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hiva(龙战于野)
整理人: yxguojz(2004-06-04 12:41:16), 站内信件
|
人们在关注散打运动的时候,多将目光投向比赛的运动员。人们指责散打的技术现状时,也多将批评指向运动员。
20年来散打运动的发展,确实使散打技战术水平提高了一大块,如果将20年前或10年前散打比赛录象带和今天运动员的相比较,大家会发现水平是不在同一档次上的。但同时我们不能不面对现在存在的事实,目前的散打技战术水平仍然是中档次的。
如果强行对20年散打的技术发展作一阶段划分的话,可以这样来切割:78-87年,散打技术的成熟期,当78年开始散打试验的时候,许多运动员和教练甚至不知道散打怎么打,用了十年的时间,逐步完成了散打技术体系的构建,但由于没有专业运动队,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仍然很低。从8 7年开始有了全国锦标赛后,专业队开始组建,以前卫队高美涧为代表的一批教练开始探索散打项目的训练体系,从而使比赛开始进入技战术结合的阶段。这一阶段持续到9 3年的第七届全运会,由于有了全运会的金牌,各省市开始建立了自己的专业散打队,运动员全面开始系统的散打训练第七届全运会不但展现了散打的技术,更展现了散打的战术,同时更重要的是运动员的体能优势也更加突出。从七运会至今,有一名运动员是一定要写入散打的发展史的,他就是浙江队的尤邦孟,尤邦孟是散打发展2 0年间呈现的一个天才,一位公认的天才,但是由于缺乏宣传,能知道他的很少,尤邦孟无论从技术、战术到体能都是完美的。从他第一次拿冠军那天起,在他比赛的级别中,别的教练和运动员只能讨论谁拿第二名的问题以及与他比赛时如何不受伤的问题。在八运会的决赛中,尤邦孟除了拳法和腿法大显神威外,在两局六分钟比赛中连摔了亚军1 8个跟斗。
回过头来说说今天的散打现状,除了个别运动员的技战术表现比较优秀以外。大部分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不尽人意,突出表现有两点:1、基本技术和技能欠缺,比如5 月29日散打王争霸赛河北队的运动员,河北队的拳法腿法都不错,但就是莫名其妙地被对手摔到,仔细观看比赛,河北队的步法有问题,拳谚说得好:先看一走步,再看一出手。只要步法存在问题,所有技术的发挥都会有问题。论坛中许多网友说到的拳法问题就是中国散打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散打运动员能真正打出有威胁力的后手直拳的选手极少,安徽队的吴松录取得了今年全运会预赛9 0公斤以上级的冠军。在去年散打王赛对安虎一战中,以他的技术和体能,完全可能战胜安虎,但就是缺少后手直拳,丧失了多次机会,痛失比赛。技术不完善,是目前的基本问题,但这个问题还比较好解决。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运动员上场比赛头脑不清楚,在场上比赛,除了拼,不知道怎么打。运动员头脑不清楚,说穿了就是一个训练问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主要反映在教练的水平上,目前有一个现象,就是一个好教练能带出一批好运动员,比较突出的有内蒙古的赵学军、山东队的翟寿涛江苏队的于万岭、北体大的管建民、浙江队的尤邦孟、陕西队的张根学。这一批教练包括老一辈的北体的夏柏华、朱瑞琪;武体的曾于久、李建平;上体的赵光圣他们对散打技战术的完善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在这一辈人身上,也集中表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对散打理论的理解仍然存在问题,武术界的理论层次不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散打界尤为突出。到今天止,仍然没有一篇象样的文章能发表在体育界以外的理论刊物上。我读过许多所谓的武术论文,评价只有两个字:“失望”。
当前散打水平的提高,不是一个口头议论的问题,而是一个急迫的现实问题。许多网友包括社会上的许多人寄希望用传统武术来解决,回答是三个字:不可能。传统武术很好谁也不能否认,传统武术上不了今天的散打擂台,这是被2 0年散打发展证明了的铁的事实,不可能也不会有人能翻得了这个案。传统武术拆拆手、打打架还可以。中国练武术的人与骑自选车的一样多,但能上擂台的和能参加赛车的一样少。开桑塔那在街上行驶和参加方程式赛车完全是两回事。2 0年来,我所看到和听到的民间武师挑战专业运动员(普通专业运动员,不是前八名水平)结果都是一样的,在20秒内被击倒。活人不该说死人,但论坛上有人说,这里不妨带一句,王选杰活着的时候也从来没有赢过任何一个专业运动员。
散打发展的问题只能通过散打自身的发展来解决,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道路。当然这里需要我们的优秀教练变得更优秀,除了技术的优秀以外,最最重要的是理论上要优秀。
----
有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她在远方等我
那里有天真的孩子
还有姑娘的酒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