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医学保健>>五官科>>口腔保健>>〖空穴来风〗>>陕西一家6代30口都不长牙

主题:陕西一家6代30口都不长牙
发信人: zam33393(要小心要小心)
整理人: huangtm2(2002-12-25 21:58:23), 站内信件
按正常的生命规律,人在6至9岁时,乳牙都会自动脱落,恒牙会逐渐长出,直到年老才会脱落。然而在旬邑县城东边的一个村子,一个家族的6代人中有30多人乳牙脱落后,竟长不出恒牙或者长出的恒牙很少,终生都承受着缺牙的痛苦。
  
   1月5日,记者来到旬邑县城东某村的患者郑老汉(化名)家中。70多岁的郑老汉说,他的母亲一生几乎就没长牙齿。小时候听母亲讲,母亲的祖父也没有牙。据今日早报报道,郑老汉的孙子、外孙女也没有恒牙,已经6代了。
  
   提起自己换牙时,郑老汉说,他小时候换牙时牙床老是痛,在乳牙脱落后,只长出了两颗牙齿,还是槽牙。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不能吃炒黄豆、爆米花之类的食物,菜也要煮得很烂后才能吃。到了儿女这一辈,没牙的孩子娶媳妇、出嫁都成了父母的忧愁事。
  
   缺齿病到了孙子这一代已经逐步减轻了。郑老汉的孙子今年13岁,他说自己的乳牙脱落后,只有四五颗牙至今没有长出来。他还张开嘴让记者看了看他那几颗零星的牙齿,果然比爷爷的情况好得多。
  
   郑老汉家族6代人的缺齿病历经上百年,一直没有引起医学界的注意。直到1985年,旬邑县中学教师赵双民与其堂叔赵万里,发现此病后才开始研究。
  
   赵双民对郑老汉家族6代200多名成员进行了逐一调查后发现,有30多人都出现了乳牙脱落后长不出恒牙的现象。赵双民开始将此病命名为“家族性门齿缺失”,后在华东师大教授周本湘的建议下改名为“家族性恒齿缺失”。
  
   1992年,复旦大学教授、人类遗传学家刘祖洞得知此事,曾给陕西省卫生厅、科委写信,建议对此事给予关注。1993年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此事进行论证。1996年,5所国家级科研单位要求合作,直到1997年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研究中心草拟合作协议,研究员贺林教授作为甲方负责人研究此事。
  
   在旬邑县科委和卫生局的协助下,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对该家族恒牙缺失的患者和非患者200多人采集血液样本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连锁分析方法进行基因扫描,对致病基因进行了精确定位。
  
   为与其他类型的恒齿缺失疾病相区别,科研人员用研究者的姓氏将其命名为“贺—赵缺陷症”。赵双民说,这类恒齿缺失遗传学疾病的发现,是国际上首次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遗传疾病。被称为“贺—赵缺陷症”的遗传性疾病被国际学界权威的“人类孟德尔遗传病目录”收编,并开始被国际同行使用。力均芦风上图:只长过两颗牙的郑老汉现在牙全掉了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