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ychs()
整理人: aychs(2000-11-19 10:47:37), 站内信件
|
[转贴自梦里音响,作者:刘德华]
发烧友壮哉
----------
前不久为一烧友买了一对AE1 II型音箱联机试听,正当我
为其优秀的中频和清纯的二端频响以及逼真的现场感叫好时,
烧友忽然发问:“花上十万大元买对音箱会是什么效果?能不
能把自然界中的所有声音都逼真的还原出来?”我不禁苦笑:
“你就是花上十个亿把世上最优秀的器材都用上也不可能把大
自然效果都给还原出来”。
说实在的,一百多年来,音响科技也象其它领域一样飞
速发展,特别是数码科技的诞生,为声音的记录、再生立下了
汗马功劳,然而就是音箱喇叭几十年来却变化不大,尽管发展
了许多品种,但却无突破性进展。所以如果扬声器的结构,如
果没有革命性的突破,照目前的水平看来要想逼真地再现自然
界的千音万乐是不可能的。
由此想到不少音箱厂家,大肆鼓吹其产品如何像真,如何
靓声,如何如何......等等,那只不过是为其商业利益吧了。
相信大家,正月闹元霄扮玩队伍中鼓乐齐奏的场面都有耳
共听,亲身体验了吧?那场面,那颤心动肺的震撼低频,那宽
阔空间感,想信世上多么高级的音响器材也重现不出来。
听听大自然的雷鸣电闪,听听佳节的鞭炮齐鸣,听听炮兵
的实弹射击,我相信你一定会真正的明白,什么叫动态,什么
叫瞬态,什么叫质感,什么叫量感 ......
听了闹元霄的锣鼓回到家中,打开音响先放上片中国的“
鼓王争霸”,再播一曲进口的“鬼太鼓座”,现场中的感觉任
你如何劳神也体验不到,望着我那堆几万大元的器材只有叹气。
如此说来发烧友你还玩什么?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就是
为的买一堆重放出来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的器材,然后再去
咬文嚼字的品评它们吧?不如就此打住了吧。
非也,喝不到茅台,老白干也是酒,同样也能让你醉生梦
死,尽管现实中的器材还不完善,还有更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但决不会因此而停止追求和探索,这也正是我们这一大批发烧。
友的可爱之处,正是这批烧友推动着音响领域不断创新和探索
的进程。
“发烧友”── 一个时代赋于的令人尊敬的名字!
“发烧友”壮哉!
谈发烧论耳朵
------------
你知道吗?耳朵同音箱一样也有频率响应,频率范围,灵敏度,对称性。请看文 章最后。
“发烧友”一词,有人考证说原本泊来语,也有人说产于港台。不管出于何处“ 发烧友”
一词人们已经非常熟悉了。论起家谱来,我把“音响发烧友”一分为二,既“软 件派”与“
硬件派”。
“硬件派”由一些有电子基础的人组成,这部分人勤奋好学,勇于探索,打造土 炮,摩改
整机是发烧友的主力军。他们对器材的电路原理,整机性能,最有发言权,许多 资深的音响大
师,多由此产生。
“软件派”则是由一些学识渊博酷爱音乐的人组成。他们对器材音质的追求,不 象硬件派
那样执着,但是对音乐内涵的理解,音乐背静的透视,确让人着实佩服。
不管是“硬件派”还是“软件派”,都离不开器材的支持。如何搭配一套好的器 材,就成
了人们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于是就有了各种玩法,褒贬不一的各种听音评价,沸 沸扬扬的炒作,
以及写手门的廉价颂经。
有人说,发烧的最终目的就是使重放的声音更好听。然而“好听”这个字眼却是 一个极为
模糊的概念。什么样叫“好听”?“好听”是一个什么标准?我想大概没有人能 够圆满的诠释
清楚。那么衡量音响器材的准则是什么?回答只有一个字“真”也就是说只有能 够重放出接近
自然界的各种音响来,才是好器材。毫无疑问,越是逼真才越是好器材。遇到不 少烧友刚刚买
了一套自认理想的器材,听了不到几个月,又觉得不如另一套器材好,频频换机 ,却永远无法
满足,因为这世上还没有一套能够全面重播,完全象真的器材。
笔者曾听到一烧友在评价一款名牌音箱时,振振有词的大谈该音箱低音如何如何 ,笔者问
曰:“你知道“贝司”有几种吗?有品贝司和无品贝司你能分辨的出吗?你评论 的低音是什么
乐器发出的?”那位烧友张口节舌无言以对。本来吗!一个没有身临其竟体验过 各种乐器的人,
怎么能够正确的评价器材呢。这也是不少烧友欠缺的一课,请记住!补不上这一 课你永远不会
正确的使用和评价器材,永远是一个不及格的发烧友。
耳朵人人都有,但音响界却派生出了“金耳朵” “银耳朵”乃至凡夫俗子的“泥 耳朵”。
笔者遇到一位号称“金耳朵”的烧友,搭配器材每每中高频超量。笔者建议他去 医院作一
下听音测验,等结果出来后,你猜怎样?最高听音上限只能到8000Hz。这就是说 音乐中的很多
高频成分和谐波他都听不出了。就是说这位“金耳朵”连“泥耳朵”也不配有。
看完这一段,有心的发烧友你是否也去医院做一下双耳“频响测试”,看看你对 哪一频段
敏感度高,哪一频段灵敏度低。因为每一个人对不同频率的反应都不一样,在他 听来某一乐器
的响度正合适,但在你听来可能太过或不够,这就是双耳频率响应差异造成的。
除去双耳的频率特性外,还有双耳听力的对称性,因为一个正确的音场,在一个 双耳听力
不对称的人听来全变样了。就好比让一个听力对称正常的人,听一套两个声道不 平衡的器材一
样。欲发其烧先利其耳,了解自己的听觉特性,才能对音响有正确的感知。才有 发烧的本钱。
并非奇谈怪论,也不是危言纵听。因为笔者原本就是外科大夫,了解生理解刨, 结合自己
多年的发烧经验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同一套器材在不同的人听 来为什么效果
不一样。
也许我这个理论能为发烧友或厂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评论音响。
听“摔玻璃”大有文章
--------------------
不知何时音响界有种怪论:“听摔玻璃是发烧初哥的事”,更有
甚者引伸到器材评价上:“你的XX只配听摔玻璃”。就连许多“资深”
的人士也是避而不听,生怕失了自己的身份。于是乎,听摔玻璃也就成
了无知和低水平的象征。
但是你知道吗?这摔玻璃是大有听头的,录的有水平,听的有学问
不信的话看完我这篇文章,赶紧找到这片CD,对照下文听一下你就会领
悟了。
摔玻璃有许多版本,其中我个人以为最好的是BELL的版本(ACD-1043)。
这段历时47秒的录音,共摔了八次玻璃。从瓶子爆裂时发出的空鸣声,你
可清晰的分辨出第1,2,5次是大一点的瓶子;第3,4,6次是小一点的
瓶子;第7,8次是摔的碎片。如果你的设备连这些也分辨不出的话,干
脆拿去填海算了。
摔玻璃人站在左后方,摔破的碎片向右前方散落,落点方位清晰可
辩,碰落在墙壁上,石质地面上,木质物体上,家具上的音响质感非常
强烈。弧型碎片在与石质地面的晃动摩擦声更是传神。而这些听感在不
同档次的设备上,有明显不同的表现。在高档设备上重放的真实感,临
场感,准确的定位感,令人拍案叫绝。
扫玻璃时,第一声清扫,是自左向右前方。玻璃碎片很多,相互之
间的摩擦碰击声录制电平很高,声音很响[有关人士讲这是为考验器材
而特意提升的]。在瞬态特性不良,谐波失真较大的设备上重放时,则是
一片尖锐刺耳和莫名其妙的噪声。而在特性优良的设备上重放时则是清
晰的玻璃碎片相互碰撞摩擦声,尖刺噪声荡然无存。[发烧友在自己的设
备上找不到这种感觉时千万不要泄气,因为笔者是在十几万元的器材上
听到的这种感觉]。
接下来清扫人自右而左由后向前清扫碎片,最后一下是从右前方的
碎片堆上向左后方扫回去。如果你的设备定位准确,相位良好的话,清
扫人扫帚的移动方向是非常清楚的。如果这些指标不是很好的话,效果
就打折扣了。
这段不到一分钟的精彩录音,对设备的瞬态失真,互调失真,谐波失
真,相位失真,有着非常灵敏的反应能力,对设备的动态,定位也是一个
考验。发烧友如果熟练掌握了这个片段在高档器材上的表现后,再对中下
档次的器材试听时,你会发现“摔玻璃”有着比那些所谓“天碟”“试音
碟”“示范碟”等有着更直接,更准确,更灵敏的反应能力。这时你会发
觉原来这“摔玻璃”大有文章。相反,那些攀龙附凤,人云亦云,听见摔
玻璃就不肖一顾的人道是真正的无知了!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54.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