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以史为镜>>《外国电影史》(一)

主题:《外国电影史》(一)
发信人: mazzystars()
整理人: fallingstar(2000-07-06 07:56:32), 站内信件
第一章
电影的诞生

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文
明史上的一次革命。“印刷术的发明对书写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但
是并没有改变散文与诗歌的性质。新的乐器对音乐的影响比较复
杂,但工艺方面的变化并没有产生关于音乐艺术的全新概念。留声
机让千百万听众听到了录制下来的声音,但演奏还是老样子”①。
透视法影g向了绘画使画家有可能创造出三维空间的幻像,但仍旧
不能表现运动。然而,电影的诞生,作为“、自然造物的补充,而不是
替代”②,最终,使物质现实的空间形式得以复原。从而,使人类又
一次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感知世界的经验,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影像
思维的方式。
正如人们意识到的那样“19世纪和20世纪的交接点是一条
巨大断裂带。在这条断裂带前面,历史是一种充满神奇的迷雾,不
可捉摸的、令人困惑的、无以名状的东西;而在这条断裂带的后面,
历史却是亲切而透明的、切实可见的、无可争辩的存在。”

第一节电影的起源 

“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历史一样长”②,作为现代科学技

①霍华德·劳逊的《电影的创造过程》,第3页。
②巴赞的《电影是什么?》,第14页。
②《大英百科全书·电影史部分》,开篇第一句话。


----------------------------------------------------------------------
----------

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的科学家、发
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他们在对运动的光学幻觉所
进行的科学探索与实验,在时间上,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但人类
对于“光影理论”的认识与应用,便可以从2000多年前的中国讲
起。据文字记载公元前5世纪,墨子关于“光至景(影)亡”的学说,
则是人类对‘‘光学理论”的最早、最科学的贡献。而产生于汉武帝时
期,并在唐宋以后广为流传的“灯影戏”,则是对“光学理论”的最
初、最朴素的应用与实践。13世纪“灯影戏”传人中东、欧洲、东南
亚等地,这便产生了以后的“幻灯”、“走马灯”等形象的、运动的视
觉游戏。电影正是起源于这些视觉娱乐游戏之中。至于电影的发
明所依据的科学技术、物理学原理,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视觉滞留
“使一块燃烧着的木炭在被挥动时变成一条火带,这种现象曾
被古时的人们发现过”①。但是,将这种视觉现象同电影的发明联
系起来,却是19世纪的事情。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
瑟夫·普拉托为了进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以及对物象滞留
的时间,他曾一次长时间对着强烈的日光凝目而视,结果双目失
明。但他发现太阳的影子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里。他终于发
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
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
间。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与此同时,在
欧洲的物理学教科书和物理实验室中,也开始采用“法拉第轮”的
原理和图画“幻盘”旋转的视觉研究。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
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
象。19世纪30年代,诡盘、走马盘、轮车盘、活动视镜和频闪观察
器等视觉玩具相继出现。其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即在能够转动的活
动视盘上画上一连串的图象,而当视盘转动起来时那些呆滞的、无
生命的图象便运动起来,活灵活现。此后,奥地利人又将幻灯和活
动视盘相结合,使绘制的静止的图画投影在银幕上,制作出活动幻
灯,形成了早期动画。然而,到了本世纪60年代,电影理论家和教
育家对“视觉滞留”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疑义,他们发现银幕上的全
部运动现象实际上是跳跃的、不连贯的,但观众却意识到那是一个
统一、完整的动作连续。由此证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滞留”,
而是“心理认同”。
二、摄影术
摄影术同样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
据文艺复兴以后在绘画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并使用化学方法,将
形象永久的固定下来,“达盖尔照相法”产生。然而,人们在活动视
盘的机械原理和光学幻觉的意识面前,已经不可能满足于静止的、
精美的、单幅照片了,而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将它们相互联系起
来,忠实地复制形象动作和自然空间的物质现实。1872年,最先将
“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的,是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他曾在
5年的时间里,多次运用多架照相机给一匹正在奔跑的马进行连
续拍摄的实验,并于1878年获得成功。这位天才的摄影师将24架
照相机排成一行,当马跑过的时候,照相机的快门就被打开,马蹄
、腾空的瞬间姿态便被依次地拍摄下来。为此,爱德华·幕布里奇获
得了“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及装置”的专利权。1882年,法国人马
莱利用左轮手枪的间歇原理,研制了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摄
影枪”。此后他又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终于以一架摄影机
开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组照相机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在欧洲,
这…时期许多国家中的科学家、发明家们也都研制了不同类型的
摄影机。其中,美国的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机械师狄克逊为了
使胶片在摄影机中以同样间隔进行移动,而发明了在胶片两边打
上孔洞的牵引方法,解决了机械传动的技术问题。“活动照相”的
“摄影术”得以完成。

三、放映术
1888年,法国人爱米尔·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人们开
始可以在幕布上看到几分钟的活动影戏,比如:《可怜的比埃洛》、
《更衣室旁》等等。但是,投影在幕布上的图象,完全是由雷诺一个
人亲手一张张绘制而成的,那不过是早期的动画放映,距离真正的
电影相去甚远。1894年,爱迪生实验室的“电影视镜”问世,这是一
种长方形立柜式箱子,里面有可以连续放映50英尺胶片的影片,
外面有个2.5毫米的透镜。这个“电影视镜”的特点是仅能供一个
人观赏。爱迪生认为:只有每个好奇的顾客单独通过看片机来看电
影,才有可能挣到更多的钱。因此,他拒绝以投影方式放映电影。这
显然是个错误。一年之后,“1895年是放映技术方面取得惊人进步
的一年。同年9月,托马斯·阿马特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产棉博
览会上放映了活动图片。 l1月,迈克思。斯克拉达诺夫斯基在德
国柏林的温特加登放映电影。”①。“放映术”成为人们这一时期相
互竞争的目标。然而,在所有的放映技术中,唯有卢米埃尔兄弟所
发明的“活动电影机”获得成功。其一,那是一架既可以拍摄又可以
放映赛潞潞软胶片的机器;其二,机器的成本和重量,也都要远远
低于爱迪生和其他发明家们的那些设备;其三,在速度上,爱迪生
的“电影视镜”是 l/48秒的画格,而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
则是 l/16秒的画格,更为接近于1/24秒画格的正常速度。就在
1895年的最后两天,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
14号大咖啡馆中,用他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的影
片。这一天不仅仅标志着“放映术”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电影的真
正诞生。
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并非偶然,它与现代科学新观念的发展

①霍华德·劳逊的《电影的创作过程》,第5页。


----------------------------------------------------------------------
----------

息息相关。当“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产生
了人们对于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相互作用的新观念”的时代,电
影史前时期的科学家、发明家们执著的追求,创造出了符合这一新
的科学观念的形象的媒介语言,“运动的光学幻觉”。科学作用于艺
术,体现了现代人类对于形象思维的全新观念。这一观念从一开
始,便决定了电影这门艺术无论是媒介属性,还是语言方式等,都
与传统艺术形式形成了根本上的区别。与此同时,就艺术发展史而
言,电影也最终以它的科学性实现了人类艺术对于木乃伊“情
节”队的美学追求,实现了现代艺术对于现实幻象真实的追求。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39.34.12]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