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ody(诺)
整理人: nody(2001-12-21 17:48:05), 站内信件
|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陈建国
(6)加入WTO我国将面临体制不适应的严重挑战。我国建筑业现行管理体制与WTO规则之间尚存在矛盾,存在不太适应和不太完善的方面,现行的法规仍然不太健全,法治不完善;运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干预企业经营管理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现在加入WTO,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的行为依然存在。此外,我国经济与社会立法滞后、执法不严的状况依然存在,对市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法律规范和法律保障。审批制仍然是重要的经济管理方式,领导批示、行政力量而不是法规在经济运行和管理中仍起决定作用。加上对WTO的许多规则还不太熟悉,对如何按照WTO的规则,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经济管理缺乏经验。因此,加入WTO会对现行的建筑管理体制、现行的建筑法规提出挑战。
(7)由于中外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外国工程承包企业更多的进入中国,将加剧人才的争夺,可能导致建筑领域现有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进一步流失。人才竞争和流失的加剧,将使我国建筑业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受到严重影响。在当代全球经济竞争中,人才是竞争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境外工程承包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不仅与中国企业争夺市场,还与中国企业展开了激烈的人才争夺。外国企业以高薪、出国培训以及优越的工作条件吸引了国内优秀人才与业务骨干。加入WTO之后,中国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企业业务的拓展,包括以商业存在方式在中国境内从事工程承包活动的外国工程承包企业,将需要更多高素质的熟悉中国市场的管理与技术人才。由于外资企业在人才竞争中更具优势,这将导致中国建筑业企业人才流失的进一步加重。
(8)加入WTO,中国建筑业的服务贸易政策将受制于国家外部因素的约束,这就要求制定的建筑服务贸易政策既不违反WTO的规则,又要有利于国内建筑业产业的发展,对此将是又一个挑战。对于建筑业企业,加入WTO以后得到的政府保护将越来越少,企业将凭自身的实力在市场中与外资建筑业企业进行竞争。此外,尽管WTO存在争端解决机制,但多边争端解决的裁决可能会出现不利于我国的结果。再加上我国对WTO的许多规则还了解不够和不深,对争端解决机制利用的经验不足,因此,争端解决机制利用得不好,反而会遭受到损失。还应认识到,尽管GATS构成当今世界国际商务活动包括建筑服务活动在内的国际服务贸易制度的核心内容,但GATS并没有代表全球服务贸易制度的全部内容,因而将WTO看成能够妥善解决所有贸易争端未免过于理想。
点评:面对入世,我们的建筑企业要么是在麻木不仁,要么是在患得患失,或者担心市场份额受到冲击,或者沾沾自喜于政府的照顾,只会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对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可能形成的全新的市场框架、游戏规则、管理体制和企业结构以及经营战略的转换等没有深刻的认识,缺少战略的思考。而这才是中国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软肋之所在。同时,在考虑加入WTO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的机遇时,大多数经营者也只是着眼于国内、国际市场规模的扩大带来的直接机遇,而忽视市场环境和规则的改变对企业经营效益的间接影响,尤其是对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改变、企业完全的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速度的加快等对企业经营效益的间接影响缺乏量化的分析。
分析的结论
中国建筑业经历了近20年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行了全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换,确立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建筑产品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经济地位。我国加入WTO,建筑业又将面临构筑国际竞争平台,迎接挑战,谋求新发展的局面,机遇和压力同在。
(1)中国加入WTO,既是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进入WTO,对建筑业而言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建筑业可以WTO有关建筑服务贸易的规则为依据,重新认识和总结建筑行业及建筑市场管理、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国际惯例”,在现有管理体制、法制和机制的基础上,抓住加入WTO的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加速建筑业的市场进程。由于面临国际竞争的推动,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可以广泛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促进建筑业及建筑市场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和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全新的姿势参与国际竞争,寻求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2)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初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国建筑业的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还在延续进程中,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尚存在诸多问题,技术和管理等总体发展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加入WTO以后,在许多地方和方面将不能马上适应变化的环境和形势,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对建筑业的发展将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此,中国建筑业必须有充分的估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现状,制定正确的对策,既要顺应加入WTO总体趋势,又要有效地保护和发展自己,积极参与国际建筑服务贸易的竞争,要在竞争中不断壮大和发展。
(3)进入WTO以后,建筑业企业市场份额的大小和变化是由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所决定,这些因素包括中国作出的建筑市场准入的承诺、国内外投资的增量、经济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的变化、市场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建筑业竞争能力的变化等。根据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进入WTO以后,对中国建筑业的市场占有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过渡期,建筑业的国内高层份额不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据此,中国建筑业必须增强竞争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对策措施,以便争取时间,抓住机遇,尽快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4)根据WTO关于建筑服务贸易的基本原则和规则,要结合建筑业的发展现状,从发展建筑业的战略高度出发,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定中国建筑业进入WTO的对策,其中主要的宏观对策包括:逐步对外开放建筑服务市场;改革和完善建筑业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建筑业管理法规体系;建立建筑业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实施建筑业产业组织的合理化政策等,主要的微观对策包括:调整建筑业产业组织形态;增强建筑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建筑业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的水平;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等。
加入WTO是中国,包括中国建筑业,融入以WTO为基础的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主流的重要渠道,关系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入方式和进程。充分掌握WTO关于建筑服务贸易的规则、程序和运作机制,了解和明确建筑业的现状、发展环境、自身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相应的竞争能力,深入分析和加入WTO对我国建筑业产生的总体影响,深刻认识加入WTO给建筑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和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中国建筑业就能够充分利用加入WTO带来的机遇,有针对性地做好加入WTO的准备工作,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比较完善的建筑业管理制度,制定出合理的建筑服务贸易政策。通过研究WTO,分析中国建筑业存在的问题,可以促进深化改革,将来自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压力变为发展的动力,不断提高建筑业在加入WTO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选择和实施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增强参与国际建筑服务贸易竞争的实力和能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进中国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点评:美国高盛公司(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说:入世对中国在长期有好处,在中期有好处,在短期也有好处。他预测,到2005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可达到1000亿美元,远远高于改革开放20年来每年占GDP3%至4%的直接投资,而且这一投资将更多地流入到科技产业与服务业。建筑业做为服务业的一个重要产业,无疑将从这里面得到相当多的好处,但任何机遇都只属于有准备的人。中国建筑企业要想在全球经济框架中获得发展,就必须对新的经济环境和这一新的条件做出相应的管理、机制及结构调整。
---- 有空请来建筑师版发表文章
没空也来建筑师版坐坐
特别鸣谢:笑语嫣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