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影星歌星>>☆☆☆歌星影星—珍藏篇☆☆☆>>破解2002中国流行乐坛七大悬念

主题:破解2002中国流行乐坛七大悬念
发信人: 77041057(古菲蔚杰霖)
整理人: 21thcentury(2002-01-08 14:30:44), 站内信件
 

  2001年,全球流行乐坛都不是太景气,但这没有妨碍该红的人继续红,不红的人继续不红。与往年相比,2001是个相对平淡的年份。

  但对于中国,2002年将不是个平淡年,WTO的影响开始产生:外资唱片公司可以进入中国零售市场,我们曾经希望能在唱片店里买到足够多的、能和海外唱片行里一样的最新唱片,现在,这个希望能否得以实现,成为了2002年中国唱片市场的最大悬念。

  同时,还有一些悬念等待被破解。而隐藏在这些悬念背后的,是流行乐坛的一些本质性的东西。

原创音乐走不走得出低谷

  这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因为关系到与之有关的从业人员的生计,所以不得不再提出一次。

  在2002年这个问题比往年更突出。以前我们常说些“海外公司要来了”之类的话,时间一长也就成了“狼来了”式的谎话,但现在狼的确要来了,我们的音乐人该如何应对。

  走不走得出低谷,在目前已是决定生存与否的大问题,如果没有好的歌好的音乐,歌迷不认帐,市场不看好,海外公司也不会当回事,内地的音乐人、公司们,在这样四面楚歌的情况下,结局只能是宣布下岗。

  其实我们也可以创造票房奇迹,比如羽·泉,他们的成功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还是两个字:认真。伟人说的好,这世界,怕的就是认真。原创音乐的低谷,有机制上的原因,但更本质的问题,是在于我们的某些歌坛从业人员不敬业不认真,他们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做出好音乐,赚钱不是件坏事,可是只想赚钱就难免不为钱所困,丧失才气,只有财气。

  事在人为,建议我们的音乐人,好好读一读《愚公移山》,然后努力工作,否则,饭碗难保,低谷是自己挖出来的,换一种态度来挖泥,也许就挖出了一条阳关大道。

周杰伦能否加冕王者

  周杰伦现在红得发紫,被普遍认为是华语歌坛在新世纪诞生的第一位超级巨星,在两张叫好又叫座的专辑出版后,他已显现出歌坛王者之相。

  能写善歌的周杰伦,音乐才华并不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他身上,最让人感受强烈的是他的气质,这是一种只属于新一代的气质,极其有个性,这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人群特有的气质,他们爱炫,他们耍酷,在某些时候,他们很需要别人关注,而在另一些时候,他们又需要别人离得越远越好。

  至少在目前,周杰伦是新一代在歌坛的发言人,如果他继续自己的个性创作,那么他毫无疑问是新一代的歌坛领袖,因为在他的歌里,不仅仅是陈词滥调的爱情,而是充满了咄咄逼人的青年人的杀气。

周迅初试啼声灵不灵

  周迅的事业在2001年蒸蒸日上,在影视界确立了自己的一线位置后,她对于歌坛有所图谋,签约国际唱片巨头“华纳”表明了这种图谋背后的野心。

  周迅的第一张专辑即将在2002年出版,而她的演唱会出场费已经达到了15万,这一数字,在目前的歌坛,也只有孙楠、那英、羽·泉等一线歌手才有资格开出。

  现在最让人挂念的,就是周迅初试啼声到底灵不灵。但仔细一想,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能算是问题,以前有人说赵薇唱歌一塌糊涂,但现在赵薇不还是照样唱歌,其专辑照样畅销,而且还有人说赵薇唱歌比以前有进步(个人认为,她的演唱丝毫没有长进)。

  我们必须明白娱乐圈的运作规则,只要是名人和明星,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原则上都可以唱歌拍戏上电视,都能被培育成为全能艺人,现代科技使得一切都成为可能,甚至可以让聋哑人唱歌,原则只有一条:必须是有公众效应和商业价值。

  所以,张玉宁可以拍电视剧,傅玉斌也能成为歌手。

  我们不用担心周迅唱得好听不好听,只要她还是周迅,她的歌就会有人听。

唱片价格会不会降低

  这个话题不娱乐,但很实际。

  盗版盘绝对是让所有歌手、唱片商切齿痛恨的东西,但一些版权意识不坚定的歌迷却很喜欢,主要原因就是其价格低廉。在中国加入WTO后,对盗版的重点打击必定是中国音像市场的一大措施。

  从经济方面用价格杠杆来最终解决盗版,似乎更应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对中国唱片市场渴望已久的五大唱片及时意识到了这一点,BMG在早些时候率先推出69元一张的进口古典CD,EMI花了过百万元制作的郑钧新专辑,也只是以15元一张CD的低价位来出击市场。由此推断,在2002年,中国的歌迷将确有实惠可得。

  凡事皆有两个方面,唱片价格根据市场的实际会有调整,主要是下调,但却不会无限度降低。因为从目前来看,15至20元一张引进版CD,60至70元一张进口CD将是底线位置所在,超越这个底线,唱片公司就无利可图,而目前盗版CD的价格,一张基本上在10元以下,正版和盗版的价格差还是存在。

  这就需要一个运作良好的市场来支撑。据悉,海外公司已经可以在中国内地市场进行零售、发行业务,借用他们现代化的市场操作,加上强有力的打击和正版的价格适当下调,三管齐下,盗版的处境在今年不会太好。

韩流能否继续走红

  2001年,韩流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以上海为例,连续的几场演唱会,或以惨淡票房告终,或因无人捧场而临时取消,只有岁末以安七炫、文熙俊领衔的一场演出获得不错的票房。而在被视作韩流有着最广泛支持基础的北京,韩流也没有以前那样强劲有力。

  有流行乐人士认为,韩流只是一个虚假的泡沫,它的走红只是红在媒体的炒作中而不是具体的市场行为里,这样的言论有一定的道理,但却过于主观。对于唱片和演唱会市场,韩流没有体现出太多的商业意义,但它在服装等等方面却展示出很强的市场价值,韩流服饰和发型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最流行的一种打扮。

  韩流的价值在于向中国青少年传递席卷全世界的HIP-HOP文化,这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浪潮,在我们已经习惯了听RAP、HIP-HOP、R&B后,韩流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从这点来看,它充当了HIP-HOP文化二传手的角色,有其价值,并非泡沫。

  韩流,应该不会继续走红。

毛宁要不要复出

  毛宁是在2000年遭遇“刺伤事件”的,此后有关他的复出传闻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足足传了一年,然而毛宁还是没有出来。

  在2002年初始,关于毛宁要复出的消息仍然不绝于耳,先是要演音乐剧,后是要出席××典礼,而且,公众似乎对这桩事情也保持着很高的兴趣。

  在毛宁被刺伤之前,他显然已经过了事业的高峰期,然而一件暧昧不明的刺伤事件,却让他又成为公众的焦点,大家都希望能看看他,看看他现在怎么样,这样的心态,其实不太健康。

  毛宁的复出依然遥遥无期,但只要他不出来,就始终会被人们关注,直到下一个“毛宁”被刺伤。

“锋菲恋”是否走到尽头

  王菲和谢霆锋的感情故事,成为了一种潮流,据说香港现在正流行姐弟恋,大家都以能姐弟恋为荣,有好事者还从心理等方面来解释姐弟恋的合理性,这样的做法无聊到了一个境界。

  但最近的一些蛛丝马迹显露出王菲和谢霆锋的感情已经面临危机,一旦崩溃,那么是不是还有人跳出来解析姐弟恋的不合理性?

  锋菲恋走到尽头,凭感觉来判断是早晚的事,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唯一希望的是无论发生怎样的结局,大家都为他们俩祝福,聚了也好,散了也好,反正曾经拥有,何必一定要天长地久呢?

  对于明星们的感情,我们最好还是以一种看白戏的心态来处理,不要自己也尝试着和他们一样,把本来没什么的普通恋情当作一首愁歌或一部苦戏。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