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anny(Danny)
整理人: joantu(2001-12-29 10:36:49), 站内信件
|
★原文转载自Travel版danny的《西藏纪行·搭行川藏线(14)(波密·岗乡)》★ 西藏纪行·搭行川藏线——波密·岗乡
6月13 日(波密·岗乡)
连日劳累,这一觉睡得很好。起床后在大门口看着这森林雪峰环绕的小城,真想在这里常驻。
波密真是个好地方,街上的餐馆很多,因此早餐种类很多。有藏餐馆、兰州拉面馆、陕西馒头店,还有蛋糕屋和西饼店,就像食街一样。我们一行七人在一家江浙老两口开的小店里吃早餐,这里有新鲜的豆浆和美味的肉包子,吃饱了结账才1.5元。八点,我们买了几个大馒头做干粮,出发去岗乡。
去岗乡的途中,开车的师傅跟我们拉起家常,一路上他绘声绘色地跟我们讲他年轻时当兵的趣事。
原来这位老师傅在阿里当过兵,十六岁就入伍了,在阿里呆了多年。因为海拔高的关系,很多士兵都因此而得病。于是每年都会有新疆的医疗队(那时候的阿里还属新疆管辖)到阿里为驻守的官兵检查身体。
“我们那时候可不像你们啊!男男女女的可以在一块儿玩儿。想当初我们还是兵娃子,在阿里连个女娃儿都看不见。苦啊!
好不容易有医疗队来了,里面好多女医生。我们那时候抢着给医疗队守营,心里可愿意着呢!
有时候女医生送糖果给咱吃,咱揣在兜里搁好几天,每天拿出来看几回,都不舍得吃哪!吃着那糖,觉着比蜜都还甜,吃完了糖,糖纸还不舍得丢,把它摊平了夹在书里边儿……
医生冷了,谁都愿意把自己的大衣给她们披上……大衣拿回来的时候穿在身上,还一个劲儿地吸啊吸啊!就愿意闻闻那衣服上粘着的花露水香味儿……
那女医生给咱把脉、量血压,嫩嫩的小手一伸过来,我这心里‘扑通’‘扑通’地直跳啊!脸蛋发红,头发昏,血气直往头上冒……结果那次连队里头测出来个个都是高血压!”
我们饶有兴味地听着,被他年轻时的可笑举动笑弯了腰。虽然师傅说的粗俗了些,但还是可想环境的艰苦。
他们的青春华年,就是这样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边疆。
岗乡,位于亚隆藏布和帕隆藏布交汇处,有着“西藏瑞士”的美誉,也是世界上树木最多最密的地方。去岗乡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帕隆藏布南岸的土路,大约有20公里的样子,在路上可以拦截拉木材的卡车。另一路是从帕隆藏布北岸吊桥进入岗乡的山路,约25公里,一般的车辆是无法走这条崎岖山路的。很不巧,我们到波密的时候南线正好维修不能通过。因此,我们选择了北线。
车子一进入进入岗乡的吊桥,路就变得崎岖不平,一路颠簸使我们没法稳坐在座位上,七摇八晃的,不时有人因为头撞到车顶“嗷嗷”大叫。车子走了不到一公里,由于底盘太低,屡屡和路上的石块摩擦,司机痛惜车子,不愿意继续行进了。这时才想到难怪昨日问了好多司机都不愿意进岗乡,原来这条路真的很难走。
犹豫中又错过了难得一见的过路木材车,放弃乘车的打算,我们决定步行去岗乡。
说到问路,我的旅行经验告诉我,如果当地人告诉你这一路要走四、五个小时的话,一定很快就能够到达;而如果当地人说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走到的地方,往往要花去半天或以上的时间。
这次在途中偶尔碰到一两个藏人,问路的结果每每不同。有的人说不用两个小时就可以走到,有的却说要走半天。我们的地图只有大致的路线,却没有高度的表示,因此去岗乡的时间还真成了一个未知之数。
最后我们把多方问路的情况综合起来,得到了一个结论就是:岗乡的村镇不很远,但是进入保护区内的冰川不是一天能够走下来的。必须要先进入林子里的木材厂,那才算真的走进了岗乡的原始森林内。大家都只希望悠哉游哉地寄情于山水之中走一回,因此我们决定走到岗乡再作打算。
绕过一坐小山,路变得窄小起来,我们进入一片树林之中。顺着便道绕湖而行,眺望湖的另一边,绿树葱葱,波光粼粼,炊烟袅袅,雪山、湖泊、森林、草坪,点缀着零星的藏房,好一幅清幽的大自然画卷。
不一会儿,进入了一片密林之中,这里满山都是松树和杉树,树下还生长着许多不知名的灌木。单是看这些参天的大树,从粗壮的树干就可以知道它年份的久远,我们已进入原始森林了。
一路上除了我们,再也见不到其它游人。时而听到鸟儿啾啾鸣唱,抬头见光线丝丝缕缕透过树林,低头见地上光影斑驳,脚下踩着树叶沙沙作响,静谧的感觉让人心驰神往。
穿行在密林之间,左顾右盼的欣赏者如斯美景,到了半山腰,才发现我们3人已经和前面的4人失去了联络。而在我们快到山顶时,面临着三条岔路的选择,此时一路上都没有再遇到行人。
我们选择了中间的路,顺着山腰走不多久就见到远远的几座木屋,再往前行豁然开朗。眼前的景象让我着迷:高高低低的木栅栏围着农田,农田里青稞穗儿绿油油的饱满,油菜花黄澄澄的艳丽无比,圆木搭建起来的木屋没有经过任何裁切,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乡土,没有一丝不协调或者被破坏的痕迹。
美好的田园风光,加上远处雪山、森林、湖泊的衬托,美得眩目,我惊叹大自然的原始之美,在这里一览无遗。
我们向当地的一户藏人问路,最后请到了主人家的小儿子为我们带路去岗乡。
上路了,原来刚才的三岔路口朝东北方向的那一路是去岗乡的。小男孩走的非常快,我们几乎都追不上他,在下山的时候,遇到了刚才走失的4人,他们在正确的路上走了一段,由于不肯定又折了回来。
小男孩领着我们走过湖边的草甸,不时地见到牛羊和马匹在悠闲地吃着草儿,雪山上融化的雪水在草甸上散流,这里根本就没有路,而且不时地有片片沼泽挡在我们身前。我们庆幸找了向导,否则很可能要绕很多弯路,或者在山里转不出来。
通过沼泽地没有桥,只是在上面倒放一棵枯树。遇到大片的沼泽,我们就一个跟一个,象走平衡木一样,小心地走过。当然,免不了还是会有人一脚踩进泥泞里。
走累了,原地坐下休息片刻,经过小河的时候,坐下来洗脸、喝水。小河清澈,水声潺潺,坐在用圆木并排搭建的小桥上听着水声,感觉倒也宁静致远,意趣盎然。
也不知道高高低低地绕过了几座山,跨过了几条小河,当大家都开始觉得疲累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岗乡。来到村子里。这里的屋子比先前多,一户一户地用木头圈着,地里同样种满了青稞。
我们拜访了其中一家藏人。这是一个六口之家。岁月的痕迹明显地写在男女主人家和他们家的两老脸上,两个未成年的小孙子好奇的眼神告诉我们他并不经常见到我们这样的客人。爷孙俩坐在一起,爷爷一手不停地转着转经筒,另一手摇着转经轮,口中念念有词,很虔诚的样子。而小朋友的目光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
藏人的屋子灯光很暗,几乎只有门口和窗口才有光,屋子的角落黑漆漆的,摆着大小不一的格式器皿和贡品。这大概是一家较为富裕的人家吧!我在他们的柜子上看到了vcd播放机。
在这里,我又感受到一次藏人的热情好客。我们问主人家要开水,他们还给我们上了酥油茶。聊天之中,男主人告知我们这里没有汽车,我们还有20公里要继续走下去。由于要赶路,我们告辞了出来。
因为没有车,我们有点丧气的,这时小冯忽然想到了拖拉机。一听到拖拉机,就好像见到了希望一样,我们分头去找。很幸运,不到一小时,我们就找到了一架拖拉机,以15元的价钱成交,把我们拉到波密县城。
大家都欣喜地上了拖拉机,觉得可以坐车替代步行了。而上了拖拉机不到半小时,才发现坐拖拉机走山路的感觉简直是“生不如死”,由于拖拉机没有避震,而且也没有座位,在山路上颠簸前行的时候,我们只要是能挨到拖拉机的部位都被震得发麻,根本就无法坐在车上。我们站起来却又没有扶手,只能有三个人站在车斗的前面,其它四人只能蹲在车斗里,忍受着颠簸。我和Eva两个女孩子站在前面,虽然相对减少了些颠簸,但是却不时地被拖拉机烧柴油油烟呛得无处躲闪。
最后,我们七人全都站了起来,挤在车头两手紧紧抓着栏杆,还不时因为挤压而磕磕碰碰的。
原来坐拖拉机是如此痛苦,坐拖拉机的感觉真是%#$@#%&$@#$%……
两小时后,我们回到了波密,下车之后,每个人都好像跑完马拉松一样,浑身发软。而且还挂了彩——每个人身上都有在拖拉机上磕碰的淤青。
我们一行七人都总结了一个深刻的经验教训:拖拉机是不能坐的,只能站着。
去岗乡的这一天路,一路上折腾着,真的很累!
不过,森林,雪山,湖泊,田园景色真的很美!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真的很好!
(待续)
Danny 2001-12-27 于丹妮庐
---- Every night I cut out my heart but in the morning it was full again.
北京社区外国文学版、旅游版、广州社区中国文化版
网易三地合一旅游论坛>易游人>自助旅行
我的主页——丹妮庐 请您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