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影音器材>>音响世界>>高手高见>>“恐DVD症”可以休矣

主题:“恐DVD症”可以休矣
发信人: huangcynthia(cc)
整理人: jackneng01(2002-01-07 12:56:45), 站内信件
   真不容易,经过三年的期盼之后,DVD终于大量上市了。市场上各种各样的DVD机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回想起DVD在中国登陆的前前后后,从来没有任何一种民用电子产品的出台会如此艰难而又充满戏剧性。几年来舆论界的说法不断变来变去,一会儿说DVD就要来了,请大家购买VCD时要慎重;一会儿又举出种种理由来证明DVD不适合中国国情,例如价格太高、节目源缺乏等等。还有一种影响颇大的“理论”说:DVD的分辨率可以达到500线,而国内大部分普通电视机的分辨率只有350至400线,因此与DVD不配套。这种说法以一种“技术权威”的面目出现,确实是唬住了一些人,并成为超级VCD出台的理论依据。持这种理论的人宣传说:超级VCD的分辨率正好能与中国的普通电视机配套,而价格却要比DVD便宜很多。这种说法当然很诱人,可惜只是一厢情愿,超级VCD出台已经很久了,社会拥有量已经很大,照理说相应的节目软件早该到位了,但市场上却根本买不到。购买超级VCD机的人当中,有许多人并不了解它到底是怎么回事,纯粹是看在“超级”二字的面子上,想当然地以为“超级”的必然会比非超级的好,结果是白白多花了几百块钱,仍然只能用来看普通VCD,效果当然也就“超”不起来。
 
随着DVD机和DVD盘的大量上市,超级VCD的前景恐怕会更加黯淡。令那些创造出“中国电视机与DVD不配套”论的始作俑者始料不及的是:这种“理论”不但没有培养出一个庞大的超级VCD市场,反而在广大的普通消费者中制造出一种“恐DVD症”。尤其是那些不懂专业技术的人,他们对于400线、500线之类的数字游戏不感兴趣,却误解成不换高级电视机就不能用DVD。结果是DVD叫好不叫座,销售受到很大的阻碍。
 
用普通电视机看DVD的效果到底如何呢?笔者用一台飞利浦718型DVD机接在29" SONY2966电视机上进行试看,这种电视机大约是七、八年前生产的,那个时候不仅没有DVD,也根本没有任何分辨率能达到500线的家用视频节目源,所以在生产电视机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这个问题。结果发现效果都非常之好,画面不仅比VCD好得多,而且比用光缆传输的广播电视也要好得多。用港版DVD碟《TITANIC》与DTS公司的美版演示碟《Demonstration No.3》中同一影片的片段进行了对比,结果能够明显地看出演示碟的画面比港版碟更好。这说明在观看港版碟的时候,电视机的分辨率不但完全够用,而且还有余量,因为如果电视机的分辨率已经被用到了极限的话,更好的碟片和较差的碟片看起来应该是一样的。为了考察一下国产电视机的分辨率,又用若干台25"及29" 国产电视机进行了试看,结果也与SONY电视机大同小异。
 
既然如此,那么所谓普通电视机的分辨率只有350至400线的论调是从何而来的呢?我认为,这是指接收广播电视信号时的情况而言。利用电视台播放的测试图卡就可以知道此时的分辨率大致是多少。测试图卡上有5组疏密不等的线条,自左至右分别代表水平分辨率为140线、220线、300线、380线和500线。如果能看清哪一组图像中的线条,就说明分辨率达到了这个数值。测试结果表明:没有一台电视机(包括高级电视机)能达到500线,而所有的电视机都能轻而易举地超过300线。至于380线的那一组,则很难说看得清还是看不清,因为在这一格里总是有网纹干扰信号,网纹的浓淡会因机而异。因此可以大致估计出:接收广播电视信号时的分辨率确实为350至400线。但是,播放影碟时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其一,电视机的画面分辨率取决于系统通频带的宽度,通带越宽,分辨率就越高。接收广播电视的时候,系统的通带宽度是高频头、中频放大电路及视频放大电路的通带宽度叠加后的总通带,而播放影碟的时候,只使用机内的视频放大电路,高频及中频电路不会对分辨率产生影响。模拟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告诉我们:在单级放大器带宽不变的情况下,多级放大器的带宽必然会小于其中每一级放大器的带宽,级数越多,带宽就会变得越窄。播放影碟时所用的级数比接收广播电视时少得多,因此视频部分的通带宽度必然高于包括高中频部分在内的总通带宽度。此外,加宽中高频部分的通带是比较困难的,成本也比较高,视频部分的通带则容易做得比较宽。所以电视机的视频带宽往往会大于中高频部分的带宽。总之,同一台电视机在播放影碟时的分辨率会比接收广播电视时高。
 
其二,为了能够长途传播,广播电视信号需要经过调制和解调过程,这些过程将会降低图像的清晰度。影碟机是直接取出视频信号,不需要调制解调过程,清晰度也就不会因此而降低。
 
其三,广播电视信号在长途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信号的污染,使图像中不可避免地搀杂一定数量的噪波点,有线电视的外来干扰虽然较少,但线路放大器的内部热噪声信号也会在图像上叠加噪波,这些干扰都会使图像清晰度下降。而影碟机的信号传播途径很短,传输过程中不会引入任何干扰。
 
从上述分析可知,若一台电视机在接收广播电视信号时的图像分辨率为350线,则用它来播放DVD影碟的时候,分辨率会大大高于此数值。还应该指出的是,广播电视信号只能用混合电视信号进行传输,也就是说,是把亮度信号、色度信号、同步信号和消隐信号全部混合在一路信号中传输,然后在接收端予以分离。但是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的分离是至今尚无法完全解决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即使采用了最先进的三维数字梳妆滤波器,也不可能完全分离干净。表现在图像上,就是出现网纹状的干扰,这将使分辨率下降很多。前面所说的测试图卡上的380线组中的网纹干扰就是4.43MHz彩色载频造成的。而DVD的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是分开存贮的,如果用S-Video端子或色差端子输出,就不需要另行分离,所以完全不存在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间的相互干扰问题,可以把网纹干扰消除得干干净净,使图像的分辨率和纯净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比较高级的DVD机上还备有色差输出端子,如果电视机上也有同样的输入端子,两者之间就可以用色差信号进行传输,使图像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不过,当前的大部分电视机尚未备有色差端子,但S-Video端子已经很普及,用这种端子已经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了。用混合视频端子连接时的效果会差一些,但还是可以接受的。而那些只有天线端子而没有任何视频输入端子的老式电视机,确实无法用来看DVD,但这不是因为分辨率问题,而是因为绝大多数DVD机上没有射频输出信号,所以无法与这种电视机连接。
 
事情就这么简单。可能有读者会对上述说法产生怀疑:当初提出国内电视机与DVD不配套的人必定不是等闲之辈,想必是一位权威人士,凭什么要我们不相信他,却偏要相信你这个无名之辈?
 
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可以看出,提出这种论点的人绝非见不及此,而是故意制造出这样一种理论来阻击DVD的登陆,保护当时如火如荼的VCD产业。但现在的状况是普通VCD已是强弩之末,超级VCD又是有硬无软,希望渺茫。该是打破这种“理论”所造成的心理障碍,让DVD一显身手的时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好的办法是亲眼看一看用普通电视机播放DVD的效果,然后让自己的眼睛告诉你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