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科学大观>>● 自然科学>>原“宇宙探索”论坛精华区(2sinxcosx,roadtofly建立)>>文件夹:《三思科学》电子科普月刊>>[转载]:《三思科学》电子月刊 2002年第2期

主题:[转载]:《三思科学》电子月刊 2002年第2期
发信人: oursci(三思)
整理人: 2sinxcosx(2002-03-10 01:37:20), 站内信件
★原文转载自Science版oursci的《《三思科学》电子月刊 2002年第2期》★
请注意:三思言论集网站将更名为三思科学网站,
域名已更换为http://www.oursci.org


三思科学网站 http://www.oursci.org
三思科学杂志 http://magazine.oursci.org
Copyright2002,All Rights Reserved.

《三思科学》电子月刊 2002年第2期
 总第8期 2002.02.01


本期责编:九歌     下期责编:碧声



 HTML版下载 PDF版下载 往期杂志

阅读PDF版需要PDF阅读器中文版   
或英文版加亚洲语言包   


封面故事
[九歌]鸟类漫话——猛禽

编者的话
[柯南]蓝猫还是“烂猫”?

新闻
[李淼]地球引力场中中子的量子态
[春上莱茵早]最近的梦为何总那么远
[春上莱茵早]赚钱?拿出你的诚意来
[碧声]小猪,比以前更乖
[碧声]绕开伦理障碍
[柯南]死刑:再次推迟

求知
[石青]接触地外文明
[沈建其]百年量子
[武强]超光速存在吗?
[刘华杰]虹霓有别
[李淼]弦论通俗演义(三)
   弦论通俗演义(四)
   弦论通俗演义(五)
[异调]联合起来,变得虚弱(下)
[韩雪涛]三环亲和数链是否存在
[小江]癌症是什么
[Aha]软物质:熵统治的世界
[小茜]吃饭这事儿
[落雪]干扰————RNAi漫谈
[九歌]植物能源的前景

译述
科学美国人:星际之流
自然:印度在线
新科学家:光速

故事
[佳肴]一只龙蜥和一碗佳肴的故事

观点
[柯南]魔鬼出没的书店
[向东]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马庆池]为中国科学普及事业不
   景气而疾首


历史
[异调]ENIGMA的兴亡(续完)

书评
[一笑]《惊人的假说——灵魂的
   科学探索》读书笔记(三)


辨伪
[方舟子]达尔文的眼睛

版权声明·订阅与投稿须知

————————————————————
蓝猫还是“烂猫”?
——不要假借科普之名

          柯南
  

  如果有人问你一个铁分子含有几个铁原子,你可能认为此人
不是没上过中学就是受FL 功的迷惑太深。然而真的有这种事,
在前几天的所谓“世界长度第一”的所谓“科普动画”《蓝猫淘
气3000问》的最后,提出的问题就是“铁分子有几个原子构成”。
备选答案有一个、两个等等,然后就以奖品诱惑小观众们拨打一
个16899199的声讯电话(通常这类电话的收费非常高)。

  真是滑稽透顶,一个号称要“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
打着“科学精神”大旗的“科普动画”,居然连最基本的科学概
念都分不清:没有所谓的“铁分子”,金属都不称“分子”,这
是因为金属原子和电子形成了特殊的金属键。一块金属中存在的
是金属晶格,而不是靠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分子。这样的
知识在初中化学课上就有。

  我相信这样的错误不过是号称要拍摄3000集,现在已经拍摄
了 700 多集的《蓝猫淘气3000问》中的九牛一毛。我不能浪费时
间去把那 700 多集一一看完,然而,只要是我看到的,都能挑出
错误。从概率角度来讲,如果蓝猫出错的几率小,我怎么可能每
次都碰上?所以,我能得出结论,从“抽查”的结果看,“蓝猫”
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劣质产品。

  作为一部科普电视作品,它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可看性。说得
明白一点,就是能吸引观众看下去:情节、台词、作为动画片,
还应该考虑配音。给它附加上什么功用,永远不能脱离这个基础。
原因也很简单,如果观众连看都不愿意看,还能实现什么所谓的
功能和社会效益?然而,蓝猫恰恰是忽视了这一点。在中央电视
台的一次节目中,蓝猫的制作单位负责人竟然说蓝猫是以数量取
胜的,要让全国电视台一年到头把蓝猫播个没完,于是进口动画
就无法立足。这里面有很奇怪的逻辑:第一,如果依靠保护主义
的政策搞这种“猫海战术”(在蓝猫的网站上有若干部门的推荐
信),对于提高作品的水平没有任何帮助;第二,即使是最好的
影视作品,也不能一点到头的看个没完,会倒胃口的。蓝猫能称
得上优秀作品吗?不能,无论是它的形式还是内容,都没有办法
和真正的优秀动画作品相提并论。在去年9月19日的《北京晚报》
上,有文章对蓝猫提出了批评的意见:语言“油腔滑调”,讲述
的知识很难让小观众听懂(实际上还包括无数的错误)等等。真
遗憾,真难得。遗憾的是大多数媒体都在一边倒的吹捧蓝猫,就
连对蓝猫的介绍都是一个模子,什么用高科技模拟龙卷风、原子
弹爆炸云云。我现在看到类似的报道都能把下面的说辞背诵下来。
那些吹捧蓝猫的人,到底有几个真正仔细看过蓝猫?又有多少稿
子是假扮的广告?在去年9月6日的《南方周末》上也有一篇批评
蓝猫的文章,这也是难得的不同声音之一。在这篇文章里面,作
者说:“没有独特吸引人的外在形象也就算了,如果在一个幽默、
风趣、有内容的剧本里,动画人物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那也会吸
引人的,而且这比外在形象更容易打动观众,但这恰恰也是国内
动画所严重缺乏的。情节的展开、人物的处理、事件的冲突、高
潮的出现都安排得很中庸、统一化、简单化,缺乏夸张、变形、
幽默的俏皮与技巧。“蓝猫”企图避开剧情设计,拣了一条“捷
径”,那就是照搬《十万个为什么》里的问题。提问并回答和讲
故事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在“蓝猫”里就会出现两个傻动物站
在屏幕里,一动不动或做些很多余的动作,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对
着话,倒是有点像说相声!”

  说相声!这话还不太到位。在我看来,那简直是在耍贫嘴。
蓝猫就是前后依靠这种耍贫嘴的剧情,中间加一段有旁白讲解的
所谓“科普”。其实完全可以拆开来:蓝猫耍贫嘴的那二十分钟
可以不看,纯粹瞎耽误工夫。而剩下的那五分钟的“科普”不看
也罢,因为这“科普”纯粹就是七拼八凑。

  看一看蓝猫已有的700多集的目录:维生素ABCDE有什么作
用(每个字母都是一集)、天上星座的传说(可算一条大鱼,至
少能拍80多集,如果加上中国古代星宿、印度的、玛雅的,200
集也打不住)、“为什么说地毯式轰炸是现代战争的王牌?”
(??)、“Windows NT是什么?”,等等。给人的感觉是,
杂乱无章,好像打补丁一样东拼西凑,逮着什么算什么。这也难
怪,蓝猫制作单位就公开承认“我们从47个版本的前沿性科普读
物中筛选知识点,制作成我国第一部大型科普动画系列片”。至
于到底是那“47个版本”,都是哪国的读物,有什么人来筛选,
编者的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够不够,全都一笔带过,只要能依靠
广告、依靠特殊的国情,就能卖得出去,一切万事大吉。

  2001年8月14日的《人民日报》刊登出了一篇名为《专家论
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的文章。然而与会的大部分
“专家”,除了方成和张开逊分别在形式和内容上对蓝猫提出了
批评之外,竟然没有任何人稍微关心一下:蓝猫的“科普”质量
是否过关?它的艺术质量又如何?其中有人提到用蓝猫反FL 功,
我不知道,在李 HZ言必称“铁分子” (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揭开李 HZ伪科学“画皮”》)、其弟子煞费苦心地用所谓特
殊的“分子、原子概念”为这种可笑说法辩护,遭到科学界严正
驳斥的情况下,言必称“铁分子”的蓝猫如何反对FL 功?这就
是《蓝猫淘气3000问》的“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要
说科普,错误竟然一出再出,而且都是低级错误。要说“传播先
进文化”,我倒要问,到底蓝猫哪一点代表了先进文化?思想性?
艺术性还是其他?不,我一个也没看见。

  事实上,不仅仅是《蓝猫》,还有很多所谓的“科普”书籍
也是如此的东拼西凑。只要贴上“科普”、“高科技”的标签,
就立刻登堂入室。如果是把各类书籍放在一起让大家选择比较,
那还算公平合理——毕竟大家都有发言的权利;然而,如果偏偏
依靠政策强制推行,有没有人对内容把关,那只能是误人子弟。

  蓝猫为什么能受到这么多部门的推荐,理由无外乎,这部作
品是国产的(相对于所谓的外国色情暴力作品)、而且是“科普”
的(只要挂个名头就好,并没有人真正关心“科普”的质量),
还有就是长度创下了纪录(已经拍摄了700多集,据说3000集是
拍定了)。

  即使是科普作品,也有优秀的和劣质的。这是个简单的道理,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一部作品的长度和
优秀与否没有直接的关系。花费那么多的资源制造出一堆残次品,
这是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更何况蓝猫的直接受众是未成年人,
“科普”的内容有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更大。即使是抄书,
也应该有点鉴别能力,有点系统,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抄来。应
该提醒某些人,不要假借“科普”之名。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