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记者之家>>事实报道>>重读周作人教授的散文《爆竹》

主题:重读周作人教授的散文《爆竹》
发信人: twobears(阿忆胯骑双牛)
整理人: sayrainly(2002-04-08 14:26:12), 站内信件
   阿忆按语——

   本年春节,北京人不再顾及荒唐的禁放令,持续鞭炮焰火大作,阿忆甚是惊喜。想到普通民众竟有“恶法可抗”的潜意识,敢于我行我素,沿袭中华民族这种欢乐的积世民俗,全然不理会警察的骚扰,便十分感动。
   实际上,燃放焰火本身,并无大瑕。即便是所谓“污染”,也不过一年仅此一次,实在不足以与平素的造纸厂和空调机相提并论。如真要停污,不如先停工厂和空调。有人问了,工厂和空调毕竟实用,鞭炮能做什么?这个问题,你只需问问南方鞭炮厂里的工人和他们的儿女就行了,千百年来,他们靠鞭炮维生,他们需要工作机会即是天大的道理。
   又有人说,鞭炮会炸伤眼睛,也危害鞭炮厂工人的生命。
   是,汽车会撞死人,汽车厂也一样会有重大事故。该不该停产,关掉汽车厂?当然不,我们只需为汽车行驶划上路标,就可以减少它的危害,扩大它的福祉。此外,再给汽车厂定一套安全生产规矩,让它好好奉养工人。鞭炮和鞭炮厂不是吗?解除禁放令,会给春节中越来越无聊的人民带来欢乐,限制鞭炮厂生产足以危害消费者安全的巨型烟花即可保障人民安全。在法定安全中寻求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为表欢乐,特在旧文中找出前辈周作人的散文,供大家一阅。



              《爆竹》

                      文/ 前北大文学院院长周作人教授 

   旧历新年到来了,常常或远或近的听到炮仗,特别是鞭炮的声音,这使我很觉得喜欢。对于炮仗这件物事,在感情上我有过好些的变迁。最初小时候觉得高兴,因为它表示热闹的新年就要来了,虽然听了声响可怕,不敢走近旁边去。中年感觉它吵得讨厌,又去与迷信结合了想,对于辟邪与求福的民间的愿望表示反对,三十多年前在北京西山养病,看了英敛之的文章,有一个时候曾想借了一神教的力量来驱除多神教的迷信,这种驱狼引虎的思想真是十分可笑的。近来不好说老,但总之意见上有了改变,又觉得喜欢炮仗了,不但因为这声音很是阳气,有明朗的感觉,也觉得驱邪降福的思想并不坏,多神教的迷信还比一神教害处小,也更容易改革。
   放烟火(或称为焰火)在各国多有这个风俗,至于炮仗,由鞭炮以至双响,似乎是中国所特有的。有欧洲人曾经说过幽默的话,中国人是最聪明的民族,发明了火药,只拿去做花炮,不曾用以杀人。这话说得有点滑稽,却是正确的。过去中国人在文化上有过许多发明;只是在武器方面却没有,史称造五兵的乃是蚩尤,可知中国古人虽是英勇,但用以却敌的正是敌人的兵器。
   炮仗起源于“爆竹”,民间祀神的时候,拿竹枝来烧在火里,劈拍作响,据古书上说,目的是在于吓走独只脚的山魈。这种风俗在华东有些地方一直存在,若是使用大竹,那末竹节裂开来,一定声音更响了,不过个人的经验上不曾听到过。过去放炮仗的用意是逐鬼,普通说是敬神,乃是后起的变化,现在只是表示喜悦与庆祝,正是更进一步,最是正当的用处了。
   现今的炮仗使用得确当,但是过去用于驱邪降福,虽然涉于迷信,我以为也未可厚非,因为这用意总是对的,不过手段错误罢了。驱邪降福,这是一切原始宗教的目的。英国一个希腊神话女学者曾扼要的说过:“宗教的冲动单只向着一个目的,即生命之保存与其发展。宗教用两种方法去达到这个目的,一是消极的,除去一切于生命有害的东西,一是积极的,招进一切于生命有利的东西。全世界的宗教仪式不出这两种,一是驱除的,一是招纳的。饥饿与无于是人生最重要的敌人,这个他要设法驱逐它。丰稷与多于是他最大的幸福,这是他所想要招进来的。”人类本有求生存与幸福的欲望,把这向着天空这便是迷信,若是向着地面看,计划在地上建起乐园来,那即是社会主义的初步了。中国老百姓希望能够安居乐业,过去搞过各种仪式祈求驱邪降福,结果都落了空,后来举起头来一看,面前便有一条平阳大道,可以走到目的地去,那末何乐而不走呢?敬神没有用了,做炮仗是中国固有技术之一,仍旧制作些出来,表示旧新年的快乐与热闹,岂不正是很适宜的事情么?


                                     1957年2月
                        (摘自《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以后》)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