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动漫图酷>>世界名画>>>>◇◆各国名画◆◇>>意大利>>达·芬奇>>蒙娜丽莎

主题:蒙娜丽莎
发信人: wangjch(鹿回头)
整理人: ada129(2001-12-21 20:10:48), 站内信件
蒙娜丽莎
 
达·芬奇(意大利)1452-1529 


  这就是达·芬奇最著名的作品。
  在达·芬奇之前的时代,中世纪的画家们几乎不按照人物的真实特征画肖像,只是按照一般人的大体模样,画完之后签上被画者的名字而已。达·芬奇同代的画家们,也仅仅解决了形似与结构准确的问题,他们笔下的人物多多少少都有点僵硬,呆板。伟大的达·芬奇手他精湛的画技,深刻的思想,通过他的《蒙娜丽莎》将肖像画推上一个难以企及的顶峰!
画中人物据说是芬奇的朋友商人热尔贡的妻子。芬奇为了让她始终处于愉快的心境以保持那份特别而又迷人的微笑,曾经雇乐队在一边演奏优美的乐曲,请人在一旁朗诵古典的诗歌。这样煞费心机的安排,纯粹是为了人物脸上的微笑。而正是捕捉到神奇的微笑,让此画产生了惊人的生动效果。她似乎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看着我们,绝不固定在一瞬间的神情中,她似乎还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她的微笑绝不是简单地因为快乐,很神秘,很迷人。让人怎么猜都不过份,被喻为“司芬克斯”式的微笑。我们反复地变换角度欣赏她,令人惊讶与费解的是,竟然蒙娜丽莎的眼睛时时刻刻与我们对视,嘴角上的那份微笑似乎还含着些微抑郁!而每一次观看,都会有那么点新奇而不同的感受。在卢浮宫达·芬奇的这幅原作前,多少人为之心醉神迷。

  达·芬奇比他的前辈或同辈的大师们更具慧眼,他了解人们在欣赏绘画时的视觉习惯。他很早就知道,要让观众的眼睛得到想象的余地,画面才会有气韵生动的效果。于是他在这幅画中尽量虚渺地画轮廓线,几乎到了令人不易察觉的地步;尽量柔和地使用色彩,使之看不见任何生硬的色调过度。整个画中人物与景色都处于一种朦胧的薄雾之中,尤其嘴角、眼角被蒙上轻纱似的一层淡淡阴影。这种“薄雾法”的技巧,使得我们的眼睛注视画面时,有了想象的余地,而正是这一点,使我们看着蒙娜丽莎,愈看愈觉得她神秘如谜一般。

  达·芬奇是个像科学家一般严谨的大画家,他很少宣传自己的作品已经完成,他仅留给我们三十余幅作品,包括一些未完成的手稿。这幅《蒙娜丽莎》是他极为心爱的作品,已经超出一般绘画作品的意义,而成为达·芬奇理想主义的结晶。表达了他所追求的完美的经典。

  达·芬奇曾多年为米兰大公爵服务,也被专程邀请去教皇利奥身边画像。可惜这些意大利君主并不真心赏识芬奇的艺术,终于,达·芬奇翻越阿尔卑斯山来到法国,法王弗兰西斯一世博览英才,极其尊重画家,给了芬奇最优裕的生活条件。弗兰西斯一世还常常到皇宫附近的芬奇住所和画室看他画画、聊天,突然有一次,法王不期而至,芬奇毫无准备,来不及将《蒙娜丽莎》翻转过去,这位追求完美的芬奇是从不轻易将心爱之作示众的,弗兰西斯一世见发《蒙娜丽莎 》这画,惊喜万分,想买下此画,芬奇执意不肯忍痛割爱,于是商定,待芬奇离世,法国皇帝可以据为己有。就这样,这幅稀世珍品一直被保存在法国。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