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被人遗忘的角落>>文集欣赏>>*本版元老*>>曼龙文集>>童年*姥姥.血统

主题:童年*姥姥.血统
发信人: chengmin3(缺口)
整理人: lgkcn(2002-01-31 13:33:34), 站内信件
    边江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具有俄罗斯血统。纯粹的俄罗斯人在当地被叫作“老毛子”,与中国人生下来的混血儿叫二毛子。与中国人相比俄罗斯人更能干,懂得生活。即使在这样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他们的居室也总是井井有条,一尘不染,一样的茅草房,就和大多散漫不拘小节脏兮兮的中国庄稼汉之家有着鲜明的反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俄罗斯的妇女,善良、勤劳、健壮,个个都是持家的好手,后来我看了《静静的顿河》、《日瓦格医生》等苏联名著,更证实和加深了自己的看法。我最熟识的一个俄罗斯女人,名字叫Лиза(莉扎),我称呼她老人家“姥姥”。姥姥在南方的叫法是外婆,我叫这个苏俄老太太姥姥没有错,她是我母亲的干妈。Лиза可是个慈祥可亲的好姥姥。 

    姥姥说一口夹生的硌牙的中国话,我与她相熟,听得懂,如果是生人,尽管双方确确实实说的是同一种语言,恐怕也要有我这样的翻译才行。小时候姥姥常叫我到她家玩,她很喜欢我这个编外的外孙,只要我来,他总是变戏法般弄出好多好吃的慰劳我。姥姥烤的小леб(一种俄式面包圈)算是我童年最美味的点心了,至今我还常想起姥姥从烤炉里拿出小леб时慈祥的目光,这时,童年的记忆就氤氲着刚出炉小леб的香味。 

    和姥姥拉家常是很有意思很惬意的事情。她告诉我,母亲作为知青刚下乡时就住在姥姥家,姥姥特别喜欢乖巧漂亮的母亲,于是认了母亲作干女儿,母亲出嫁,迎亲的队伍还是从姥姥家把她接走的呢。一次,聊起了姥姥是怎么来中国的。她是这样叙述的。我老头子当年去苏联做工修大桥,那年我十六岁,他说他在中国有大房子,还有地,我就跟他来了。来了一看,哪有大房子和地阿,呵呵,这死老头子,骗了我。这一来,就是五十多年,那面的人(亲人)也都找不到啦。 

    白俄老人就这样静静的平和的把五十年的风霜雨雪自己的故事轻轻一带而过,说完话,脸上刀刻般密密麻麻的长短皱纹微微向两腮一展,她轻轻的淡淡的笑了,湛蓝的眸子投出一种眼神,不易解读的眼神。多年以后,重温姥姥的眼神,从中我读到了淡然、豁达、坚强、乐观,还有爱,一个外国农妇对生活的爱。 

    小时候总爱以一个纯粹的中国人的角度看周围的“大毛子”“二毛子”们。直到一天,一个叫瓦西的俄罗斯小伙告诉我说,你身上也留着俄罗斯人的血呢,不信问你奶奶,她就有俄罗斯血统。奶奶看上去可不象混血人啊,又问了几个人,才知道她确实是。可不,仔细观察,大伯的头发是卷的,人长的虎背熊腰,父亲和大伯的的鼻子都不很大,但都非常挺直,这些都是证据。一不留神,我也成了百分之七十分之一。于是,在边江村,我也总算没有脱离群众。




----
 它来了 

枯黄的树叶挤出了最后一丝绿 
它来了,夹着风
吹落了最后一片希望 
没有雨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