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iverhill(无水的
山�河)
整理人: aaa234(2003-09-25 09:54:23), 站内信件
|
内容提要:入世后,社会上的中外资银行优劣观只强调外资银行的优势,看不到中资银行的长处,对中资银行普遍妄自菲薄,这是不客观的,也不利于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发展,本文通过辩证地分析中外资银行的优劣,树立正确的优劣观,树立信心,迎接挑战。
随着中国正式入世,外资银行将不断涌入。社会普遍流行着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中资银行不如外资银行,中国银行业要有危机了。不可否认,外资银行在一些方面占有优势,入世后短期内将对中国银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如果人们因此对中国银行业妄自菲薄,甚至产生民族虚无主义,这是不客观的,对银行业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辩证地看待中外资银行的优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中外资银行优势,希望能够对中外银行业树立辩证的优劣观。
外资银行在资本、管理、人才、技术和业务创新上占有优势;而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不但占有网点、人民币业务的相当优势,而且在主权信用、社会认同方面也占有绝对的优势。下面通过中外资银行比较,辩证地分析外资银行的主要优势。
(一)如何看待“外资银行的信用好”
人们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大银行历史悠久,在全球享有声誉,开放后容易获得国内客户的信任。但在比较银行信用时,不但要考虑银行的商业信誉,还要考虑其国家信用和主权信用。主权信用和国家信用带来了广泛的客户基础和社会认同,从根本上讲高于商业信用。中资银行是中国人自己的银行,拥有主权信用。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的银行,有国家信用。因此,简单地认为外资银行的商业信誉好,能够改变大部分客户与国有银行传统业务关系和对国有银行长期以来形成的信任是不现实的。所以,入世后国有银行客户优势和人民币业务的总体优势将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二)如何看待银行产权关系的作用
外资银行大多数是境外的上市公司,一般以私人资本为主,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而国有银行的所有者虚位,对经理人的监督形式化和弱化,造成了较高的“内部人交易”的道德风险。实践证明这确实是国有独资银行财务核算软约束、成本效益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的根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共存,通过资本市场建立新型产权关系成为必然。我国目前已有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民生银行上市交易,其他国有控股银行和国有独资银行的上市和股份制改造正在酝酿之中。中国银行业全面引入市场竞争和市场约束机制已指日可待。
(三)如何看待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盈利性的优势
截至2000年底,世界前20名大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52%,平均不良资产率为3.2%,而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上述指标明显不如外资银行。另外,外资银行的盈利指标也明显优于中资银行。但是如果结合中国银行业实际运行机制,人们就会有更加客观的认识。
1、关于资本充足率。首先,中外资银行资本来源不同。外资银行的资本来自积累或重组并购,而我们国有银行的资本来自国家财政。财政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来源更稳定。其次,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的比例不同。外资银行资本的附属资本比例高,而中资银行受发行长期金融债券的限制,资本以核心资本为主,附属资本很少。因此,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空间较大。再者,国有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手段更丰富。所以,我们要客观地看待目前资本充足率高低问题。
2、关于资产质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客户选择、道德风险和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等。宏观经济和客户资源是银行经营的外部因素。不论是判断宏观经济环境、选择客户还是控制道德风险,最终考验的主要是银行的内控和风险管理能力。可见,影响资产质量的主要焦点在于银行内控和风险管理。这正是国有银行的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一方面造成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在“抓降”的措施方面,国有银行的手段较外资银行更多,随着加大“抓降”和内控检查力度,理顺责权利关系,遏制道德风险和金融寻租行为,国有银行的新增贷款质量普遍提高,国家处置不良贷款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如何看待外资银行在人才、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
1、在选人和用人上,外资银行较灵活,责权利的关系较合理。这值得国有银行学习借鉴。同时,中资银行在人才方面也有一些长处。例如国有银行的队伍稳定、人才储备充足且政策水平高、宏观意识强,潜力大。如果在选人和用人上中资银行做到“洋为中用”,就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稳定优秀高级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发挥中资银行人才的总体优势。
2、关于“外资银行金融技术水平高”。其实,严格讲外资银行的优势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运用水平。金融技术本身大多是成熟的技术,不是尖端技术。问题在技术运用上。国有银行总行对此重视不足,垂直领导力度不大。或开发全系统应用软件质量不高,或推广力度不大,各自为政,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效率不高。但只要加强领导力度,中资银行在金融技术开发和应用上具备“后起国家”的优势,可以一步到位。
3、关于“外资银行经营管理更加灵活”。外资银行经营管理灵活,可以根据利率和汇率等市场信息灵活调整经营策略。而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受经营体制制约,客观上缺乏自主权,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经营决策“时滞”长,造成经营管理僵化。但国有银行的综合改革将不断提高其经营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4、关于“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水平高”。风险管理水平是一种综合经营能力的表现。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技高一筹,主要是其内控健全和用人合理的结果。目前,国有银行正进行的综合改革包含了健全内控和建立体现合理责权利关系的激励机制。
综上所述,中外资银行各有优劣势,中资银行有劣势但不“劣”。我们不但要辩证地看待,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国有银行。我们要注意到外资银行的优势大多是国有银行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而中资银行的优势不但有网点和人民币业务,而且还有主权信用、民族认同和社会基础,具有战略意义。可以说中资银行在国内竞争中占有相当的天时、地利、人和。因此,人们应树立正确的优劣观,既不能否认外资银行的优势,也不能夸大其优势,更不能失去自信,误导民众。(作者:欧阳 卫民)
金融时报(2002年2月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