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体育运动>>● 武术与搏击>>世界搏击>>截拳道>>介绍截拳道名家肖峰老师《习武指南录》

主题:介绍截拳道名家肖峰老师《习武指南录》
发信人: shiva(龙战于野)
整理人: doghouse(2003-06-22 10:49:03), 站内信件
习武指南录          肖峰 
这是几例真实的事例:青年赵某,与其弟共同经营酒店,生意十分红火。一日数名打手前来寻衅滋事,搏斗中兄弟二人受伤,酒店生意被毁。 电视报道,某大学数名大学生被社会青年勒索财物,大学生都不敢反抗,乖乖地交钱;另有报载,上海某中学数百名学生被几名小青年敲诈,学生也是绵羊般听话,没有自卫的勇气;还有某城市两名警察在抓捕一小偷时,被反抗的小偷用刀捅死一人;打工青年王某说,没有自卫的能力,工资发到手里都不一定是自已的,因为到了发工资的时间,就有一帮歹徒来要钱,稍有反抗,即被痛打,只好老老实实交钱。还有众多的现象,都在给善良的人们敲响警钟:现实社会并非市外桃园,当一个人突遭不法侵害时,必须具备抗暴自卫的能力!不法分子并非铜头铁臂,只要拥有一定的格斗技能,加上智慧的配合,就可制止犯罪、捍卫尊严,保护自身生命财产的安全。 
说起练武,有人会说,这要从小练起,年龄大了基本功不行。有些求学者,花费数万元,四处游学数年,可是连不会武功的人都打不过。还有人自学了不少,四处遍寻“秘笈”,自练感觉不错,应用手忙脚乱,只会胡拚乱打,买了一大堆书却如有药无处方、有车无汽油般,成了“图书收藏家”。 
  时间是宝贵的,金钱也是来之不易的。如何使自己掌握高质量的、具有强大实用威力的实战功夫?如何使自学扬长避短,获得最佳效果?下面我们来共同研讨。 
一、学以致用。学武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抗暴自卫。同时,有高精的武功,有时可树立威信、慑服对手,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如某大学学生,在晚会上表演了自由搏击等,以致学校几千人都对他畏惧三分,同学间发生矛盾激化时,他去立刻就平息了。如果他是花架子,恐怕也没人怕他。就象—个国家必须有强大的军队一样,你有武力,不打,对方都不敢欺负你!可是有很多人习武数年,只是自欺其人,如同不下场的“球迷”一样,说起理论头头是道,谈起内功口若悬河,长期处于低层次却自我陶醉、夜朗自大,练得吃苦又有恒,可是所练的内容不能本能快速地应用于实战,能用的精华他不识货,不能用的东西却因神秘、奇怪使他埋头死钻死胡同,直到有一天被小痞子揍个鼻青脸肿方如梦初醒!你所练的高级功夫,是否真传?能否应用于剧烈的混战?真传的实战武术都有一整套由浅入深、系统完整的训练方法,使你每一天、每一小时不断进步,直至你彻底掌握、达到李小龙所说“无法”的境界。 所以说,实践出真知。对自己所习内容要进行反思, 以尽早踏上习武之正途。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拥有超强战斗力的真“武士。 
二、择师。武谚云“徒访师三年,师访徒三年”,讲的是真传武功须授予忠诚正直善良之人。而徒弟为了避免误入歧途,也必须选择德高艺精的老师。过去杨露禅学武,花了数百两银子拜了几个师傅,结果功夫没学到,还差点卷入官司。现实社会己不可能让人用长时间去考察,但辩伪识假仍十分重要。首先要明确是否能学以致用,其次要实践了解,从而获得客观真实的答案。 
三、质量观念。“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部分人都被“热闹”(人多、吼声震天、场面大、影视特技、小说艺术等)所惑,而“门道”(真功夫)往往是朴素、形简意深的内容。搏击武道形式众多,如不同的汽车外形 ,实战武功精髓有如发动机,要想得到高质量的搏击功夫,就必须注重其实质,而不迷其外形。不论什么武道,都要用正与侧的攻击,都要用人的本能反应去应用,都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提高人的运动能力。精练这些核心内容,就可使自己走向成功。 
四、精品意识。《水浒》中的九纹龙史进,家富好武,拜了七、八个师傅,可只会使中看不中用的花棒,实战时叫有真功夫的王进一棍打倒。后在王进亲传真功的条件下,半年之内,十八般兵器、马上马下样样精通,其后与二龙山来人交战,史进一人生擒两名头领!李小龙宗师说“最好的教学是一个一个地教”。李小龙、成龙、李连杰都是老师手把手教的结果。常言道“中用不中看,中看不中用”。中看的是皮毛花架,中用的是看家本领!为什么练武数年却打不过获“精品式”教学数月的学生?原因就是高质量的武功一要老师真传、二还要让每一种技术让学生彻底掌握为止并指点其应用变化。而习肤浅武功者,仅仅在耐力、功力、基本功、乱打硬拼或错误的技术上下功夫,故练得久水平却没有提高。故重质量不能重数量,重实质而不能重形式,如此方可登堂入室。 
五、高效原理。现实社会每一小时都极其珍贵,每个人必须努力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获得高水平的实战能力,并不需很久,精华是浓缩的,在条件具备情况下,三个月之内,完全可以达到本能应用武技、以威力强大的拳脚重创来犯者的效果!多数人知道,很多名家习武都是数年、数十年,若说几十天,几个月练得很能打,他们必会说是骗人的。这里我们看一下这样的几个例子:我们知道,成为一个全面的电脑工程师要几十年,而学会操作、收发邮件却很快能掌握。学英语要十几年,可是一农村老婆婆每天可用英语与外国人讨价还价卖她的工艺品。她也是学会了与她卖东西有关的少量的实用的英语。同样,追求自卫,练得能用、能打就行了,一切练习紧扣这个中心,而与此无关的空翻、费时间的表演性质的东西都不需去练,有些需长时间练成的功力可自练,这样短期高效,就节约了时间与金钱。拳谚云“学拳不习打,临阵少方法”,现在我若精熟了“方法”,就更明确了那些是需要练的、与实战紧密相关的内容,那些是无关、但也属于武术的内容,这样求专精,就会超过习得广搏而不精的人。 
六、安全实战。现在有很多人学散打数年,但多数是乱打硬拼,双方都受伤。原因就是没有循序渐进地逐步过渡到实战,学了几下拳脚就与对手对攻,攻中不能防,防中不能攻,攻击无变化,防守反应慢,更不能作综合防御,你把我鼻子打破了,我把你耳朵打聋了,如此打一次就不敢再练了,只好自练,自我陶醉,一旦自卫还是无信心。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还是要老师指导,全面系统地练习。就象骑自行车一样,教的人先扶住后座,让习者骑稳,骑者会了,就松开手,指点几句,最后骑者可以把车骑上街,就是学会了骑车。习武亦同此理,学生在自由实战中成功用上了所练的攻防技艺,就自然会表现出好的战果,就是掌握了这门技艺。 
七、自学述真。由于条件限制,很多人只能自学。可是不少人花钱购书众多,却难以学以致用。不能在自卫的混战中本能用上。这有几个问题: (1)书,有它的结构,书上密密麻麻,泛泛而论,所以象小说一样,看了就忘了。自学,无老师当面纠误,无人陪练,故不能太复杂,而应以简明、直接为主。武谚云“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精华总是很少的。例如,《强力踢技》一张图就让习者学会腰力向脚传递的过程;两张纸、三个原理(抢踢、原位出击、边门反击)就可代替几百幅图,习者记住这个原理,自卫时抢先起腿击敌,一阵猛踢,就可击败来犯者!《强质搏击》一张纸、五幅图,习者就可在一月内将步法练得如猫般轻快;故自学练踢、练全身肌力、练攻击技巧就容易成功。而练复杂的两人对抗、防守反应就难以成功,书上实战的情形可列举厚厚一本书,但不能转化为你自身的能力,则一切都是空话。(2)功力与应用。不少自学者埋头苦练一些功力性内容,可是仍不能取得好的应用效果,武谚云“功力为质,技术为用”,有力不会用,力大难取胜。只有学以致用,练习向应用过渡的技术,才能将功力派上用场,仍以《强力踢》为例,练出了踢的威力,还要练活用踢技,如能在进退中快速踢中目标,自卫中就可击中对手,就达到了应用的目的。(3)恒心与毅力。有些人买书只顾看图新鲜,练几天就厌倦了。这样自学就难以成功。如果教材设计合理,则全书形成一个整体,如《踢》有计划指导每周练习内容,完成这些内容,就象上搂梯一样逐步提高技艺,就得到了书之外的东西,合理的教材如过河之船,坚持练习,就容易自学成功。 
总之如李小龙宗师所言“知道是不够的,一定要应用;幻想是不够的,一定要行动”。行动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自己所习是否有成效?应于实践应用中找答案。如此,则可尽早踏上正确的武学之路。来信寄:[email protected] 

--------------------------------------------------------------------------------



----
   
伤痕——男子汉的勋章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