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bzj(一知半解)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1 00:01:46), 站内信件
|
分别亦非意——初悟《六祖坛经》(67)
☆☆☆个人意见☆☆☆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
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
玄觉禅师先从天台宗的止观法门修,后来因为看了《维摩经》明心见性。止观法门就有很多的内容,但这里玄觉禅师是看了《维摩经》开悟的。《维摩经》是以家的居士维摩为中心人物的。所以在家修行的居士这部经可说的一定要看看的。玄觉禅师怎么从《维摩经》开悟的就不得知了。六祖的弟子玄策来访,谈话中了解到玄觉禅师说的很合佛理。这正是机缘来会。
[策云:仁者得法师谁?
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
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
曰:愿仁者为我证据。
策云:我言轻。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受法者。若去,则与偕行。]
这段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虽然玄觉禅师已经开悟了,但没有证明,还是不行的。所以即是想“无师自悟”也应有师傅来为你证明才合佛法正宗。这有衣钵相传的意义。威音王已前#盖威音王佛乃过去庄严劫最初之佛名,故以之表示无量无边的久远之前。#这里也引出玄觉禅师来参六祖的机缘。也说明六祖是衣钵所传。
[觉遂同策来参。绕师三匝,振锡而立。
师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
玄觉同玄策来参六祖,玄觉绕师三匝,振锡而立。#即对尊者或佛塔,向右旋绕三周,以表仰望之诚。#这本来是很合礼数了,但六祖对玄觉说: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
我们先来看看这下面的一个公案。
#碧岩录第三十一则(大四八·二三六下):‘麻谷持锡到章敬,绕禅床三匝,振锡一下,卓然而立。敬云:“是!是!”谷又到南泉,绕禅床三匝,振锡一下,卓然而立。泉云:‘不是!不是!”谷云:“章敬道是,和尚为甚么道不是?”泉云:“章敬即是,是汝不是。此是风力所转,终成败坏。”’#
可以看到同样的礼法所得到的回答不一定是一样的。所以说玄觉当时礼拜六祖虽然礼数上没有什么不对。但自心中还有“物”在。(这点可以参考以前说的法达僧的故事,有我罪即生——初悟《六祖坛经》(56))所以六祖就说玄觉生“大我慢”。#由此所执之‘我’而形成憍慢心。#即可以说是玄觉的肉体行了礼,但心中没有。所以六祖就说“玄觉啊,作为佛家弟子有三千种威仪,八万种细行,你怎么就没好好学,这样无礼,你是哪里来的和尚啊,有这么大的娇慢之心。?”
[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师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
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
师曰:如是如是!
玄觉方具威仪礼拜。须臾告辞。]
玄觉回答说:“生死的事大啊,我要尽快求得解脱啊,岁月不留人啊,要快啊!”言下之意就可以说是,礼法那些小事不学也罢了。
六祖回答说:“为什么不取体会事物的本质是无生无灭的道理,以明了无常迅速,得无生无灭啊?”
玄觉即回答到:“我可以体会事物本来无生无灭的法理,明了本来就没有快慢之别。”
六祖马上就说:“就是这样啊!就是这样啊!”言下这意就是说:“是啊~是啊~事物本来无生无灭,怎么来‘生死事大’?明了本来没有快慢之别,怎么来‘无常迅速’?”
玄觉这下就放心了“我慢”之心,具足威仪地参拜六祖。如是才得六祖证据。
这里有一点是行礼和念经一样,要口念心行。
[ 师曰:返太速乎?
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
师曰:谁知非动?
曰:仁者自生分别。
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
曰:无生岂有意耶?
师曰:无意谁当分别?
曰:分别亦非意。]
玄觉得证后就说要回去了。六祖就说:“怎么就这么快走啊?不多留点时间?”
玄觉禅师马上就接上了:“我本来就没动过,没有来也没有走,怎么有‘这么快就走’之说?”看这机锋又打起来了。
六祖就说:“你说没动,你是怎么知道的?又是谁知道没动啊?”
玄觉禅师说:“是大师你自己生分别之心啊。”言下之意:我本来就没有动,你要去明白我动了没,你就自心起了分别心了。
六祖听了就说:“这很好,你很能理会无生无灭之佛法大意。”这看上去是在夸奖玄觉实际上这还有一招的。
玄觉禅师说:“既然是无生无灭了怎么还有什么佛法大意在?又怎么有这理会佛法的思量在?”要是没悟的人一听六祖都说自己得佛法之大意了,还不开心死了。认为自己得法了。却不知道这下就着了法相了。玄觉禅师没有上六祖的当,马上就把自己法也空之心说出来。
六祖大师:“要是没有思量,没有佛法那怎么作出决定,谁来明见一切呢?”这里六祖担心玄觉会落顽空。着于空相,沈空守寂。所以有这样一问。
玄觉禅师当下就回答:“思量亦非思量。起分别心即不是佛法大意,思量即不得,从真如本性生一切。”这里要说明一下的,这意字在这也有多层意义,也可以作思量解,而分别就是
#思惟量度之意。又译作思惟或计度。即心心所法对境而思惟量度。#所以玄觉禅师的回答是:“思量非思量”这要展开的话就要说很多了。
但可以看出玄觉禅师不是着空相的,是明了“空非空”的法理的。
[师曰: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后著《证道歌》盛行于世。谥曰无相
大师。时称为真觉焉。]
六祖听了玄觉禅师的对答就为玄觉禅师证明了。玄觉禅师即是后来《证道歌》的作者了。
(待续……)
注:本文中[]中的是《坛经》中原文。释:()中的是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中的原文。解:()中是大鑑禅师法宝坛经述旨原文。##中是参《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因释()解()文过多,不再随文贴出,想参考者可来这http://fxys.xilubbs.com/
看同标题的文章。
【玄觉】【止观】【方等经】【威音王已前】【三匝】【右绕】【麻谷振锡】【大德】【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无生】【分别】可来这http://fxys.xilubbs.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