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酒话连篇>>『行吟醉卧』>>『醉客簿』>>♀『叶盈盈』>>酒趣。

主题:酒趣。
发信人: becky_lang(叶盈盈)
整理人: spiceqi(2002-01-17 12:08:47), 站内信件
文人嗜酒,或因酒能启发灵感,或因酒能消愁,武者嗜酒,和文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酒能使人的情绪提升,使人神情亢奋,醉醺醺有飘飘然的快感,不同的是文人酒后大做文章,武者酒后哆嗦动武。 

酒后大发神威者,也和嗜酒的文人墨客般不胜枚举。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有不少文字描述各好汉吃酒吃肉的情景,其中“花和尚”鲁智深和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武松,可以引为二例。 

小说第四回“花和尚大闹桃花村”有一句这么写:鲁智深道:“酒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气力!”鲁智深把自己称着“酒家”说他自己一分酒一分力,十分酒十分力。小说的情节纵然多是虚构,但若没有那样的生活体验,写小说的人也不会那么写出的,施耐庵写《水浒传》时,北宋时期必也有不少嗜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的侠士。 

古今中外,嗜酒的文人墨客,多得不胜枚举。 

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他的一首《将进酒》,就足以道尽这们天才英雄们是如何的爱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近酒,杯莫 停……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多寂寞,惟在饮者留其名?” 

“莫使金樽空对月”,金樽是指酒杯。对着皎洁的明月,杯中岂能无酒呢?“会须一饮三百杯”,既要喝酒,就痛快的喝,一喝就喝三百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顾长醉不复醒”,鸣钟击鼓,尝尽美馔佳肴都不可贵,最好是长醉。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诗中其中一句千古绝诵,圣人贤人,生前死后都默默无闻,只有喝酒的人名留千古! 李白的诗以高妙清逸著称。也有的人则以狂放而知名,更以狂饮“留名”。 李白在唐玄宗年代供奉翰林,曾在宫廷里喝醉,使皇上的爱臣高力士帮他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诗句以激杨贵妃,帝欲弃白,妃辄阻止。这是李白生平中的一件妙事。 《将进酒》是李白在他“人生得意须尽饮”时,在他开怀举杯时写的。他也在苦闷的时候作诗,如他的一首《宣州谢桃楼贱别校书叔云》,就写道“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稍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举杯消愁愁更愁,有如现在的人所说的“喝闷酒”,越喝,愁闷越涌上心头,李白用抽刀断水来比喻举杯消愁,实在恰当不过了。 

只要举这两首诗为例,就可知李白开心得意时也喝酒,伤心时也喝酒,根据民间的传说,李白最终是被酒害死的,有一天,他喝得醉眼昏花,竟然扑身跃进水池去捞“水中月”,结果,一代诗仙就此被溺毙! 

古人是这样的喝酒,今人也有的是这样的喝。已经作古的武侠小说家古龙说:“要我不喝酒而多活几年,我宁可不活。”您要酒,还是要活?您要留命,还是要留名?无论如何,酒都是不能不喝的,喝酒总是第一位的。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