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记者之家>>事实报道>>遗漏的新闻:评委火了 候选人走了 主办单位蒙了 广告过度是犯罪

主题:遗漏的新闻:评委火了 候选人走了 主办单位蒙了 广告过度是犯罪
发信人: sharyt()
整理人: sayrainly(2002-02-14 10:51:53), 站内信件
  
遗漏的新闻: 评委火了 候选人走了 主办单位蒙了  广告过度是犯罪
              转于士柏网  作者:冷眼看世
按照言实的想法,这次由《当代经理人》主办、搜狐协办的“中国十大创业楷模”评选活动就剩下最后一哆嗦——评委定夺了,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只要专家们下笔签完字,整个活动就可以圆满结束了。
    当介绍完候选人的有关情况后,言实就感觉气氛有点不对,不过他也没有多想,按照程序进入评委投票阶段。就在这时候…….

    评委火了 候选人走了 主办单位蒙了

    “创业楷模”遭遇罢评尴尬


    枭雄该不该成为楷模

    回忆1月20日当时的情况,步长制药总裁赵涛、南北通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全跃两人的感觉几乎是一致的,“我们感觉手里的笔沉甸甸的,这可都是作为榜样的楷模呀”。
    作为候选企业家的锡华实业董事长张杰庭率先打破沉默,“到底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楷模?虽然市场经济讲究胜者王侯败者寇,但市场做成功了就可以成为楷模吗?胜者有的是英雄,但还有枭雄呢?成功的商人不一定是做人的楷模。”随后张杰庭宣布退出评选。
    显然,张杰庭的退出不愿与个别入选的候选企业家为伍有关。
    南北通咨询有限公司秦全跃快人快语,“什么十大财富、十大风云都好说,财富就是数票子,谁的数大谁就可以上榜;十大风云呢,就是谁能折腾、谁能嚷呼就是风云人物。但是楷模可就不一样了,那可是人人学习的榜样,如果万一其中的某一位第二天犯事了,我们怎么交待。”
    很明显,评委对个别的候选人的入选很是不满,而且针对的并不是单单这个“十大创业楷模”的评选。
    一旦话挑开了,评委们的发言愈趋激烈。步长制药总裁赵涛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成功和楷模是两个概念,成功了不等同于可以成为楷模了,成功的枭雄企业家不能成为楷模吧。
    作为这次评选的组织者言实,面对众多评委的质疑,也有自己一肚子冤枉。当代经理人作为关注成长企业的一本杂志,要为众多的成长中的企业找几个榜样。按照言实的说法就是,市场如战场,战场上能造就英雄,市场也需要英雄企业和英雄企业家成为楷模。这是举办这次评选的初衷所在。按理说,刚刚被央视评为“2001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某位东山再起的人物入选这个创业楷模候选名单好象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对这个问题也有评委认为,这位保健品企业的幕后老板勇于承担责任,精神还是可嘉的。
    但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针看法是,过度的广告是对消费者的犯罪。企业不应该过度的造名,广告是沟通厂家和消费者的纽带,这种作用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广告过度,纽带的价值高于产品本身的价值了,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在买什么呢?买广告泡沫、买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空对空呢。钟先生认为,凡是拼了老命打广告的,都值得怀疑,这是在掏消费者口袋的行为。这难道不是对消费者的犯罪吗?如果这样的企业家成为了楷模,将会误导中国的一部分企业。

    国企老板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比尔.盖茨白手起家到现在建立软件帝国,他应该成为楷模,成为学习的榜样,他的成功模式对许多后来者而言可以拷贝。但是入选“创业楷模”候选名单的中国国企老板呢?
    拉下脸的评委不再顾忌,国企老板成为另外一个争议的焦点。
    有的专家在指出,国有企业的老板的入选提出质疑。国有企业的老板拿着国家的资产,贷着国家银行的款,占有的社会资源与民营企业相比,要丰富得多,干得好是应该的,干不好是没有本事,他创业与否这个问题还要划个问号。另外对于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度过程造就的这批国企老板的成功沾了时代的光,其成功模式具有不可复制性,要成为榜样,但别人怎么去学呀。
    但是有的评委也认为,国企老板为什么不能成为楷模,他把一个资产规模极小的厂带成数十亿的现代化公司,为什么不可以成为楷模。
    
    评选的定盘星是什么?
    在评选会上,评委们面对放在眼前的候选人名单,圈谁不圈谁,该凭什么?
    据言实介绍,十大创业楷模评选的主要参考指数主要包括:决策者的理念前瞻性、创业者的社会影响力、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企业的创新经营、以及企业是否具有持续发展的基础。
    其实,评委们争议的第二个焦点,即成功模式的可复制性是评选“创业楷模”的一个标准,但是主办者却明显给拉下了。
    在场的评委显然对这种含糊标准并不满意。岁末年终,各种评选铺天盖地,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什么财富人物、还是风云企业,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是会哭的孩子。评委们圈谁不圈谁完全是凭着良心,根本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
    专家质疑道,在这种没有量化标准的情形下,评选出来的楷模,公信力、权威性何在?
    对于评选,评委们普遍认为有积极的一面,但是操作标准,不但是《当代经理人》这次评选,包括其他国内大型媒体举办的评选,都存在靠评委良心、靠被评人物、企业谁哭得声音大的问题。
    如被许多媒体是瞻的央视年度经济风云人物的标准是:
    ——影响力。他们的举动和工作,在本年度中国经济生活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反响强烈;
    ——前瞻性。他们的行动代表和体现了新观念、新潮流,预示了中国经济的某种趋势; 
    ——独创性。他们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创造性的工作,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显而易见,央视的标准和这次评选的标准一样,非常模糊,没有量化。
    标准的模糊让评委们无从下笔,“十大创业楷模”未能如言实所愿出笼。言实在大呼“没想到”的同时认为,作为组织者,这次评选的未能形成最后结果,当然有些尴尬;但是评委们在会议上所提出的每个问题却是中国目前评选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把这些问题拿出来讨论,对于推动中国民间评比权威性品牌形成,就象美国的《时代》、《财富》的评比,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当代经理人》愿意当这个垫脚石。
    
     (注:新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为虚假广告罪)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