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独立论坛>>单刀直入>>《发条橘子》

主题:《发条橘子》
发信人: jtlinan()
整理人: fallingstar(2000-11-22 07:40:03), 站内信件
《发条橘子》是一部引起争议的电影,它是长期以英国为拍摄基地的美国导演库
布里克的代表作之一。在立意上该片极其新颖,是作者对未来英国社会的思考。
1973年,它出人意料地被英国保守的教会组织“判了死刑”。得知这个消息后,
库布里克一怒之下携片撤出在英国的剧场展演。不过,英国电影协会最终还是改
变了主意,并于近期重邀这部影片重新回到英国剧院里了。

片名《发条橘子》原指带发条的玩具桔子,是英国儿童常玩的玩具,用在这部影
片中实际上是在暗示片中主角少年罪犯阿历克斯只是一个受人控制的玩具桔子,
是为政客竞选服务的工具。  
 影片摄于1971年。这部风格独特的影片可以引发出许多话题,例如:音乐和人格
特征的问题,人格特征的多重性问题。基于小说原著,主人公亚历克斯目无法纪
,恣意妄为,却很喜欢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音乐作品。贯穿影片中的暴力场面也
是这些音乐。这颇有些离经叛道的味道。然而,无独有偶,希特勒、海德里希最
喜欢的竟也是古典音乐,分别是瓦格纳和海顿的作品。这其中究竟有何关联,姑
且按下不表。只道是恶之花比人们通常想象的可能要复杂?为什么所谓的古典、
高雅音乐对他们没有制约力?为什么审美体验和现世行为会有如此极端的剥离?
这真是和世俗观念开了莫大的玩笑。

小说《发条橘子》是完整而系统的,在最后一章中,年长悔悟的亚历克斯自述年
少时,就像街边那些被上了发条的玩具一样,横冲直撞却不知干了些什么,只因
为精力得有处发泄,以及道德选择的自我觉悟比被强制更重要。然而电影《发条
橘子》却受当时小说在美国发行被删去了最后一章的残本的局限,以上两点均未
被阐明。相反,全片倒让人感到同流合污的恶行会比势单力孤的单行来得安全、
隐蔽。亚力克斯最终自认的康复倒更像是认同了片中那个年代不详社会的心照不
宣的游戏规则。

话又说回来,小说自被出售改编,拍摄自然便不会全是原作者的了。凭借他娴熟
和精到的电影技法,库氏塑造了一个生动、令人惊讶的银幕形象--恶棍亚历克斯
。影片中有两处在71年可算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场景。其一是片头处,从亚历克斯
近景特写淡入起,镜头推出,一直推至克努瓦妈吧的全景以及亚历克斯开场白的
结束,时间分毫不差,镜头推出之广、之顺滑让人赞叹。其二是河边亚历克斯与
同伙互殴的一景,采用了慢镜头与全景,舒缓地表现出亚历克斯如何将同伙驱走
,踢入水中,用刀划伤同伙手腕的全过程,并以多角度拍下,加之漂亮的剪接。
全程可称是所谓“暴力美学”的范例。更奇妙的是,其间配以古典乐,此种视听
感受大概绝无仅有。   

与此同时,库氏对《发条橘子》一片的表演风格进行了大胆尝试。显然,他要求
演员的表演类似戏剧表演风格,要略显夸张但又不能过火,要讲求动作的力度但
又不能失优雅。这使全片具有了一丝荒诞的、黑色幽默的味道。比较典型的就是
:当亚历克斯一伙作恶归来,当他的同伴嘲笑妈吧里咏唱《欢乐颂》的女高音时
,亚历克斯挥棒向他打去,而后克制,平缓地收棒并举杯向女高音以绅士的口吻
致歉。显然,库布里克从不愿流俗。一切元素的高反差运用是他影片的重要特征


在这部影片中,性和暴力作为困扰当代西方社会的严重问题,仍然成为了导演的
创作主题。库布里克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将视角投向未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
深刻的剖析;并且以假想的形式演示了弗洛伊德精神疗法的可行性和可怕性,在
假想背后,库布里克叙说的是他在以前多部影片中一再重复的主题:对未来的忧
虑。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38.183.75]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