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qiulan98(山风)
整理人: 1101234(2002-01-14 20:44:08), 站内信件
|
作者:徐刚
1 我要去寻访武夷山,为了名山的诱惑,也为了一个人的吸引。
寻找武夷山的过程是痛苦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太大,早先的武夷山太美!
武夷山以"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构成了山水之妙,而滋养着武夷山水的是武夷山的百年古松、白楠、香樟等树木。
武夷山的岩石结构有"骨山"之称,一座山就是一块巨石,拔地而起,横生出大王峰、隐屏峰、水帘洞、鹰嘴岩、玉女峰等等有刚有柔有骨有情的无数景象来。只是凭借着在峰巅、岩趾缀点着的一层薄薄的沙泥石壤,覆盖着的一层落叶--这薄薄的立根之地,当年的武夷山却是古木参天,竹林满山。倘是秋日,三角梅满山遍野,红枫的落叶飘飘洒洒。宋朝刘子翚有诗云:"幔亭落日笙萧断,毛竹连云洞府深。"公元1616年,徐霞客首次入闽寻访武夷山,在《游武夷山日记》中记下了在天游峰纵目时看见的"落日半规,远近峰峦,青紫万状",以及小桃源的四山环绕中,有平畦曲涧,围以苍松翠竹,鸡声人语俱在翠微中,而水帘洞奇观则是:"岩既雄扩,泉亦高散,千条万缕,悬空倾泻,亦大观也!"
武夷山山怪、树奇、水秀。
你无法想象一株古松是怎样参天而立的,兀自毫不动摇于陡壁巨石之上,雷霆风雨之间。
当最早的种籽落地,这种籽又是怎样没有被风吹走的呢?当最初的小苗生出,这小苗又是如何从岩壁上汲取水分的呢?假如人生若此,人大概一定不会象现在那么多,品种也会精良些吧?
武夷山的树实实在在不是扎根于高山岩石之间的,它找不到裂缝,完整的一块巨壁一架骨山,怎么扎根?因而武夷山的树、竹、草都是靠着根的蔓延使自己独立,又在久而久之的纵横交错中形成了武夷山的植被保护网络。在武夷山随处可见这些垫伏在岩壁上的已经枯死而成了标本的根蔓,在一棵棵大树被砍倒之后,它们仍然不肯离开武夷山而成了昨天的见证。人们就连这一点苦心也不予理解--这样的根蔓也往往被山民、游人随意地从岩壁上剥下,然而因为几十年上百年的缠结和拥抱,它们把自己的影子深深地刻到了石头上。
武夷山的树,它的一枝一叶根根蔓蔓,吸附着尘沙泥土积聚着阳光雨露,在冬天满树白雪,在雨季一棵大树就是一个小书库,保护着山林水土防止了山洪爆发。
山青水秀源于树绿。
2 1962年,九曲溪上尚可泛舟,现在只能行走竹排,有的地段竹排擦着水底的卵石才能过去,仅1985年一年,九曲溪的水位下降了27厘米!
一旦九曲溪干枯--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武夷胜景安在?
3 水帘洞的飞瀑本来是"悬空倾泻"的,在名山的瀑布中,它有陡壁之险又有山洞之幽,游人无不叹为观止。现在,当笔者前往观瞻时却滴水全无,石壁上有水流磨擦过的痕迹,当你想起这是当年的瀑布,斗转星移流水不回,水帘洞大睁着眼睛,欲哭无泪。
4 这是为什么?
大王峰人称武夷第一峰,据史料记载大王峰上顽石高堆几乎无路可走,灌木丛生却有飞鸟成群,更加宝贵的是峰上"古木参天,浓荫铺地"。这参天古木历尽劫难,到1974年时尚存300棵,300棵虽然少却还可以半遮半掩使大王峰不至于太露,可时至今日又被大斧砍去298棵,只剩下两棵。项南在福建治政时大呼:你们把大王峰的衣服都剥光了,这还了得?
不仅是大王峰,1984年武夷山所属的吉安县的部分乡农砍树一直砍到玉女峰--这是每天晚上都要在电视屏幕上出现的福建省的标志,连玉女的裙子都要往下扒!
武夷山上的斧子决不仅仅是这些,近几年来毁林事件愈演愈烈,全然不顾国家大法、省政府的布告以及关于国家级风景区的各种明文规定,凡此种种,笔者在下文还有披露。先要敬告读者的是:武夷山长此下去将要成为无衣山,九曲溪里将会出现骆驼,我们将愧对子孙,子孙将鄙视我们!
这是在武夷山管理局工作的一个爱山爱树如爱命的人告诉我的。
5 我一看就是他,瘦瘦的黑黑的,手里拎着一个竹笠,只有眼睛的明亮才使他明显地区别于别的人,我想他准是在武夷山得到了什么灵气。有人说他是怪人、怪杰,也有人说他是"难剃的癞痢头",乡民说他是守林的,修路的。他是管理局的基建科长,他知道科长也是个官儿,在百姓、科员之上,带着施工队修路修厕所,就这么一个官儿,他自己刻了一枚自己的官印:狗官建霖。
他叫陈建霖。
他说:"我是武夷山的看山狗,谁砍树我就咬谁,我就是狗官!"
在中国的官场上,自己称自己是狗官的大概只有他了。有比他更大的官问他:怎能自称狗官?他说:我是说我自己,跟你无关,每个月去领工资盖上这个印,就得想一想自己做了些什么?亏心不亏心?是不是白吃了人民的血汗?这武夷山我看好了没有?
他家住在崇安县城,每天清早起来做一点家务,煮好早饭,自己吃上一大盆饭喝一大瓶水,骑自行车走了,来回36里山路,早出晚归天天如此。一到风景区就上山,一边施工一边守树,看见砍树的他总是先劝后求,直到声泪俱下。鹰嘴岩旁屹立着一棵巨松,一个农民挥动大斧砍着,毫不犹豫。陈建霖先是听见砍树的声音,闻声追去,农民只想到家里的老虎灶要用柴来烧,哪里听得进陈建霖的劝告。陈建霖只好从口袋里掏钱,只有5元,太少了,砍树的农民不干。陈建霖告诉他:"我家里还有钱,我马上下山骑车回家拿钱,5点钟以前赶回来,你千万别砍了!"陈建霖如约回到鹰嘴岩拿出了6元钱,买下了一棵松树的命,砍树的人怀里揣着6元走了,走得很轻快,陈建霖抚摸着己以被斧子砍进去1/3的受伤的松树,哭了!
这一天傍晚夕阳特别鲜红,在晚霞雾霭之中。他偎依着这棵松树不想离去,他想:武夷还经得起多少把斧子来砍?武夷山,巨大的岩石骨山,所谓土层其实是厚不够一寸的一层地衣,长一根草尚且艰难何况一棵大树?摘一片树叶尚且心疼何况砍伐?为什么我们有一些中国人在金钱和良心面前,就这样落落大方地选择了金钱践踏了良心?这样的以破坏生态毁灭文化为手段的富裕,实质上是以子孙的贫穷为代价的。当未来的穷山恶水展现在他脑海中的时候,太阳落山了,月亮出来了。
6 陈建霖终于知道了自己的渺小,他挡不住那么多板斧,那么多板斧中的一把甚至连他也可以轻而易举地砍倒在地;他也不想再掏钱了,一个月七八十元工资,还要养家餬口哪来的钱?他给各级领导写信,他给报纸写文章,力诉武夷山毁林的事实与危害。
舆论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山民自有山民的一定之规:山高皇帝远。《森林法》太远,省里的布告也不近,他们怕现管的乡里和县里的官,有一些不大的官手里握着权,而且还知道为本乡本土人着想总是袒护着,法律有什么用?谁都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法。大兴安岭的本来可以扑灭的小火终于成为历史罕见的大火,不就是这样烧起来的吗?这也就是为什么假话不能杜绝、马屁能够盛行的症结所在。
关于武夷山风景区的汇报上永远是"成绩是主要的",而且"山山有树,岭岭披绿",砍树只是个别的,而且已经经过了教育。
果真如此吗?
武夷山毁林之风得不到制止的原因并不复杂:代管武夷山的风景区的某些有法不依,有意包庇,有的乡村干部带头违法。
1983年12月7日,南源岭良种场的职工未经许可进入风景区绝对保护的狮子峰后的老虎巢毁林开荒造成大火烧山,破坏植被375亩,毁林6 000多棵。就在上级政府决定捉拿毁林者、不得随意将木材外运时,崇安县在一天之内将火中取材的12立方米木材运到了江苏!
武夷山公社黄柏大队的主要负责干部亲自率领乡民到风景区金鸡洞砍伐风景树18棵,最小的直径30厘米,最大的直径80厘米,笔者在今年9月份踏访武夷山时被告知:武夷山上直径80厘米以上的大树已被砍光因而绝迹!
且看这样的严重违法事件是如何执法的:罚款200元!呜呼!哀哉!
陈建霖说:"应该把带头砍树的干部枪决!他的孩子我来抚养,我保证把他教育好待如亲子!"这枪决是不是量刑过重?也未必,今年夏天北京抢西瓜的那几个浑小子的头儿不是还判了无期徒刑吗?
真的,这事儿真没有法比!
7 陈建霖不知道该怎样保护武夷山了,他急了,他的眼里冒着火星,他更加不识时务了!他以为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嘴的任务是吃饭和说话,吃饭只要随便能吃饱就行,千万不能吃人们的血汗。他这个基建科长管着好几个施工队几百万元钱,不要说每一分钱都清清楚楚,他从来不在工地上吃饭,他要上山而且他怕占便宜。说话的要旨是说真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一旦口是心非嘴歪心也歪。他是崇安县的人民代表,他大骂崇安县的一个领导:"腐败,就是国民党!这种人当权国家完蛋,武夷山完蛋他骂对了,这个接班人上台不到一年,走了一趟香港,带回来的黄色录像津津有味地连播了13天,武夷山上有人砍树算什么?
省里来了一位领导干部,中午休息刚躺下,陈建霖气急败坏地去敲门:"快起来,山上有人砍树,你管不管?"别人看他像是个造反派,其实,他在别人都造反的时候刻了一块竹匾,上书:"白眼看鸡虫",挂在他的斗室的门口。
北京,中央某部门一位领导人到武夷山,宴会时陪吃的人实在太多,陈建霖路过看见,想到制止砍树的时候,这些陪吃的人哪怕有几个陪陪我也好,可是上哪儿去找他们?他当面向这位领导人提出:"你们天天反对大吃大喝,为什么你一人下来,这么多人陪吃?"口说无凭眼见为证,陈建霖又拉着这位领导走进幔亭宴会厅一数,恰好和武夷山风光中的"三三之胜"对上了,整整九桌!
1985年,美国一个旅游团到武夷山,有关方面在大宴宾客之后捧出贵宾留言薄请美国人留言,一位美国朋友写到:请你们在有钱时不要把它扔掉!另一位更加幽默些:如果你们要扔掉,请打个电话通知我,我来捡!
一方面是大砍,一方面是大吃,武夷山你还有救吗?
一方面是玩忽职守、有法不依;一方面是吹牛拍马,装模作样。正直的人说真话的人为什么总是倒霉?--一个十分简单的公式,付了多少学费也学不进。那也因为还有另一种沙漠,在心灵的土地上。有一种人在人民的疾苦面前绝不冲动,绝对稳重,没有丝毫的激情……
一座名山和一个痴人,就这样苦苦地思索着。
8 你说有的人麻木,也不尽然,有时很"机敏",甚至有点神经质。
在幔亭山房前面,树立着一块大鹅卵石,正面是"福建省武夷山管理局"。反面是用小鹅卵石填成的这样一行字:"要呼唤人民世世代代珍爱这块美好的土地。"这是陈建霖刻在心里的话。这一切出于陈建霖的构思,也是他的劳动成果。
1985年,地区的一位领导人在幔亭山房吃饭时把陈建霖叫去,让他把"要呼唤人民"这五个字涂掉,因为"有强烈的政治煽动性"。
怪也不怪?
这是神经脆弱还是神经错乱?
陈建霖愤然而去。第二天,管理局派人把这5个字涂掉了。
9 寻访名山胜地,到处可见的是各种碑,从骚人墨客到商贾巨富、大小官吏,或勒石述怀,或歌功颂德,总之中国到处可见功德碑,而不见耻辱碑。其实,哪个民族哪个国家没有自己的耻辱?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建霖在一个农民家中发现了一块石碑,上刻清朝乾隆二十八年四月,建宁府为保护武夷山寺庙茶园惩办贪官污吏的布告,将十多名敲诈勒索的地方官员的罪行、恶名一一刻于石碑之上。陈建霖顿生出不少感慨,当即自己掏5元钱买下,在风景点云窝里把这块旧碑竖起时,一个立今日毁林之碑的想法也出现了,当即拟草稿,用文言文,四六句子相间,写得音调铿锵。内容是讲述毁林之害,揭露了当年刮"共产风"和大炼钢铁而烧山伐木的恶果,点名批评了一些大队干部和社员今年来盗毁林木的行为。虽愤激之情溢于言表,但也有劝戒之词,并引经据典指出:1 000多年前南唐保大二年李良佐建会仙观于武夷宫便明令樵禁,叹曰:"古时且尔!"又道:"今者保护森林,政治有明令,凡我人民宜各有责遵守之,况性有自觉,心有自尊,肥己损公被人鄙,非君子所为,砍毁迹敛,则名山胜概益增华美,记事勒石,示告诫焉,幸勿自治伊戚!"
武夷山毁林之碑兀立于幔亭,有人著文为这块碑叫好。山房的入口处,中外游人无不驻足,砍树之风也有所收敛。有名字上了碑的毁林者看见陈建霖便一再解说:"我要去开拖拉机了,我不砍树了,你把我的名字涂掉好吗?"
陈建霖始所未料的是,这样一块毁林之碑尽管情真意切旨在护法护林爱在千秋万代,字里行间所流淌着的爱憎之情呼之欲出,只要眼睛不瞎人心不偏的人一看就能明白,不必多费口舌,可是却因为揭了疮疤,使管辖武夷山的当地的某些领导觉得丢脸、难看,虽然碑上无名却也于心不安--倘若追查起来,这一顶乌纱帽不就得落地?于是为着这毁林之碑的该毁还是不该毁,整整三年风波不断。诚然,立毁林之碑把毁林人的名字刻在石上,也实在是万般无奈之后的极端之举,可以商榷也可以从长计议。问题的根本在于:必须有坚决的措施制止毁林风!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武夷山说:"武夷山石头上长树很不容易,可不能砍,砍了不得了!"这样语重心长的告诫起了多少作用?
陈建霖毫不退让,宣称"以血护碑"!也有人知道陈建霖的脾气,怕他一头撞到碑上弄出人命案子来更不好收拾,再加上舆论界对毁林碑的支持,那些欲置毁林碑于死地的人一时无从下手。
1986年12月,一位有名的记者曾有武夷山之行,他采访了陈建霖。
于是有关部门接连找陈建霖谈话,要他交待。
陈建霖是这样对我说的:"大小兴安岭问题严重,总有一天要出大事儿。中国人,只要有一点良心想一想子孙后代,也不能这样砍树呀!"
毁林碑保不住了。今年春天武夷山特点阴冷,某日,由管理局雇请民工到幔亭山房前将毁林之碑推倒。对于那些对碑恨之入骨的人来说,心上的一块石头落地了,他们可以弹冠相庆了,至于草木如何,山河如何,与他们何干?
10 我想起了故宫内至今还保存着的一只景泰蓝小罐,罐中立着36根草干,这是乾隆皇帝立下的"寸草为标"的规矩,勉励自己也勉励子孙:山河寸草不能丢!不肖如八旗子弟,竟也没有把这小罐砸碎!
清王朝几代不衰,历经300年,毁于慈禧专权和过得太舒服因而腐败得快上不了马的八旗子弟。
历史的另一个别名是:立此存照!
11 陈建霖没有去死,在同伴和朋友的苦苦劝说下,砸碑之日他一人提着一瓶"武夷留香"酒,到了天游峰。陡壁危立无欲则刚,天游峰认得陈建霖。在那仙凡分界处开山路、选路线,陈建霖手抓岩壁烈日下爬行几个小时,倘不是神仙保护他早没命了!留下了这条命,就是为武夷山做点事情,他躺在地上,喝一口酒看一眼山上山下的风光,九曲溪缓缓流去,隐屏峰历历在目,云彩也朝他涌来。他经常觉得没有人可以说话,他便上山,跟山说话跟树交谈对着清清的溪水喃喃细语,哭一场,痛痛快快地哭,眼泪流进九曲溪是一滴水,淌到石头上或许能长出一根草。
他说他要在毁林碑被推倒的地方,栽一丛红杜鹃,春天就想种的,别人告诉他们春天种不活杜鹃,到秋天再种。他说,我这几天就种,明年你到武夷山一定要来看看红红的杜鹃花……
12 就在毁林碑将毁未毁之时,武夷山砍伐之声更加甚嚣尘上,砍伐者们明确无误地感觉到了有人包庇他们,没有好下场的准是那个立碑的陈建霖。
1985年,崇安县贷款20万元给红星大队党支部书记叶广昌,这位共产党的书记每天雇民工150人上山砍树,在九曲溪的发源地三宝山实行烧光、砍光、卖光的"三光"政策,先砍大树再砍小树然后放火烧山,伐木5 000多立方米,占崇安县当年伐木量的1/4。
叶广昌伐木毁林有功,当上了县劳动模范。
1986年,叶广昌继续砍,陈建霖化装成无业游民于9月24日到三宝山现场察看120人砍树不止烧山不止。
陈建霖的眼前突然一片空濛,幻变出了一场大雨,山洪爆发,不再有森林不再有植被保护的三宝山上,雨水挟裹着泥砂汹涌而下,九曲溪成为九曲沙砾。我们的后人将凭借着先进的科学仪器,在这里考察、挖掘,怅然地怀念着九曲溪里有水的时候,那清洌,那水中山的倒影,那溪流拐弯时的一片细微的涛声……
13 毁林碑虽毁,毁林的劣迹却毁不去,官僚主义者的愚昧、顽固,只对自己、对上级负责而决不对人民负责的恶性也毁不去!
历史将记住他们!
子孙将咒骂他们!
就山川草木而言,有地貌地变化为证!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心灵的碑石不朽。他们可以不说,冷眼看着那些大大小小的鸡虫,这样的碑谁能来摧毁?
毁林碑倒前后,从1986年12月到1987年8月,武夷山风景区毁林事件迭起,从胸围6厘米的小树到44厘米的大树格杀毋论!武夷山还有多少树可砍?
另有不完全统计:
烧山167亩;
毁林13起;
建炭窑4座占地30亩,砍杂木毁林2万斤,烧炭8 700斤!
14 我徘徊在武夷山的小径上。
一个叫卖竹子拐杖的小青年,十六七岁,穿着不像山里人,一条紧身的牛仔裤,尖头皮鞋,头发很长。
一根竹拐杖卖一元,在旅游旺季一天可卖80根左右。我买了一根,为了和他多说一句话。"这竹子是批发的吗?"
"砍的!"
"在哪儿?"
"山上。"他挥起右手一指。
"没有人管吗?"
"大家都在砍,不就一个陈建霖吗?"
我顿时语塞,拐杖那么沉重,那是一根武夷山特产的方竹,上面印着五个字:武夷山留念。真的,真是一个很好的留念。
这样的竹拐杖在很多个体户的店铺里摆着,一大捆一大捆,任游人挑选。
我想:在武夷山的方竹被砍完之后,留下的这根竹拐杖,将是稀世之宝,可以进博物馆、拍卖行,锣声一响黄金万两!
15 秋日夕阳的余晖将要从这一片杂木林中消失了,大王峰的山顶还笼罩着一层桔黄色。
我和一个砍树的乡民对话:
"村里不都有护林员吗?"
"就是护林员带头砍的,护林员还是党员,十有八九是乡长支书的七姑八姨小舅子,一个月拿40元护林费,自己照样砍树,我们这些小百姓为什么不能砍?"
"大一点的干部砍吗?"
"他们也有砍的,不过砍不砍没关系,有人送上门这不更好?"
乡民的话使我想起:崇安县100多个科局级干部中84个违章占田盖房,他们的新房大梁中不知有没有武夷山的树?
然后是这个乡民的诉苦,老虎灶要烧柴,如能砍到黄楠木就用来做棺材,闽北山区的习俗是先做好棺材备用,有的一家三代人,从3岁的孩子到80岁的老爷子人人一口棺材漆得发亮,放在阁楼上。
棺材做好之后,便要想办法购置冰箱、彩电,年轻人更喜欢"雅马哈"。现代生活的气息并不只是北京、上海特有的,也一样吹进了闽北山区,于是就上山砍树弄钱,80年代中国人,男女老少都懂得了钱是好东西!
登大王峰时陈建霖说:"这一条路就像人生,每攀登一步都要推开自私和无知这两块巨石的夹击!"
谁要认为陈建霖锦是一个爱提意见的"刺儿头",那就错了。他首先是个实干家,且不说开拓武夷山上曲折盘旋的石级小道,就在幔亭山房里,从客厅到餐厅,那些用废木料、树棍精心涉及的全套家具,用竹片编成的各种吊灯灯罩,用鹅卵石铺成的彩色斑斓的地面,省下了人民的多少血汗钱,凝聚了多少武夷山的自然景观,那全是陈建霖精心设计的。他为了什么?他图的什么?
16 窗外是潇潇秋雨,屋子里的各个角落都是陈建霖的亲手雕刻的各种肖像艺术品,有一个是他母亲的头像,另一个是他儿子的头像,放在他的床边,还有酒醉后的李白与苏东坡,少女的侧身像,树根的深浅不一的光洁度、各种纹理都成了这些艺术品生命的一部分。鱼下了一天,我们谈了一天,痛苦与惆怅,愤慨和不平,都留在这间屋子里了,现在是肖像一半的宁静,只有风声雨声……
"武夷山是尽得造化精灵的自然赋予的巨大雕刻,我怎么能挣一眼闭一眼呢?"他说。
他看着窗外,我也看着窗外,於中的山,山中的於。我说:"我们就说说武夷山吧,不再谈别的,咀嚼痛苦的结果是使痛苦增加10倍,我们紧张一天,轻松一下吧!"
一人端着一杯武夷留香酒。
其实,他是一个很有天分的艺术家,他常常以艺术家的天真和执著去观察生活,他说--
武夷山本刚柔相济,山山都有风骨,山山都有脊梁,一山与一山的起伏和扭曲又很像是音乐的旋律,倘若九曲溪水干涸,那涛声便是琴声。
阴雨天中,武夷山是一幅水墨画。
阳光下是笔触很浓色彩鲜明的油画。
晚上有月亮的时候,云彩是白的,山头是黑的,向剪纸。
早晨,阳光初露,岩壁上白色的部分就像刚刚出浴归来的少女的肌肤。
深冬雪后,松树白里透绿。现在大树砍得差不多了,雪花没有地方挂,从山上往下淌,跟流鼻涕一样。
过去的枫树很多,秋后满山遍野的红色,现在没有了,石头是不会变红的。
一种整体感,没有尔虞我诈也不会你争我斗--这是另一种中国山和另一种中国人的区别。
说得真好,可是一点也不轻松。两杯酒都还是满满的,我们留着,总有一天为着树木和森林的再生,为着正义和良知的胜利,也为着伐木者的醒来,我们干杯!
我们要分手了,从心里说一声"再见",这是温暖的,人生能有多少次再见?秋雨很凉。我们站在雨中,雨中的黄昏来得真早也模糊了我们各自的影子……
----
拼命地干,
尽情地玩,
即时享乐,
在吃香喝辣中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