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他山之石>>转贴《美丽人生》影评

主题:转贴《美丽人生》影评
发信人: mutombo()
整理人: stupidyoyo(2001-04-02 17:40:50), 站内信件
美丽人生只是看上去很美

  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恋爱中的莎士比亚》击败《拯救大兵瑞恩》
,出人意表地摘取了最佳影片的桂冠。低调的击败了高调的,低成本的击败了高
成本的,不见经传的击败了声名显赫的,爱情小品击败了战争大片。在发布这一
新闻时,我的南方都市报同事无不诗意地欢呼:世纪末的人们要爱情不要战争。
 
  然而,爱情固然很好,世界却并不太平,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看待战争的
态度比单纯期待战争绝迹的愿望更加现实更加科学。也许因为这个缘故,在参加
今年奥斯卡大角逐的三部战争题材的影片中,柔弱的《美丽人生》光芒四射,而
彪悍的《拯救大兵瑞恩》和《细细的红线》则稍逊风骚。手无寸铁的罗伯托·贝
尼尼,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史提芬·斯皮尔伯格和泰伦斯·马力克。对战争和暴
力的嘲讽与消解,战胜了对战争和暴力的并无新意的反思。一点正经没有战胜了
一本正经。智者的嘻笑战胜了武者的怒骂。
  是需要智慧的时候了。因为战争和暴力已经从国家和派别那里,扩散到了人
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日前,朱镕基总理刚刚到访过的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市,就
发生一起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校园枪击事件,15名如花似玉的少年在正午的
寂静中香消玉殒。而这只是全美近两年来发生的十余宗校园枪击案的一宗。另据
美国一家灾难控制中心透露,光1996年就有4463名美国儿童和少年死于
枪弹之下。更富有戏剧性的是,科罗拉多州的血迹尚未擦干,路易斯安娜州一名
14岁的少女被两名10岁的男孩开枪击中脸部。
  子弹横飞美利坚。美国总统克林顿两次发表电视讲话,对科罗拉多州校园枪
击事件表示震惊,他号召全社会都来思考“孩子如何面对暴力”这一十分棘手又
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孩子如何面对暴力?这不正是《美丽人生》所要回答的问题吗?长相酷似南
方都市报“五文弄墨”六君子之一张晓舟,却远远比不上张晓舟靓仔的罗伯托·
 贝尼尼给出的答案是:嘲笑。在电影《美丽人生》中,为了天真无邪的小儿免遭
心灵伤害,作为父亲的贝尼尼用谎言编织了“美丽人生”。通往纳粹集中营的漫
漫路程,被贝尼尼解释为一次儿子期待已久的野营,一份送给儿子生日的神秘大
礼。而纳粹集中营种种折磨人的花样,被贝尼尼解释为一种充满巨大悬念和诱惑
的积分游戏。谁最先拿到一千分,谁将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纳粹集中营在贝尼
尼儿子的眼中,变成了全世界儿童都思慕不已的迪斯尼乐园。
  孩子如何面对暴力?,这不也是我们每个家长所要回答的问题吗?我儿子比
《美丽人生》中贝尼尼的儿子小一点,但我儿子遭遇的暴力一点也不比贝尼尼的
儿子少哇。有一夜,电视台重播《康熙微服私访记续集》,开篇便是一场杀人如
麻的戏,拳打脚踢,刀光剑影,死人遍地,血流成河。我儿子看得目瞪口呆,不
停地大叫:“血!血!”我立马找来一瓶红墨水泼在地上,我只能告诉他:红色
的液体并不都是鲜血。
  我并不认为媒体就是罪魁祸首,也并不认为年轻人的堕落单纯就是因为受了
媒体的负面影响。倘若如此,那不是媒体的错,而是他本人的错。况且,媒体颂
扬暴力和邪恶的例子并不多见。媒体树了一百个孔繁森你不去学,为什么偏偏去
学那一个没怎么宣传过的王宝森呢?然而,话又说回来,就算孩子的性格不是由
某一个电子节目塑造的,但是这种无休止的电子袭击很显然会在他身上留下印迹
。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能够做到的事情,就是在睡觉前给孩子讲故事,无数关于
美德和邪恶的故事,有时两个,有时三个四个,直到他们心满意足地睡着为止。
我们所做的努力其实跟《美丽人生》中贝尼尼所做的努力是一样的。纳粹用杀戮
击破了美丽人生,而贝尼尼用谎言去修补好它。媒体把那些有助于完善孩子性格
的好东西榨了出去,而我们通过讲故事又试着把它放回去。
  然而,在面对暴力和冲突的时候,光有是非之分善恶之辨就可以了呢?事实
上,做到这一点是容易的,连我三岁的儿子都会。在一个故事中,说谎的孩子被
大灰狼吃掉了;而在另一个故事中,企图吃掉三只小白兔的大灰狼又被兔妈妈打
死了。我儿子很懂这两个故事。他已经晓得前一个故事是讲说谎的孩子不好,而
后一个故事是说想吃掉三只小白兔的大灰狼是坏人。他的这个判断固然不错,然
而他又磕磕绊绊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不好的小孩就该死,而吃掉他的那只大灰
狼反过来就是好人;后一个故事中的大灰狼却是坏人,所以他该杀。坏人都该杀
!我儿子已经有了这样的信念,哪怕坏人是他的外公还是他的亲爸。他最近就常
常躲在房门或沙发背后,对我和他外公作出射击的样子,嘴里叫完“叭叭”之后
,就要我们捂着胸口,踉踉跄跄地倒下。他这种做法的背景通常是他认为我和他
外公对他犯下了罪行:有时是没有陪他玩,有时是没有答应他的一些无理要求。
而小孩认定:不好的人都该杀掉。
  那位号召全社会都来思考“孩子如何面对暴力”的总统,显然也像我儿子一
样明辨善恶。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克林顿对一场只死了15个人的屠杀
忧心如焚的同时,另外一场死人不计其数的屠杀却在别处发生。哈里斯和克莱伯
德在他们的母校大开杀戒的时候使用的是半自动步枪;而克林顿和索拉纳在南联
盟投下的却是威力惊人的导弹。哈里斯和克莱伯德杀人的时候肯定怀有自以为是
的理由,而克林顿和索拉纳比他们的理由更充分更有理由。
  每一次有规模有计划的杀戮都是有理由的。克林顿教训南联盟的理由是:阿
族杀了塞族。而阿族的理由是:塞族杀了阿族。冤冤相报,以暴易暴,没完没了
。人类就如此这般变成了一条首尾相接的食物链。并且,结越结越多越难解,链
越缠越紧越牢固,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你,瓦杰帕伊一天搞了几次核试验,谢
里夫干脆把核武器拖到大街上耀武扬威。北约轰炸南联盟,虽说是以暴易暴,然
而也是大错,更有我国许多青年大力声援米洛舍维奇,什么“愣着干吗,打呀!
 ”什么“12亿人民支持你!”什么“你的人民相信你,你的民族依靠你,你的
国家拥护你!”这些青年难道不知道:米洛舍维奇也曾经不是什么好东西。再说
,你能代表12亿人民发言吗?什么腔调?我这个人民就不允许你代我发言!更
可笑的是,这些无知青年还胆敢代表南联盟人民、南联盟民族和南联盟国家发言
!其无知无以复加不可救药。
  这又令我想到刚刚读完的王朔新书《看上去很美》:那些生活在泛意识形态
时代的孩子,多么豪气多么英勇,他们整天盼望在暴力冲突中主持正义和公道,
杀它个人头遍地流血漂橹。这在当时可是一种得到允许和赞美的政治文化啊。多
么荒唐可笑,又多么暴虐和危险哪!
  从轰炸南联盟到校园枪击案,从《美丽人生》到《看上去很美》,我们不难
看出这样一条线索:在暴力面前,是非之分和善恶之辨往往不是难事:难的是,
我们如何对待非和恶,如何对待暴力本身。倘若我们对为非的人为非,对做恶的
人做恶,对施暴的人施暴,那么这个世界还会有是有善有和平吗?
  在南联盟的连天炮火之下,有一幅温柔的画面也许被人们忽视了或者忘却了
。那是一群老妇少女和儿童在暗夜的烛光下祈祷和平的图景。我无比崇敬他们。
我不能从大炮和导弹那里感受到任何力量,却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切实的鼓舞。他
们是这个时代的甘地,他们虽然骨瘦如柴,然而他们才是真正有勇气的人,他们
才是真正有力量的人。只有他们的哀怨、温柔、怜悯和沉默才是抵制暴力的终极
武器。
  然而,他们是如此孤独,隆隆炮声彻底掩盖了他们的呼唤与细语。这个世界
罪孽深重:无休止的战争与暴力,先将摧毁人类的安全感,接着将摧毁人类的创
造力;再往后,由于劳动的果实得不到保障,人们不去种地,不去捕鱼,不去上
学,不去航海,不去飞行,不去吟诗,不去作画,不去唱歌,不去跳舞……美丽
人生只是看上去很美。
(作者盖申,对不起,我不会自动分行)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36.9]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