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angyeung(藍田玉實)
整理人: ayalee(2002-02-21 15:07:37), 站内信件
|
WHY I CHOOSE CaNtOnEsE
网易搜狐网友Yangyeung(蓝田玉实)原创
公元二零零二年大寒前后于鹏城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瑰丽壮观;汉语,博采众长引经据典。汉语语言更因纸的发明和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身为炎黄子孙,若置此艺苑奇葩于不顾,则殊为可惜矣!然白话文运动以来,“我手写我口”,文言已渐行渐远;而立国之后,“推广全国统一的普通话”更为宪法之所倡。可叹哉!从前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而今方言尽废文言不存,我辈焉可等闲视之!
广州,南越古都,华南重镇。古南越文化之发祥,今岭南文明之渊薮。楚吴越文化皆乃中国古汉语之代表,而南越地方文言更因地理之偏僻,自满清一统中华以来未受影响,粤语自唐宋经已定形保存至今,为其中之佼佼者。故欲研中华文化之精髓者,必先习方言古语,粤语因此乃为首选。
左证如下。
其一,白话多用古汉语。其方言日常口语中保留之古汉语不计其数。譬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畀(给)、斟(倒)、怒(骂)、文(元)、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洗衫(洗衣服)、倾偈(交谈)、下昼(下午)、悭吝(节省)、趁虚(赶集)等,不一而足。如白话广告语:买雕牌超值加大装悭三文,即为现代汉语之:买雕牌超值加大装节省三元。李煜诗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中几多一词,至今尚广泛应用于粤语口语中。又若——索气——此词乃西晋时之古汉语,现仍于白话中常见。类似例子举不胜数。
其二,读音亦被留存。譬如杜甫《春望》一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在粤语中,其首联颔联接联尾联之末字——深、心、金、簪——为押韵组合,然若以现代汉语语音朗诵,则全无押韵之效果,远不及粤语之铿锵有力哉!楚地呉地方言中都有类似现象。譬如:湖北(古为荆楚)方言——街、世界、冇、几多——都类同越地方言之读音。江浙(古为吴越)方言亦复如是。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吴越语中——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白话也同样如此。
其三,粤语文法通古汉语。例如:我讲多一次。犹言:我再讲一次。粤语之文法采状语后置之形式。又如:你行先。相当于:你先走。
附:历代寓穗明哲摘录
南越王赵佗(汉)
晋代清官吴隐之(晋)
达摩大师和六祖慧能(南北朝)
唐贤相宋景和张说(唐)
光塔怀圣寺创始人宛葛素(唐)
理学家濂溪先生(宋)
不辞长做岭南人苏轼(宋)
戏学家汤显祖(明)
爱国英雄林则徐(清)
经文武纬的张之洞(清)
**********本人才疏学浅,于本文所援引众网友之美文如有冒犯多请见谅并在此一并谢过。**********
未完待续,版权所有,翻录不究,欢迎散播 ©yangyeung20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