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同性之恋>>♂同志文化♀>>同性恋世界

主题:同性恋世界
发信人: xiaoli-lucky(lucky宝贝)
整理人: zrjh1015(2004-08-11 11:02:31), 站内信件

同性恋世界

--------------------------------------------------------------------------------

作者:佚名
Gay &Lesbian World
第一集
    “我从小到大,我看报纸,听人谈或者是看电影,觉得人么,总是要结婚的,都是跟异性结婚。我刚开始听同性恋,觉得比较新鲜。我觉得我对同性恋的看法和接受是有一个过程的。”
    我不知道你对同性恋的看法是否与这位北京市人民代表相似。
    男人与男人相爱,女人与女人相爱的事情,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很多人觉得不能接受。同性相爱虽然自古以来就有记录,但往往被视为一种弊端,受到压制和排斥。多数同性恋者因此也就把自己的感情和欲望隐蔽起来。台湾作家白先勇的小说【孽子】一开头便有这样的描绘:
    “在我们的王国里,只有黑夜,没有白天。天一亮,我们的王国便隐形起来了,因为这是一个极不合法的国度:我们没有政府,没有宪法,不被承认,不受尊重。我们有的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国民。”
    近年来,不少国家的同性恋者却开始主动地站出来公开他们的身份,并组织在一起争取社会的承认和尊重。许多国家也都出现了象伦敦的一年一度的同性恋自豪日的游行。去年,十多万人参加了伦敦的活动。
    在游行行列中,我看到人权组织国际特赦的旗帜。走在下面的人说,爱是一个基本的人权,所以国际特赦要参加这个大游行。
    同性恋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来的社会影响决定的呢?在不同的文化里,同性恋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有多大不同呢?同性恋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记载?我带着这些问题
走访了持各种观点的学者,社会活动家以及政治界和宗教界的人士。
    在“同性恋世界”的第一集里,我们先来看看同性恋到底有多普遍,并且推敲一下同性恋究竟是社会环境造成的,还是一种先天的生理状态。
    彼得德鲁克尔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研究与教育中心的负责人之一。他曾对不同文化中的同性恋做过研究,他说:
    “在所有这些不同的文化里,男人与男人之间,女人与女人之间都存在着难以想象的,很多很多不同类型的关系--就是说性的关系。”
    五十年代初,两名人类学家--伏特和必驰曾经考察了七十六个不同的文化,发现在其中四十九个里面都不仅存在同性恋的性行为,而且有时还得到社会的鼓励。德鲁克尔说:
    “在有的文化当中,每一个男童在一定的时期都被指望要和一位年岁大一些的男人作性伙伴。新几内亚有的地方就存在这种状况。另外,在某些狩猎的文化中,出去打猎的男人之间会有性的关系。当然,还有古代的希腊和罗马。那时社会地位较高的男人往往都有个地位比较低的男人作他的性伴侣。”
    对于同性恋在当今各国里流行的程度,过去几十年中不同的学者做过不少调查,得出的数字不大统一。比较著名的英国学者埃利斯在三十年代认定,同性恋者占人口比例的百分之二到五。而在四十年代对人类性行为作了大量调查研究的美国学者金西则断定,完全或基本上只有同性性行为的人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四左右。至于在生活某一时期,往往是青春期曾有同性性经历的人,金西的报告中则说占人口的一半以上。英国兰开夏大学生物伦理学讲师舒克棱克博士说:
    “事实上,没有人知道(准确的数字)。这完全要看你给同性恋做什么样的定义。如果只有一生中从来不和异性发生性关系的人才算同性恋,那可能只有百分之一或二。但是如果把大部分时候搞同性关系,但也曾经有过异性接触的人也算进去,数字可能会高的多,也许是百分之四。说到底,非要把大部分人都说成要么是同性恋,要么是异性恋,那是很荒谬的。很多人是两者兼有。”
    同性之间的性关系并非仅限人类。动物世界也可以看到同性之间相当频繁的性活动。美国蒙大拿州卡罗学院的心理学教授铂金斯不久前发表的一篇论文说,她发现绵羊当中百分之十的公羊只对别的公羊有兴趣,犹他州的一些研究人员则发现,一种海鸥当中百分之五的雌性海鸥组成的是同性家庭:她们外出和已有配偶的雄性交配后,便回窝,两
只母鸟一起抚养后代。台湾一位同性恋活跃份子祁家威说,他在自己身边也做过一些调
查: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然界也有同性之间的性行为。至于说动物是不是跟人一样去恋爱,我们不很清楚。我曾经花了很长的时间去观察街头巷尾的狗,每次看到狗在交配的时候,别人都是视而不见的,都假装是很神圣。我都趴在地上去看。我发现狗的比例是百分之十五,就是公狗跟母狗的(交配)是百分之八十五,一百次有八十五次,公狗跟公狗也发生十五次。所以动物也是普遍的有同性性行为的事情。所以人类的同性恋不应该算是不自然,应该是很自然的事。”
    那么,同性恋的感情和欲望是怎样产生的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郑日昌教授说,中国心理学界的多数人认为,环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引起同性恋的因素比较复杂,有的是纯属于生理问题。比如遗传基因,染色体,或其他方面,或者他的性腺,是和别人有所不同。当然还有的是属于后天;这种完全是心理上的,或者社会的因素导致的。”
    这也是纽约的心理分析医生索卡里蒂思坚信的观念:
    “我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同性恋的根源。它完全是心理原因,是幼年时期的心灵创伤造成的,是没有能摆脱母亲,从母亲身影分离出去的结果。我们觉得,必须告诉同性恋患者,他的问题大概是个对抗性的性别认同问题。这也就是说,到了三岁的时候,他没有能做出自己应有的男性性别认同。我们最新的发现就是,同性恋者在生活的早年没有能够经历一些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而他在同性的性伙伴身上寻找的,就是他所失去的男性气质。至于女同性恋者,问题也是相类似的。”
    然而,自从同性恋这个词在十九世纪欧洲提出来的时候开始,就有研究者认为他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形成的。前几年美国生理学家西蒙--列维曾经轰动一时,因为他说,在解剖并对比了死去的异性恋男子和同性恋男子的大脑之后他发现,同性恋者的大脑里有一个部分比异性恋者的小了三倍:
    “我……在验尸的时候弄到了死去的同性恋男人和异性恋男人的脑子,然后检查了里面叫做下垂脑的那个部分。脑子的这部分所起的作用就是产生一些基本的欲望,譬如饥饿或者口渴,还有性的欲望。结果在下垂脑里面控制性行为的那个部位,我发现了一个神经细胞组织。这个细胞组织在异性恋的男人当中比在同性恋男人当中大的多。我们不能完全肯定这就是决定一个人性取向的部分,甚至也不知他是怎么产生的,不过我觉得它大概是出生以前就形成的。”
    1995年,另一个美国生物学家地安-黑莫从人的基因学入手,说他发现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的基因有差别。他在电话上向我介绍了他的发现:
    “我们发现的就是,在X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影响到男性的性取向。这就是说,受
到同性吸引的男同性恋者染色体的这个部位有一种形式,而异性恋的男子则有另一种形式。我们进行研究过程中,对一些既有同性恋也有异性恋儿子的家庭作了调查,检查了他们的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寻找遗传方面的信息。结果我们发现,同性恋的那些兄弟有一种DNA标记,而异性恋的兄弟则是另一种DNA标记。其实,确切一点说,我们找到的还不是个基因,而只是指向基因在染色体哪个部位的那么一个标记。这就好比稻堆里找一颗针。现在我们只是找到了稻草堆在什么地方,针还没有找到。”
    问:那么他怎样起到这个作用呢?
    “细节我们现在还不清楚。我们只是知道他能影响到一个男人最终是被女人吸引,还是被其他男人吸引。”
    问:那么你认为这个因素起的作用更大,还是后天环境的影响更大呢?
    “我觉得这会因人而异。总起来说大概各占一半吧。”
    尽管地安-黑默和前面听到的那位研究下垂脑的列维都提出,他们并不认为先天因
素完全决定一个人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但是不少同性恋者自己以及支持他们平等权利的其他人觉得,这是一个颇有吸引力的理论。因为这样的话,一个人的性取向就和他的皮肤颜色一样,是天生的,因而社会没有理由歧视他。
    英国兰开夏大学生物伦理学讲师舒克棱克博士却就这种理论的隐患发表过一系列的论文。他说:“对于同性恋起因的研究已经进行了100多年。问题是,至少在过去,这种研究的结果曾被用来迫害同性恋的人,从而摧残了本来明明很健康的人的一生。比方医生们采用过厌恶疗法,电疗,激素疗法,性器官切除,脑部手术等等。以中国为例,现在就有医院仍然在使用药剂,针灸,和电疗以便把同性恋的人变成异性恋的人。然而,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精神病学会都已经断定,同性恋不是心理的疾病。这就是说,在当今世界上有很多人根本没有病,却在受到'治疗'。”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看了同性恋到底有多普遍,以及有关人的性取向是怎样形成的不同理论。在下期同性恋世界节目里,我们将看看一些不同文化和宗教,以及在不同年代,人们对同性恋的看法和给予它的待遇。我们最后请北京外语大学教授吴青谈她个人对于同性恋看法的转变过程:
    “我刚开始听同性恋,我觉得比较新鲜。八二到八三年,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有一次,我们学校专门请了同性恋来谈。有四对同性恋。他们的经历都不太一样。有一个女的,本来她结过婚,她受到丈夫打。这种虐待以后使得她觉得对男人有一种恐惧感和腻味感,然后她就跟一个女性组织了一个家庭,而且觉得很幸福。另外,我看到一些科技报纸上讲,有些人就是对异性没有任何兴趣,而对同性就能接受。而且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明同性恋是正常行为。我看,如果同性的人在一起比较高兴,不妨碍别人,在社会上不引起任何骚乱,我觉得这是他自己的事情。”
    不知你觉得她言之有理呢,还是觉得这样的观点太放纵,抑或会嫌它过于保守呢?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