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rdcai(申子辰)
整理人: tcwei(2002-03-01 12:11:40), 站内信件
|
盆腔炎是妇女盆腔内器官或盆腔腹膜、结缔组织发生炎症形成的病变。在祖国医学中,一般不提“盆腔炎”这个术语,而将其按照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规划到“热入血室”,“经水不调”,“行经腹痛”,“带下病”,“不孕”等中医学病例范畴。由于收到的咨询较为集中,故决定在此公开盆腔炎的一些观点,希望对患者有所裨益。
病因病机
由于经期、产后(含各种流产),胞脉空虚,营卫亦弱,此时自身没有注意卫生,或者恶露未尽而同房(更因伴侣不讲卫生者尤甚),以至毒邪乘虚内入,湿热积蓄于下焦,客于胞中,与气血相搏而病发。病之初,毒邪积胜,表现为急性盆腔炎;继而瘀毒内结,兼于外感寒邪,正衰体虚,表现为慢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
本病湿浊热毒炽盛,初入气分,甚则入营血,当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于凉血行血之药;若热势虽缓,然气血瘀阻,则当解毒散结,佐于行气祛淤之品。
1 热毒炽盛
小腹疼痛,有灼热感,拒按。带下量多,质稠色黄,如脓样,有臭气;恶寒发热,继则高热,头痛,口干,呕吐或恶心,腹部胀满,便秘,小便短赤,舌体鲜红,舌苔黄腻;脉搏弦数或滑数。如果热毒传入营分,则烦躁不安,甚至神昏妄语,舌体红绛,舌苔黄或黑若烟熏,脉弦细而数。 治疗则应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用银花解毒汤加减。
2 瘀毒内结
小腹胀痛,扪之有块,拒按。带下量多,质稠色黄或反清稀如水,有臭气;低热起伏,全身乏力,胸闷纳差,髋骶酸痛,便秘,小便黄,舌体鲜红,舌苔黄腻或黄薄而干;脉搏濡细或涩。治疗则应该破瘀散结,清热解毒。方用莪棱消积散加减。
慢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
本病以湿热留恋下焦为主,治疗以清热利湿为要。若因寒邪凝滞者,应当温经散寒。不论湿热或寒凝,都应该加用行气化瘀之品。
3 湿热淤结
小腹刺痛,髋骶酸痛,月经期间或劳累后加剧。月经先期或量多,带下量多,质稠色黄,有臭气;低热起伏,胸闷纳差,口干而腻,时有便秘,小便短黄,舌体红,舌苔薄而黄腻;脉搏弦数或弦滑。另外一个重要体征是极难怀孕,偶尔怀上也容易流产,使病情进一步加剧。治疗则应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用莪棱消积汤加减。
4 寒凝气滞
小腹胀痛,并且有冷敢,得温则舒,喜按。髋骶酸痛,月经期间或劳累后加剧。行经前乳房胀痛,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带下量多,质清稀如水,无臭气;可能腹泻便溏,小便清长,舌体淡紫或有瘀斑,舌苔白润;脉搏弦细或沉迟。治疗则应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减。
不管何种盆腔炎,在治疗期间内,应该保持大便通畅,禁止房事,不要吃生冷辛辣等刺激食物,多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积极治疗。
咨询信箱:
[email protect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