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影音器材>>音响世界>>高手高见>>[转摘]音质的优劣

主题:[转摘]音质的优劣
发信人: aychs()
整理人: aychs(2000-10-11 20:46:19), 站内信件
[转摘自音响发烧无线电论坛:作者:soy]

音质的化劣并非单纯可用音色一词以盖之。其中尚涉及声音的质感、密度、量感
、分析力、细致度、松紧度、像真度及泛音的自然变化规律等等问题… 

可能我在这里说的音质就是一些前辈一直沿用的[音色]一词,以形容声音是否像
真度高及悦耳动听。我不敢说前人错用此太简单的代名词以表达这么复杂的事情
,但为了更清楚及更细致地描述声音的质素,在这文章内的[音色]一词却代表著
不同的含意,它只是音质的其中一个基本元素,希望各们不会因此而混淆不清。
 

音质的优劣并非单纯可用音色一词以盖之。其中尚涉及声音的质感、密度、量感
、分析力、细致度、松紧度、像真度及泛自然变化规律等等问题,以下让我们详
细举例说明之。 

音色及质感受 

音色及质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必要元素,没有准确的音色,我们便不能委好地区
分不同的演唱者、不同质素的小提琴声音、不同牌子及大小的钢琴声音、甚至乎
不同的乐器的声音。为什么如巴筏洛堤、杜鸣高、Carreras等同是男高音我们可
以如此轻易便能区别出你们的声音呢?为什么小提琴中同是Stradivarius的名琴
,虽然都是函盖同样音域,但仍可以听出其分别呢?因为不同的音色及质感。音
色是喜爱音乐人仕挑选器材时的一项重要考虚因素,没有一位朋友希望重播邓丽
君的美妙歌声时,发觉站出来唱的是[邓大姐]吧。 

曾经有一位以音乐全修为驰名产前辈说过:[音色的调校若流尽真实,最终便会所
有人的HiFi都是同样的声音,那有什么趣味呢!]。我却认为这位前辈口中挂著是
听音乐的招牌,内心却尚未能突破受他人表面化推崇可玩出兴别不同的声音的一
份虚荣感。就算是全人类的HiFi都已达到[大同]境界,对声音之调校标准有一套
共机(其实是不可能的),大家都以相同的声音去重播乐,玩HiFi享受的便纯是
音乐家的表演神髓与技巧,而再非玩不同的音色以博取对音乐无知者的颂,试问
这又有何不可呢?前辈们不是常说音乡是为音乐家而服务的吗? 

音色与质感的关系很多时候是对立的;音色个性太强,质感相对薄弱;质感过尽
现实,音色易偏向尽粗涩。音色好坏与否也是最容易引来争议及误会的。有些朋
友觉得甜美、温暖、润滑的声音就是好音色,另一些朋友觉得通清、爽朗、结实
的声音才是好的音色。由此可见音色的调校取向还是有著很多矛盾的,当中可能
涉及调校者的个人音乐喜恶、他所处身的HiFi圈子的群体倾向等等。浓郁甜美的
音色令人陶醉于浪漫音乐或溶汇于沧凉慢板的深情感触中,但过度的音色偏好也
容易使HiFi变得脱离现实,使听者沉迷于自身[乌托邦]式理想虚幻世界之中。反
之过于通清细致的音色,也可能表现过份的理性,而埋没了音乐的灵性。究其如
何调校音色才是不过不卑,此点还是一句[三多真言]:多听、多记、多想。虽然
理想与现实往往相互制衡,难于取舍,但如能徒中领悟出其中真蒂,便能超脱于
三界之外,快快乐乐地享受音乡与音乐。 

分析力与细致度 

这两项是现今年内16 bit CD 制式仍然败于黑唱碟之处,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加
入玩黑碟的各位朋友无需气妥,皆因真正的 24 bit CD 制式(甚至有朋友说将有
32 bit CD制式出埸,笔者:真有必要?)已是指日可待。我要强调是真正的 24
 bit CD制式,并非现进已推出市面上的Super Bit Mapping录音处理或 24 bit 
Analogue 


to Digital 转换,再Down Grade回 16 bit CD制式的CD出品,又或什么 20 bit
 、22bit、24bit…等等D/A解码[方式]。对音质而言,我不敢说这些多bit处理方
工没有改病善,但若与未来的、真正的 24 bit CD 制式比较,一个是原地踏步式
的姿态改善,另一个却是翻天覆地的革命性行刺。若对二进帛制数学有认识的朋
友,便很容易明白,214(不是非曲直6次方,因其中有 2 bit 是控制码)与222
次方是八次的几何级数之差别,双方所能代表及储存于CD内的声音资料、讯息密
度简直有天渊之别。 

分析力及细致度直接影响我们对声音质互助监定,也是将会讲及的微动态Micro-
Dynamic的重要元素,音乐及声音中的微弱起伏、连贯性的动态变化便无法清晰及
轻易被拾取,我们只能听听音乐的外表,而未能享受音乐的更深层次。所以我也
认同当HiFi已调校到一定的水平时,便应挑选一些二、三重奏的小型音乐片段,
试听有否名家演绎时应有的细致音乐韵味,因为这些微细的变化往往会被掩盖于
大型管弦乐、Hard Metal 等类型的音乐之中。 

在我认识的不少HiFi[高手]中,仍有不少对分析力这名词有错误的理解。他们每
每听到一些低频量较小或是一些将高频强化了的音响重播体系(如小型扬声音器
、以通清著名的器材,目的是减少低音,使高音乐家器的细节较为显现),俗语
说多听了一些[Ching!Ching!Ching!Ching!]的声音,便误以为此体系的分析
力很高了。若他们较为留心的话,便不难察觉音乐变得很[寡],虽然乐器的边沿
很实在,很Sharp,但其boby及包围著它的空气感已变得不自然。其实他们是忽略
了分析斩是对全频而言的,无论高、中、低频都应留意。高频被过份强化的声音
,听来会带有侵略性,使听者精神易觉疲倦。 

拥的良好的整体平衡度亦非必然同时拥有优秀的分析力,但当你全频皆具备它时
,不同频段的乐器如三角铃、长笛、巴松管、大小提琴、倍低音提琴、小号、长
号、大号、豆琴等等,整个乐团都会是那么活灵活现地展视于你的面前。 

流传于圈中的另一错误观念认为:高分析力及音乐的柔顺度是不能共存的。这误
会其实是上述高音较为突出而被当作是高分析力的故事的延续。真正的分析力必
然是越高越好的,伴随分析力超高细致度只会对音乐的柔顺度锦上添花;但若加
进了只是高音被强化的[假分析力],当然会影响了音乐的柔顺感觉,使音乐听来
粗糙肤浅。 

声音的密度与量感 

此点主要取决于电声换能器的构造和份量,单一扬声器的单元越多,低音音元越
大(或以适当数量较小单元代替),或以多路电子分音推动多个扬声器,都能做
到合乎比例的声音密度与量感,但多路电子分音所产生的问题,可能讲两小进还
没完没了,只好留待KM兄作为解画专利。所谓合乎比例者,取决于阁下听音环境
的大小,配以适中的扬声器,切忌大地方用[小喇叭],使声音失去量感而偏薄;
若再勉强催谷以声至扬声器设计的极限,换来的只是对自己耳朵的虐待。细地方
也不宜用大型扬声器,虽然声音密度肯定没有问题表现必然落得体无肤,惨不忍
听。此乃不变的物理特性,世上到现时为止并未有一对扬声器可以[大小通吃]的
。谨祝各位成为个明智的消费者,不会听信一些无知或无良的音响推销员的误道
,以为付得起钱再加上被傍友吹嘘[功力超凡],便可将昂贵的巨无霸扬声器如Ge
nesis-1、[皇帝]塞在小小的房间内,享受所谓无敌的[High-End(玩完)]声。花
了钱对富豪们算不了甚么,他们最怕是换来有识之士的心底耻笑。近期有一个推
销某牌子手表的电视广告,好像是暗地里为HiFi 豪客而设的,其中大意是:[比
别人花得起无没甚么值得与奋,比别人懂得花才是超凡脱俗!]。突然间,想起一
位被视为偶像级的美国著名音响评论员也曾将一对巨无霸扬声器放在一间二百多
尺的房间内,文章还洋洋大观地描述如何调至[静声],害得我抓掉了大撮后脑的
[秀发]还想不出所以然来。 

声音有足够的密度并不一定有充裕的量感,刻度与量感可视作一个是微观感受而
另一个是宏观的体验。小型扬声器在不太大的房间里也可表现出一具小提琴应有
的声音密度,但就算房间细细,音量开得大大,也无法表现大型扬声器重播大乐
队形的量感及迫力。反观大型扬声器若不经适当处理,在重播一、两件小型乐器
演奏时,也 



往往容易过火,小乐器的型态变成庞然大物,甚至连定位也混乱不清,广东话俗
说[一屋都系]是也。 


泛音、松紧并与像真度的关系 

这三者的关系是互动的,没有足够的泛音承托、适当的松紧度作为润饰,就不可
能有上佳的像真度。而像真度。而像真度越高,松紧度便有更高的解释力。但声
音不一定是越松便越好的,正确是应松便松,应紧便紧。例如大提琴或倍低音大
提琴的拨弦玩法、JAZZ音乐中的[扯牛筋],拨的一瞬间便应该很Tight,到声音扩
散时便应该要像投石进平静的湖面一样,水波纹式慢慢[松]开去。瞬变快速的器
材较能表现[Tight]的优势,而速度较慢的器材却能做到更佳的[松]的味道。不少
朋友的重播系统只能做到单方面的快或慢,要做到[针有两头利]便需掌握真实声
音的特质,在两者之间取和妥协,才可达至琴瑟和谐之像真境界。近期Decca重新
以行的[The Classic Sound]系列中有一张CD(#448569-2),第track是布烈顿(
Britten)的Simple Symphony for String Orchestra,OP.4内的拨弦乐章,此段
拨弦录音细致,堂音丰富,瞬变快速,泛音松化自然,很适合作为测试重播系统
能否做到松紧兼俱之用;重播其低音弦光的线条、转廓、速度更是大型扬声音器
的试金石。 

自然丰富的泛音是High-End音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没有它存在,更好的松紧度
、声音密度、量度、音色、质感、分析力都变得全没意仪。 




--
欢迎到影音器材版来做客!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B5800-3.szptt.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