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hover(肥猫)
整理人: ghover(2001-12-17 13:23:36), 站内信件
|
欧洲整体的经济水平很好,电信、信息产业基础也不错,但是欧洲的宽带发展不尽如人意。根据Jupiter Media Metrix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欧洲的宽带发展速度偏慢,主要的欧洲发达国家宽带普及率并不高。家庭宽带普及率最高的法国,其普及率仅为6%、丹麦5.8%、德国5%,而英国仅为3.1%。
阻碍欧洲宽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高昂的宽带价格,以及不完善的市场竞争。与此相对,在欧洲,倒是一些整体经济实力一般的国家,在宽带建设上爆出冷门。如意大利的'文艺都市'米兰,建成了千兆级的以太网基础的家庭宽带,对称接入连接速率达每秒10M。北欧的斯堪迪纳维亚半岛,冰天雪地,但是由于世界著名的通讯企业诺基亚、爱立信驻扎于此,芬兰的赫尔辛基、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都在电信公共基础设施方面投入投资,为宽带网的发展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这些爆出冷门的国家说明欧洲宽带模式的一个特点:潜在的无线宽带接入市场。目前约有3000万欧洲人使用收费的卫星电视,他们将来就是交互式宽带多媒体服务的用户;1999年,欧洲无线通讯用户超过了1.56亿,一旦3G技术成熟,这批用户会优先考虑高速无线宽带网络。
美国作为全球经济最发达、信息产业最繁荣的国家,目前的宽带普及率却不到10%,与其经济大国之地位极不相配,实在令人吃惊。其实,美国的起跑不算晚。早在1993年,贝尔大西洋公司,即现在的Verizon公司,就曾计划到2000年将其光纤网络的家庭用户发展到875万户;同一年,Pacific Telesis公司,也宣布计划到1996年发展150万个家庭宽带用户。
美国宽带市场的特点是市场成熟度高,运营商竞争激烈。美国比较大的电信运营商,如AT&T、美国在线-时代华纳、SBC、南方贝尔、太平洋贝尔等都已投入宽带网络的竞争。为了争夺市场,它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措施来吸引用户,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宽带网络的普及,特别是ADSL、Cable Modern和一些偏远地区应用的卫星直播技术发展很快。
领跑与追跑:从宽带建设看亚洲模式
有些事实毋庸置疑,美国仍然是在宽带网络竞争极具潜力的国家。1993年克林顿政府就提出名为'NII'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计划,目标是用宽带网络和相应的软硬件将全美的政府机构、学校、企业、医院、图书馆和家庭连接起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高速计算机信息网络。
1994年,'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计划升级成为'GII全球信息基础结构'计划,美国计划利用有线网、卫星、地面无线电等三大信息信道,及广播电视网、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六大信息传播方式,铺设全球宽带。
美国宽带战略对技术标准的攫取威胁到了所有的国家,欧盟旗下各国奋起直追。1994年英国全国信息化计划公布,计划10年内建成全国宽带网络;法国计划在2015年建成覆盖全国的光缆网络;德国于1996年提出'2000年信息--德国迈入信息之路'计划,要做全球第一个实现'光缆到户'的国家。
在熙熙攘攘的宽带长跑竞赛中,原来领先的亚洲地区后发战略乏善可陈,令人不禁担心。亚洲经济属于'雁行'模式,其领头雁就是日本,但在宽带市场开发方面,却一直是韩国领先。目前韩国是全球使用宽带网络成本最低的国家,开通宽带费用为30美元左右,月租费为40美元左右。
但是,作为亚洲模式的代表,日本宽带网络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其一些亮点。老牌电信运营商NTT公司2000年4月将光纤铺设到阪急日生新城的每一户家庭,成为亚洲第一,也是亚洲迄今为止唯一一家将光线入户投入商业实验的公司。现在这个试验网络的接入速度为10M每秒,每月收费5000日元左右。
然而2001年另一种宽带上网方式DSL在日本却是发展迅速。在第二、第三两个季度内,DSL用户从7万增长到了35万。这主要归功于日本雅虎、SONY等宽带运营商的强势进入,它们与NTT等老牌电信运营商形成了竞争。
---- <img src=http://uh1.gz.163.com photo?name=hzouye>
塔利班的松鼠
欢迎光临it人论坛
“it人论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