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utewing_wong(wing)
整理人: nody(2002-02-01 09:37:55), 站内信件
|
1917年,荷蘭一些青年藝朮家組成了一個名為“風格”派的造型藝朮團體。主要成員有畫家蒙德利安(Piet Mondrian,1872-1944),萬﹒陶斯柏(Theo Van Doesberg),雕刻家萬頓吉羅(G.Vantongerloo),建筑師奧德(J.J.P.Oud)、里特維德(G.T.Rietveld)等。他們認為最好的藝朮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組合和構圖。蒙德利安認為繪畫是由線條和顏色構成的,所以線條和色彩是繪畫的本質,應該允許獨立存在。他說用最簡單的几何形和最純粹的色彩組成的構圖才是有普遍意義的永恆的繪畫。他的不少畫就只有垂直和水平線條,間或涂上一些紅、黃、藍的色塊,題名則為“有黃色的構圖”,“直線的韻律”,“構圖第×號,正號負號”等等。網絡派雕刻家的作品,則往往是一些大小不等的立方體和板片的組合。風格派有時又被稱為“新造型派”(Ner-plasticism)或“要素派”(Elementarism)總的看來,風格派是二十世紀初期在法國產生的立體派(Cubism)藝朮的分支和變種。
風格派和構成派既表現在繪畫和雕刻方面,也表現在建筑裝飾、家具、印刷裝幀等許多方面。一些原來是畫家的人,后來也從事建筑和家具設計。例如:萬﹒陶斯柏和馬來維奇都是既搞繪畫雕刻,又搞建筑設計的。
風格派和構成派熱衷于几何形體、空間和色彩的構圖效果。作為繪囤和雕刻藝朮,他們的作品不反映客觀事物,因而是反現實主義的。最能代表風格派建筑特征的是荷蘭烏德勒支(Utrecht)地方的一所住宅。
但是,如果我們把風格派和構成派只是當作一種工藝美朮方面的流派來看,那么它們在造型和構圖的視覺效果方面進行的試驗和探索還是有一些價值的。新材料出現了,技朮和工藝改變了,社會經濟條件和生活方式變化了,人們的美學觀點和愛好也跟著轉變了。建筑、家具、服飾、交通工具、紡織品、日用器具和印刷品等等各種器物都要改變它們的造型。因此,對于形式和空間作一般性的試驗研究也是現代生產和生活提出來的要求。風格派、構成派以及現代西方其他許多藝朮流派在這些方面所作的試驗和探索對現代建筑及實用工業品的造型設計是有啟發意義的。
转自<建筑博物馆>
----
世界的尽头是什么,
什么都不是,空虚填满了世界......
笑语嫣然
路人酒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