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lanet03c(Conan) 
整理人: fires(2001-12-10 10:29:55), 站内信件
 | 
 
 
宫崎骏对现实发言 
 
 南方周末    2001-11-29 10:30:24 
 
 
 
 
     宫崎骏对现实发言
     《神隐少女》东京记者招待会全纪录
 ★风靡  
 □本版编译 许晓
 
   编前:自1997年《幽灵公主》之后宣称息影的宫崎骏,蛰伏四年一
 朝复出,拿出的是比《幽灵公主》更具现实战斗性的《神隐少女》。宫崎骏
 的票房号召力一如当年。然而,人们更为关注的是,这部与宫崎骏以前的动
 画导演风格迥然不同的电影,代表了宫崎骏思想的何种新方向。宫崎骏在《
 神隐少女》东京记者招待会上的诚恳发言也许能给你一个答案。
 
   《神隐少女》在2001年的夏季由东宝公司发行,首映前在东京小金
 井市的古建筑园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宫崎骏导演在这次记者会上作了长篇发
 言。 
 
 宫崎骏:开场白
   德间书店的社长还在世的时候,曾经想召集日本最好的动画人,制作全
 世界最好的动画,想起这些年的经历,我们也不算辜负了他的期望。 
   在整个电影制作结束时,我曾经独自前往神社求签,签子上写着“残花
 ,旧枝头再次开放”。原来是这样,我心想,虽然力图有所突破和改变,但
 只要导演是我,就不可能像当下的风潮,完全迎合商业需求,那样的事情对
 我是不可想象的。
   每年夏天都会和  美(《神隐少女》女主角千寻的配音演员)般年纪
 的女儿前往山上的木屋度假,当我看见她可爱的面容,就会想,我还没有给
 她这样大的孩子做出过最合适的动画。固然以前也有过这方面的作品,像给
 少女们的《风之谷》和《魔女宅急便》,给男孩们的《天空之城》,但在这
 些电影里,还没有出现这样的角色:他们还没有被生活变得复杂多变,对于
 成人有纯真的服从和崇敬,全心信服父母们教导的古朴道理。这样的孩子该
 是什么形象呢?说实话,我自己的脑子里也不是十分有概念。 
   已经是母亲的侄女带着孩子也来到山上小屋,少女漫画一下子满屋都是
 ,我看了看,内容大多是如何吸引班级男生之类的校园浪漫故事,怎么潮流
 已经变成如此了呢?无论漫画和动画,内容的主要部分都不应该只限于此,
 就像年轻时追求我的小女友,用不需要多少金钱的东西就让她欢喜,制作动
 画也应该这样吧,这才是高明的做法。固然我们是过了幼拙的时光了,可是
 我们不是一样葆有记忆吗?过去的梦想还是能够在那些支撑着社会的成人身
 上找到的,如果你也相信这些事会发生在10岁的女孩身上,你的幻想也就
 是真实的。无论如何,我要重新动笔作画,为了所有的孩子,在没有被恋爱
 和思考打扰的年纪里,让他们拥有童年的快乐。以上这些,决定了我的复出
 。 
   到现在才站在这里召开记者会,我们这次的制作所费时间不可谓不长啊
 。主要原因是完成了九成工作的时候才开始复检,结果一下就推翻了八成的
 既定内容。每周工作室都接到无数的电话,“无论时间多长也要坚持下去啊
 ,哪怕被闪电打中了也要画完,拜托了”这一类的“鼓励”。(众笑)但是
 看着花了三年时间做出来的电影,虽然只有两个小时,也能感觉到其中的厚
 度。
 
 答记者问之一:为何复出
   记者:1997年的《幽灵公主》后,您停笔的时间可真不短,复出的
 想法最开始是什么时候的事?契机是什么?  宫崎:相当长的时间,一直
 在困惑,我还要继续做导演吗?对人类的怀疑在电影里色彩浓重,不停作画
 给身体带来的压力也不小,我质疑自己这种作品还是否应该出现,包含那样
 的倾向。再次复出,一方面是为了鼓起当初合作过《幽灵公主》的伙伴们再
 次工作的热情,另一方面就是上面所说,为了增加孩子们童年的快乐。我还
 是没有放弃过去的理念,尽量有所批判和思考,有所把握,于是就去做它。
  
   在影片开头,有一句话叫“雾的彼端,那不可思议的城镇”,其实这是
 日本七十年代的儿童文学作品。一直想表达这个意象,是《幽灵公主》制作
 前的想法了,一直到现在才化其为影像。小学时许多同学都喜欢这本书,不
 知道读了多少遍,我那时的确无动于衷,所以现在有些后悔,想回过头去解
 开书的谜团。不过改动的地方很多,比如不会在故事里出现超能力少年,站
 立在地震后毁灭的东京废墟上之类,那样的话,就很像大友克洋的东西了(
 众笑)。承接书里的情绪的地方,只有在电影的结尾,女孩不知为什么又回
 到了那个神仙的澡堂,看见那个曾经感觉可怕的婆婆安静地站在门边。
   记者:《幽灵公主》之后关于您的身体情况的报道很多,幸好您没有因
 此而引退。那么以后是否还会一直创作下去?
   宫崎:身体不如从前是个事实,毕竟已经六十岁了,到深夜时脑子就自
 动罢工,怎么休息也难免有糊涂的感觉。最大的问题还是寻找一个可以放心
 的接班人吧,没有精力全部监督却又不能不事事过问。我现在才算是明白黑
 泽明当时的心情,在《乱》中安排了李尔王这个角色。不是不想放开手中的
 权力,而是国王一旦成了老王就难免可笑哀愚。只要还有力气,还有干劲,
 就会一直制作电影,不知道这是喜剧还是悲剧,我想黑泽明导演当初的心情
 一定也是如此复杂。
 
 答记者问之二:人物性格设计
   记者:电影还未被大家看到之前,你能预计观众的反应吗? 
   宫崎:不知道,这真是完全不可控制的。这一次的电影里,并没有画出
 一贯被大家喜爱的、一眼便觉得可爱活泼的形象,因为我想换一种创作方式
 ,让大家看见并不太美的小姑娘的故事。柊瑠美固然是个美少女,可是包
 括我在内的大家,初次结识的那个小女友都未必一定漂亮吧?可是还是一样
 的可爱呵。(众笑)就是要给大家这样的感觉:一见之下不过尔尔,发展下
 去觉得“还是有些可爱”,最终历经千山万水走到她身边,发觉“啊,原来
 她拥有这样的魅力”———大吃一惊而记忆深刻。 
 
 答记者问之三:制作细节
   记者:为什么选择“现代”作为故事的背景呢? 
   宫崎:毕竟还是活在现实里的人多嘛。可怕的是活在“现在”太久了,
 人会变得麻木,有时忘记了来时的道路。也不是说这样就不好,可能是没有
 太多人会适应想象里的生活吧。我一直没怎么对现实发言过,不过身边的人
 总是七嘴八舌,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现在该轮到我说话了吧?(众笑
 ) 
   虽然一直是想做这类女孩形象的动画,可是制作出来后我还是吓了一跳
 ,看起来这个女主角实在是太虚弱了,完全不是“那乌西卡”式的人物。不
 过电影当然不仅是表达她的无力感,大部分的篇幅都在讲述她如何振作和学
 会奋斗,也因此使整个影片的长度超过了预计。 
   记者:为了做这个电影,有特地去找些孩子来聊天沟通什么的吗? 
   宫崎:从来不特地去生活里找原型角色。每年都会有两三次和孩子专门
 呆在一起,每次大概两三天。虽然不知道孩子一定会怎么想怎么做,但只要
 耐心和爱护地揣摩他们的心理,也可以让他们对剧中人产生亲近感。 
   记者:用这样充满古风的建筑物做舞台背景,好像是想做一次日本古建
 筑的导游呢。
   宫崎:现在已经很少有这样的建筑了。在我孩提的时候,东京被空袭之
 前,在街角的某个地方或者能发现古代的遗留,在电影里这样安排,是出于
 一种个人的怀旧情绪吧。有时我一个人独自留在公园里,就要关闭了,我却
 一人指点着看太阳缓缓落下,再下去,就几乎要流泪了。(自笑) 
   一直以来,这里(日本古建筑园)如果要开设分部,吉卜力工作室就会
 尽微薄之力稍做帮忙,为它印制商业广告,制作图册出版,关系亲密。我认
 为经济实体和文物单位之间的互动很重要。  记者:影片里大门缓缓打开
 ,那是用的CG技术吧? 
   宫崎:不,全部是手工制画。是啊,这是个动画技术年代了,一切都可
 以靠科技来轻松完成,可我就是个不喜欢搭顺风船走路的人。(众大笑)始
 终不明白为什么很简单的地方也一定喜欢取巧,画面的明暗,还是由人来控
 制的好。看起来技术使人自由,其实分业过于精细,很容易使独具匠心的制
 作变成流水式的生产。CG后面还跟着3D技术,然后便不由自主地向迪斯
 尼的风格投降了,这就是大家想要的结果吗?泛滥的、国际化的制作,所谓
 合乎国际口味?所以我在拍摄制作初期,就向工作组发出了“不要3D”的
 宣言。基本的绘画技术是动画制作者永远不能抛弃的,当然,也不是全然不
 要技术,像波浪之类处理不完美的地方,可以让CG部派上用场,一般情况
 下,做美术的人,最好不要碰电脑,关于数码制作,3D、CG可以专门设
 置一个映像部,经过绘图定型的作品被最后送来接受处理,两方面的工作不
 能混淆,正如电影里的那句台词,“一旦伸出你的手,就请你完成它吧”。
  
         上图;《神隐少女》海报
     下图:面无表情的虚弱少女代表宫崎骏的新思想 
  
 
  ---- 发光基因说:“要有光!”于是,萤火虫就发了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