑的,F4现在看来性能和适用性比顶级
的单反机已经不在一个档次上,就不提了。FM2则一直长盛不衰。FM2比较轻便,
简单,坚固,在使用自拍时又有反光镜预升装置,应该算是最适合野外摄
影的机型之一。
Nikon镜头的成像应该是不错的,但是 Nikon的自动头手动调焦不好,大光圈
的手动头又有点沉。Nikon的几只微距头实在是好用的很,价格也公道。但广角的
变焦头偏贵。
CONTAX的镜头无疑是最好的,其大多数新型机身,据我所用也具有非常好的耐
用性和封闭性,ZEISS的镜头不仅成像,封闭性也是最好的。ZEISS镜头中在
性能上有一些是极适用于作野外摄影的,特别是90克重,2公分长,小的跟镜
头盖似的“鹰眼”45mm/2.8。但ZEISS的镜头还是有一点贵的,有些好头也比
较沉。
如果这些你都不在乎,CONTAX倒是个好选择。我见过一些国外有实力的登山队
就使用很多部CONTAX.。S2就不错, 比FM2更好。虽然表面上价格比FM2贵,其
实,FM2钛型比S2便宜不了多少,而S2的钛外壳比FM2的钛外壳更好。
Eos-1n机身的性能、牢固性,防尘性都是没说的。佳能的变焦镜头也很不错,
在广角端我现在用17-35/2.8那支头,成像好。但是,价格高(弄坏了可惜,
不过Canon的专业家伙,弄坏了也不容易),也沉。如果多做野外,20-35/
3.5-4.5那只头绝对是超值的。Canon的中长焦的变焦头有无数多只好头,还有
一些技术上极方便的防震头,这里就不多说了。但是,就我个人的使用来讲,
CANON EF的微距头(我用过50和100两只)似乎要比它自己其它的专业头
稍差一点。
对于野外摄影来讲,器材的性价比是很重要的。由于条件的艰苦,器材的损
害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观看照片的人不会象其它领域那样关心光学质量上的
细微差别。
所以,应该尽量选择便宜的器材,简单实用的机身,最大口径相对教小但教
轻的镜头(的确,在长途跋涉当中,减少每一克的重量都是有实际意义的)。
关于云台
云台的三角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云台要是有一点问题,三脚架的功效就
会丧失殆尽。
有一些独立厂家生产一些真正顶级的云台,其售价恨不得比我的三脚架还
贵,那东西真的不是普通人可以问津的。幸亏捷信原厂的云台也不错。
其实云台的选择最简单了,如果你用的机器不是特别沉,用大球云台就是
很好。由于大球云台阻力臂是最长的,实际上也是最牢固的。当然还有什
麽几个轴可以调的云台,实际上它们没有大球云台可靠,但是在精细
构图时更方便一些。
快装板的问题也是一样,象捷信,Marffroto这样的厂家生产的快装板系统
是很可靠的。除非你用大机器,大架子,大云台。否则快装板的方便性值
得用135的你为它多付一点钱。
关于其他牌号的三脚架
国内市场上有很多牌号,日本的,台湾的,国产的三脚架。我觉得,这些
厂家能在中国混下去真挺厉害的。要我说这些架子基本都没法用。
日本的架子基本就是在蒙中国人的钱。去欧洲看看,日本厂家:象什麽
脖根儿、死立渴什麽的卖到欧洲的都个顶个的老实:做工精细,用料扎实。
再看卖到中国的,跟后妈生的似的,能用塑料件的绝不用全金属,能用一
个螺丝凑合的绝不上两个……
其实捷信和Marffoto都并不算很贵,特别是捷信,中号架子绝对比的了日本
的大架子。
同时用三脚架时超重经常是难免的(比如说风大时要再下面挂石头或摄影
包),好的三脚架可以屹立不动,而差三脚架会象跳舞一样扭来扭去。用
这样的东西,不是自己骗自己吗?
再说三脚架不会换的象相机那么勤,所以买架子一定要用最好的。
豆袋
需要指出的是, 这个世上并没有绝对结实的三脚架,反过来说,三脚架结实的
程度和你的使用的细节有很密切的关系。
比如说:三脚架打开的节数越少越稳,中轴尽量不要升起来(我的大型三脚
架上索性就没有中轴);支长炮时要用两只三脚架把镜头和机身分别支起来
等等。
如果这些都不行,你就只有用豆袋了,那玩意可真是又便宜又稳,携带方便
赛过傻瓜机。
---- 线条优美的宝蓝手帕 QQ:665919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