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uyisi2099(快乐谷的香香草)
整理人: juhm(2004-06-21 22:50:23), 站内信件
|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一些新的理念是很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的.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样的要求对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使学生真正做到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为主的特点,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一个主要的矛盾,要解决好这个矛盾,老师就要善于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体会地体会到来自学习的成功喜悦感,就形成学习动机的正强化,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如,教学三步复合应用题,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的实际入手,我就采取编生活应用题的方式,提高课堂的效果。诸如“老师看一本书,打算每天看6页,10天看完。由于工作忙,结果每天少看了1页,实际用了多少天看完?“并且在出示题目的基础上,采用鼓励性的教学语言,“聪明的同学们能帮老师算一算吗”?学生都能进入一种积极探讨的学习状态,所以学起来效果也很好的。
有时面对着不同的学生个体,在不断变化的教学形势下,不断的进行教法上的尝试,我觉得就是使自己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得到一股不渴的前进动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