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ampo79(小落)
整理人: sayrainly(2001-12-05 11:25:48), 站内信件
|
新闻拍摄编辑新思维
随着新千年的到来,媒体的可视性透明性以日俱增。新闻报道
在坚持舆论导向的同时也给我们电视媒体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以现场感受去力求受众所要求的可观性。我们必须抛弃旧的思维定
势,从单一化、表面化的拍摄中解脱出来,用创新思维对简单的新
闻频幕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的报道。
撞击视觉:从镜头冲击力导入
撞击视觉就是从拍摄景象中心从远而近的快速靠近和定位,不利
用推拉而大幅度跨入视觉,急而稳,从视觉神经感受,受众可以更多,
更深的接受摄入物体直至影响整个视觉效果,引起受众注意力的集中。
一般可用于新闻背景材料不足而现场重返。作为编辑的图象,可以更
加生动鲜明,如临其境。
例:与执法部门突击检查进入某地点时候可以以跟踪的镜头出现,虽
然画面摆动,杂乱,但现场感觉十足,有的甚至可以加以一定程度的
震动,表现场面的紧急。
感受视觉:透过情感引发共鸣
文字不可带有偏向性,而电视新闻采写的另外一个主要的拍摄
活动,则可以利用丰富的镜头表现手法,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强
调某个细节,或也可以缓慢的推拉,有意识的停顿,大量的同期声
效果以及局部的大特写等等来表现镜头所带来的情感。所谓感性思
维,就可以带来一些产生感觉的思维感染受众的情绪。当然此表现
手法只是为了做好新闻工作而做,并非误导受众心理以及视觉感受。
例:某假冒名牌产品被查获,与执法部门插口的伪劣货品与整牌货
品作画面比较时,可以刻意歪斜伪劣产品画面,甚至可以手动白平
衡,把画面改为冷色调,从而加强两种真假物品的对比。另一方面
也可以加深受众对伪劣产品的厌恶情绪。
形象视觉:定位形象在镜头中的表达
作为中国新闻,对所有国家机关单位的报道形象,当然就是从
正确形象出发来塑造。几乎老百姓的眼里执法者的形象高大,违法
者形象委琐等等。所谓的动态思维就是在变动中思考问题,根据不
断变化的环境和条件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向,对事物进行调整控制。
单一以“党的喉舌”出现的时候,我们绝对,并且很有必要的
为执法者者们塑造起一个高大,威武的形象,为党政要员塑造起一
个刚正不阿,严正廉明的形象那么,俯拍,仰拍,侧拍便是这么一
个很生动的发挥效用的结果。 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繁荣富强,
、利国利民”的社会氛围。 这也是三个代表的指引下的正确导向
切记,这不是马屁。
旧法新用:传统的,对称的保留与创新视觉
拍新闻不难,拍好新闻就难,拍好的党政新闻更难!一层不变的
座位形式,长方形或半圆形会场如何拍好整个过程?这不是一单容易
的活。专家推荐,会场最好带三角架。以便于应付不变的而不同座位
情况的会场。有的临主席台前有十米宽的护栏,不能向前一步,这时,
任您的肩膀多宽多厚,也保持不了那种特写镜头的地震式抖动。所以
常用脚架是有备无患啊。
会议,当然有在场的最高领导,例:假设十一人坐主席台中间一
个书记一个市长,那么最好建议两人各自一特写,一偏左一偏右,出
现在编辑画面的时候才不至于视觉有同轴的错觉。在安排两人特写后,
当然是左二个,右二个,左三个右三个的给完镜头,但每一个对称镜
头切勿同向。这样是以对称形式出现,方法老套却很受用。可以起导
首尾对称呼应,让受众视觉感觉平衡。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产生一
些镜头的跳轴等状况。
长期以来,我们的新闻报道局限于固定的模式,或者是肯定报道,或
者是否定报道。其实,电视新闻的采写与拍摄编辑一样重要,相辅相
成,缺一不可。做好文字与摄像的配合与沟通同等重要。总之,我
们的工作便是做好全面、客观、公正报道增强了舆论引导效果。
最后,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意见,但一笔一画动起来,便是最真挚的
沟通。我言简陋,但字字用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