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记者之家>>记者随笔>>中国出版编年(二)

主题:中国出版编年(二)
发信人: twobears(阿忆胯骑双牛)
整理人: sayrainly(2002-02-15 17:50:35), 站内信件
  1900年1月25日   兴中会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 
 1900年   商务印书馆收购上海日商修文印刷所,在中国首次使用纸型。 
 1900年   华问渠在贵阳创立文通书局。 
 1901年1月20日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创办《上海青年》周刊。 
 1901年5月   罗振玉等在上海创办《教育世界》旬刊,为中国最早的教育杂志。 
 1901年   张之洞、刘坤一在南京设江楚编译局〔初名江鄂编译局〕。 
 1902年1月24日   商务印书馆创办《外交报》,为中国最早的国际问题研究刊物。 
 1902年   夏颂莱〔清贻〕在上海创立开明书店。 
 1902年   俞复、廉泉等在上海创立文明书局。 
 1902年   上海土山湾印书馆始设照相制版部,在中国首次使用照相制版术。 
 1903年5月27日   商务印书馆创刊《绣像小说》半月刊。 
 1903年5月   上海大同书局出版邹容著《革命军》。 
 1903年   上海广智书局出版日本福井准造著、赵必振译《近世社会主义》,为介绍马克思学说最早的中译本之一。 
 1903年   商务印书馆开始编印《小学最新教科书》。 
 1904年2月20日   香港《商报》创刊。 
 1904年3月11日   商务印书馆创刊大型综合性期刊《东方杂志》〔初为月刊,後改半月刊〕。 
 1904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严复著《英文汉沽》,为中国第一本用新式标点符号的汉字铅印横排本书籍。书後贴有严氏“版权证”,乃著作权印花在中国首次之使用。 
 1904年   文明书局始设彩色石印部。 
 1905年12月   上海书刊业商会成立。 
 1905年   商务印书馆始用雕刻铜版。 
 1905年   商务印书馆在北京设京华印务局。 
 1906年   清廷颁布《大清印刷物专律》。 
 1906年   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吴研人著长篇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906年   上海印刷业始用单滚筒印刷机。 
 1907年2月   上海国学保存会开始出版《国粹丛编》。 
 1907年12月   清廷颁布《大清报律》。 
 1907年   席裕福等在上海设立集成图书公司。 
 1907年   商务印书馆始用珂罗版印刷。 
 1908年2月17日   上海中国图书公司总发行部开始营业。 
 1908年9月16日   广东香山创刊《香山旬报》。 
 1908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英华大字典》〔颜骏人主编〕,出版《物理学语汇》、《化学语汇》,为中国最早出版的审定术语汇编。 
 1909年1月   清延设蒙藏编译局,出版蒙、藏文课本。 
 1909年2月15日   商务印书馆创刊《教育杂志》月刊。 
 1909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孙毓修编译的《童话》一、二集,为中国最早出版的童话集。 
 1909年   商务印书馆与英国泰晤士报协议印行《万国通史》,为中国出版社外合作的最初尝试。 
 1909年   商务印书馆聘徐锡祥创制正楷铅字。 
 1910年8月29日   商务印书馆创刊《小说月报》。 
 1910年12月18日    清廷颁布《著作权律》。 
 1910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蔡元培著《中国伦理学史》、章士钊著《中等国文典》。  
 1911年3月1日   商务印书馆创刊《少年杂志》月刊。 
 1911年10月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1911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吴曾祺辑《涵芬楼古今文钞》。 
 1912年1月1日   陆费逵、戴克敦、陈协恭、沈知方创立中华书局。 
 1912年   上海基督教会成立青年协会书局。 
 1912年   商务印书馆始用电镀铜版。 
 1913年   上海书业商会分别呈请教育部、外交部、工商部拒绝参加中美版权同盟。 
 1913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陆尔奎编《新字典》。 
 1913年1月   汪孟邹在上海创立亚东图书馆。 
 1913年   商务印书馆始用自动铸字机。 
 1914年7月20日   商务印书馆创刊《学生杂志》。 
 1914年12月4日   袁世凯政府颁布《出版法》。 
 1914年   商务印书馆创制教学幻灯片。 
 1915年9月15日   上海群益出版社创刊《青年杂志》月刊(1916年9月起易名《新青年》)。 
 1915年10月   商务印书馆出版《辞源》,为中国新式辞书之始。 
 1915年11月7日   袁世凯政府颁布《著作权法》。 
 1915年12月   中华书局出版《中华大字典》。 
 1915年   赵南公在上海创立泰东图书局。 
 1915年   商务印书馆始用彩色胶印机。 
 1915年   商务印书馆创办函授学社。 
 1916年9月   中华书局出版梁启超《饮冰室全集》。 
 1916年9月   中华书局棋盘街总店建成。 
 1916年12月   商务印书馆出版徐珂编辑的《清稗类钞》。 
 1916年   吕子泉等在上海创立大东书局。 
 1917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植物大字典》,为中国第一部专科辞典。 
 1917年   沈知方在上海创立世界书局。 
 1918年11月23日   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表。 
 1918年12月22日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周刊。 
 1918年   北京孔德学校始用注音字母编印《国语课本》。 
 1919年1月1日   北京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 
 1919年7月   少年中国学会创办《少年中国》月刊。 
 1919年7月14日   毛泽东在长沙创刊《湘江评论》周刊。 
 1919年8月1日   孙中山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月刊。 
 1919年   商务印书馆开始出版“四部丛刊”初编。 
 1919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庄适、黎锦熙等编校的《新体国语教科书》,为中国第一部语体文教科书。 
 1919年   商务印书馆舒震东创制中国第一部汉字打字机。 
 1919年   商务印书馆创制汉字与注音符号结合的铜模,始用机器雕刻字模。 
 1920年4月   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1920年9月1日   新青年社在上海成立,出版“新青年丛书”。 
 1920年9月9日   毛泽东在长沙等地创办文化书社。 
 1920年11月7日   上海创刊《共产党》月刊。 
 1920年   恽代英於是年春在武昌创办利群书社。 
 1920年   商务印书馆始用彩色石印机。 
 1921年9月1日   中共中央在上海创立人民出版社,开始有计划地印行马克思主义著作。 
 1921年   国民党在上海设立民智书局。 
 1921年   中华书局开始辑印《四部备要》。 
 1922年1月7日   商务印书馆创刊《儿童世界》周刊,为中国第一本儿童期刊。 
 1922年1月15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先驱》半月刊。 
 1922年4月   商务印书馆决定增加资本至500万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出版社。 
 1922年5月10日   教育部公布“增定注音字母四声点法”。 
 1922年9月13日   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刊《向导》周刊。 
 1922年   中华书局开始出版“少年中国学会丛书”。 
 1923年1月15日   商务印书馆创办《小说世界》月刊。 
 1923年5月13日   泰东图书局出版创造社的《创造周刊》。 
 1923年10月20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创办《中国青年》周刊。 
 1923年11月1日   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上海书店。 
 1923年   樊春林在上海创立新文化书社。 
 1924年3月   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新建落成。 
 1924年8月   胡政之在上海创办《国民周报》。 
 1924年10月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创办《中国工人》月刊。 
 1924年11月17日   北新书局在北京创办《语丝》周刊。 
 1924年11月   民智书局出版孙中山著《民权主义》。 
 1924年12月   民智书局出版孙中山著《三民主义》。 
 1924年   商务印书馆在香港西环吉直街设立印刷厂房。 
 1925年3月   李小峰、李志云在北京创立北新书局。 
 1925年4月24日   莽原社在北京创办《莽原》周刊。 
 1925年6月   余汉生、伍联德在上海创办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1925年8月   鲁迅、韦素园等在北京创立未名社。 
 1925年9月1日   张静庐、沈松泉、卢芳在上海创立光华书局。 
 1925年10月11日   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创办《生活》周刊。 
 1926年3月   创造社出版部在上海成立。 
 1926年6月   王云五著《四角号码检字法》出版。 
 1926年8月   章锡琛在上海创立开明书店。 
 1926年11月   中共中央在汉口创立长江书店。 
 1927年5月   梁实秋、徐志摩等在上海开设新月书店。 
 1927年7月16日   上海现代书局创立。 
 1927年11月   孙伏园、孙福熙在上海创立嘤嘤书屋。 
 1927年12月   蒋光慈、钱杏 (cun,音村)、孟超、杨 (cun,音村)人在上海开设春野书店。 
 1927年   王子澄在上海创立光明书局。 
 1928年1月   李达、邓初民、熊得山等在上海创立昆仑书店。 
 1928年2月1日   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在上海创刊。 
 1928年3月10日   新月书店创办新诗月刊《新月》。 
 1928年5月14日   国民政府公布《著作权法》。 
 1928年7月   开明书店出版《开明》月刊。 
 1928年11月27日   中共中央在上海秘密创刊《红旗》周刊。 
 1929年1月10日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公布《宣传品审查条例》。 
 1929年4月1日   商务印书馆开始刊行“万有文库”。 
 1929年6月22日   国民政府公布《取缔销售共产书籍办法》。 
 1929年   中共中央在上海设立华兴书局。 
 1930年1月   开明书店创刊《中学生》月刊。 
 1930年2月   张一渠、石芝坤在上海创立儿童书局。 
 1930年7月15日   严幼慈、严仲华在上海创立龙门联合书局。 
 1930年12月15日   国民政府公布《出版法》。 
 1930年   商务印书馆开始出版《百纳本二十四史》。 
 1930年   中华书局出版《聚珍仿宋版二十四史》。 
 1931年3月9日   中共中央在上海秘密创刊《红旗周报》。 
 1931年8月   中共在瑞金成立中央出版局和中央印刷厂。 
 1931年10月7日   国民政府内政部公布“出版法施行细则”。 
 1932年2月8日   “一.二八”事变爆发後,商务印书馆遭受日机轰炸和日本浪人破坏,被迫停业。 
 1932年7月1日   邹韬奋在上海创立生活书店。 
 1932年8月1日   商务印书馆复业,并实行日出一书。 
 1932年   国民党在南京成立正中书局。 
 1933年7月1日   生活书店创刊大型文学刊物《文学》月刊。 
 1933年7月1日   生活书店开始出版“时事问题丛刊”。 
 1933年10月   商务印书馆开始出版“小学生文库”。 
 1933年12月16日   《生活》周刊被查封。 
 1934年1月   商务印书馆开始辑印《四部丛刊续编》。 
 1934年2月10日   杜重远、艾寒松在上海创办《新生周刊》。 
 1934年6月1日   国民政府公布《修正图书杂志审查办法》。 
 1934年9月15日   生活书店创办《世界知识》半月刊。 
 1934年10月10日   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在上海创办《中国农村》月刊。 
 1934年11月10日   李公朴、柳 (shi,音是)、艾思奇、夏子美(征农)等在上海创办《读书生活》半月刊。 
 1934年   中华书局始开始影印《古今图书集成》。 
 1934年   中华书局在香港九龙的印刷厂建成,印刷设备时称远东第一。 
 1934年   上海杂志公司在上海成立,为中国杂志专业发行之始。 
 1935年3月9日   商务印书馆王云五辑印的《丛书集成》开始发售。 
 1935年5月20日   李尧棠(巴金)、吴朗西、郭安仁(丽尼)、陆圣泉(陆蠡)在上海创立文化生活社(後易名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5年6月9日   《新生》周刊因发表《闲话皇帝》一文而遭查禁,主编杜重远被判处徒刑一年二个月。 
 1935年8月21日   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共有324个。同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 
 1935年8月30日   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开始出版赵家璧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 
 1935年8月   钱俊瑞、姜君辰、薛暮桥、华应申等在上海创立新知书店。 
 1935年9月3日   教育部公布促进注音汉字推行办法,规定自民国25年(1936年)1月起,凡编辑儿童及民众读物者,一律须用注音汉字印刷。 
 1935年11月16日   生活书店创办《大众生活》周刊。 
 1935年11月   生活书店出版《全国总书目》,收录1912年以来全国在版书目二万种。 
 1936年1月   李公朴、柳 (shi,音是)、艾思奇、郑易里、黄洛峰等创立读书生活出版社(後改称读书出版社)。 
 1936年   中华书局出版《辞海》(舒新城等主编)。 
 1936年   商务印书馆全年出版新书4938种,占全国9138种的52%,是该馆成立以来出书最多的一年。是年也是历年来全国新出版物出版最多的一年。 
 1937年4月24日   新华书店(初称新华书局,从10月30日起易名新华书店)在延安清凉山开业。 
 1937年7月8日   国民政府修正《出版法》。 
 1937年8月   上海生活书店总店迁汉口。该店在各地先後设立分店56处。 
 1937年11月   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总社迁汉口。该社在广州、贵阳、桂林、成都、昆明、上海、香港等地先後设分店或办事处。 
 1937年12月11日   中共中央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党刊《群众》周刊在武汉创刊。 
 1937年12月   上海新知书店总店迁汉口。 
 1937年   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迁香港。 
 1938年1月11日   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汉口创办《新华日报》。 
 1938年1月   从本月起,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编译的书刊,一律用“解放社”的名义出版,由新华书店发行或总经销。 
 1938年2月10日   上海复社出版斯诺著《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 
 1938年8月   上海复社以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名义出版《鲁迅全集》。 
 1938年8月   郭大力、王亚南合译的马克思《资本论》全译本由读书出版社在上海出版。 
 1938年9月   上海每日译报社出版毛泽东著《论持久战》。 
 1938年10月1日   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在重庆成立。 
 1939年1月   赵家璧聘美国人密尔斯为发行人在上海创办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 
 1939年1月   延安解放社出版《斯大林选集》五卷本。 
 1939年3月4日   重庆生活书店被搜查,搜去书籍七千册。 
 1939年6月1日   中共中央发行部(9月1日易名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在延安成立。 
 1939年6月14日   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印刷所承印未送审图书杂志原稿取缔办法》。 
 1939年   在1939年至1941年间,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的60处分支店,大部份被查封。 
 1940年3月12日   大众读物社在延安成立。该社除主办通俗报纸《边区群众报》外,还编辑出版《大众画库》、《大众文库》等通俗读物。 
 1940年5月   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开始出版郑振铎主编《中国版画史图录》。 
 1940年9月6日   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 
 1940年10月   重庆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派出两组人员分别赴东晋南解放区和延安开设华北书店。 
 1940年10月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派人赴苏北解放区设立大众书店。 
 1941年5月16日   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该报由《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组成。 
 1941年6月   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印发《取缔书刊一览》,查禁961种书刊。 
 1941年7月   香港《华商报》出版部出版邹韬奋著《抗战以来》,两个月内印行三版,印数达15000册。 
 1941年8月20日   苏联塔斯社在上海创办《时代》中文周刊。 
 1941年12月8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租界,商务、中华、开明、生活、世界、大东、良友、光明等出版机构被日军查封。 
 1942年1月   姚逢子在重庆创立作家书屋,出版新文艺书籍。 
 1942年1月   陈梦生在重庆创立光书店,出版新文艺、语言文字书籍。 
 1942年5月5日   国民政府行政院公布《书店印刷店管理规则》。 
 1942年8月13日   郭沫若在重庆创立群益出版社。 
 1942年12月   李公朴在昆明创立北门书屋和北门出版社。 
 1942年   国民党指派正中书局为首,组织商务、中华、开明、世界、大东、文通等出版机构在重庆成立教科书联合发行处。 
 1943年6月1日   在日本兴亚院指使下,由上海的商务、中华、世界、大东、开明五家书店集资,成立上海中国联合出版公司。 
 1943年6月1日   上海成立太平书局。 
 1943年7月12日   国讯书店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创立。 
 1943年7月   周杰夫在贵阳创立文风书局。 
 1943年12月   重庆生活、读书、新知、上杂、作家等19家书店发起在重庆成立新出版业联合总处。 
 1943年   正中书局出版蒋介石著《中国之命运》。 
 1943年   商务印书馆编印“中学文库”。 
 1944年4月27日   国民政府修正公布《修正著作权法》。 
 1944年5月1日   重庆新出版业联合总处创办联营书店。 
 1944年6月20日   国民政府公布《战时出版品审查办法及禁载标准》。 
 1944年7月24日   著名记者、政论家、编辑出版家邹韬奋在上海病逝。 
 1944年7月   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由晋察冀日报社编辑出版,晋察冀新华书店发行。 
 1944年10月   郑振铎在上海化名纫秋馆主人自费影印“明季史料丛书”。 
 1945年4月   大连大众书店出版《毛泽东选集》五卷本。  
 1945年11月1日   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联合分店在重庆成立,简称重庆三联分店,第一次公开使用“三联”店名。  
 1945年11月7日   东北书店在沈阳成立。  
 1945年12月   华中新华书店总管理处在淮阴成立。  
 1946年1月1日   韩近庸、许觉民在上海创立华夏书店。  
 1946年1月   中共中央发行局撤销,出版发行工作并入中央宣传部。  
 1946年1月   山东新华书店开业。  
 1946年1月   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老舍著《四世同堂》。  
 1946年3月   生活书店、世界知识等杂志社联合创办上海书报杂志联合发行所。  
 1946年4月   朝华书店在北平开业。  
 1946年11月15日   大连光华书店创立。  
 1946年11月   老舍、赵家璧在上海创立晨光出版公司。  
 1946年   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迁回上海。  
 1946年   年底,新知书店在香港成立办事处。  
 1947年3月1日   重庆《新华日报》被查封。  
 1947年4月   重庆的三联书店被查封。  
 1947年4月   东北书店总店迁哈尔滨。  
 1947年6月20日   生活书店香港分店复业。  
 1947年6月   读书出版社香港分社成立。  
 1947年7月   生活书店总管理处由上海迁香港。  
 1947年   新知书店开始出版“新认识丛书”、“国际现势丛书”。  
 1948年1月5日   商务印书馆台湾分馆开业。  
 1948年3月15日   《大公报》在香港复刊。  
 1948年3月   香港前进书局出版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  
 1948年3月   香港生活书店出版邵荃麟、冯乃超主编的“大众文艺丛刊”。  
 1948年4月   东北书店出版周立波著长篇小说《暴风骤雨》。  
 1948年5月   东北书店出版《毛泽东选集》精装本。  
 1948年6月15日   《晋察冀日报》与晋察鲁豫《人民日报》合并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1949年8月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1948年7月1日    《小说》月刊在香港创刊。  
 1948年8月   中共中央决定建立出版工作的全国性的统一集中的领导机关,并对全国解放後出版事业的有关政策作出了指示。  
 1948年10月12日   上海利群书报联合发行所因发售香港出版的进步书刊被查封。  
 1948年10月26日   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三店在香港正式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48年12月29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於新区出版事业的政策指示》。  
 1949年1月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东北书店(旋即改名东北新华书店)、华北新华书店开始在北平先後接管国民党官办的正中书局、独立出版社、中国文化服务社及其印刷厂。  
 1949年2月23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在北平成立。  
 1949年3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由香港迁往北平。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组建管理全国出版事业的出版总署。  
 1949年10月3日   10月3日至18日,全国新华书店第一届出版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有关统一全国新华书店的各项决议。毛泽东为会议题词“认真做好出版工作”。  
 1949年11月1日   出版总署在北京成立。署长胡愈之,副署长叶圣陶、周建人。  
 1949年12月   中国国际书店在北京成立,统一经营书刊进出口贸易和进口书刊国内发行业务。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