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aiyijiao(haiyijiao)
整理人: rainny(2002-02-01 09:26:15), 站内信件
|
全程游记转摘自www.haiyijiao.com
9.25日 北京
十点多便到了北京,自己游历了很多地方却从来没有来过首都,小时候母亲总是告诉我只有当大官才可以去北京的,便一直很努力读书,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当大官,也能去首都,这时想来不禁有些好笑。
出了北京站,先去售票窗口买好了后天去嘉峪关的车票。当我背着沉重的行囊走出天安门东的地铁东站,一座不是很起眼的城楼映入眼帘,这就是天安门吗?我在心底问自己,当确信之后心中掠过一丝失望。想象中的天安门应该是高大雄伟的,而眼前的城楼是那么不起眼,或许是自己小时侯在心中已过于夸大了她的形象,生活中很多时候不也是这样吗?这种失望的情绪并没有影响自己太久,广场,纪念碑,热情而喜乐的人群,讲着各种语言的老外都让我叹服首都的气派。在广场拍了很多照片(后来在敦煌才发现自己装胶卷时一直犯了一个错误,前面拍的几卷都报销了,浪费了许多表情)。行囊终究是沉了一点,便匆匆在广场边找了一个旅馆。旅馆是一个二层楼的四合院,我要了一个单间,象个小阁楼,比我想象中的要好。服务员很热情,或许比起下岗,这份工作对她们来讲很满足了。吃了午饭后洗了个热水澡,轻松了许多。本想躺下休息一会,没想醒来已是晚上6:00多,两天的车途劳累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出门坐地铁去了王府井大街,比起温州的五马街要大气多了,晚上人很多,老外也多,本想去跟他们练练口语,但终究没有鼓起勇气,回来时便绕着城隍根转了一下,那人比较少,自己凌乱的思绪也似乎宁静了许多。那些古城楼静观着世态的兴衰而我所动,或许也是一种宁静吧。
9.26日 北京
整整一天都在北京城里瞎逛。上午去了一趟故宫,草草溜达了一圈,好象没有太大的感觉,便找了几个老外聊天,沟通起来还是有些困难,看来真的要把英语好好学学。游完故宫便坐车去了中关村,到处都是卖电脑的,本想去拜访一些同行,但也没什么心情便作罢了。倒是在太平洋电脑城门前参加了一个瑞星电脑的新品发布会活动。闲着没事就上台去参加了他们的一个游戏,本来上台的人只有我一个没有答出问题,但由观众评最佳表现奖时观众却给了我最热烈的掌声,意外的获得了一套《365学英语》的软件。如果那天下午你也在的话,也许你还会记得那个戴眼睛,穿牛仔的小伙子,那就是我。我也要感谢你给我的支持。
然后去了仰慕已久的北大,一个人沿着未名湖静静地走着,别的同学无法从表面看出我的不同之处,可我知道自己已不属于他们。我已经远离了这种书声朗朗的年代。不知道自己今天这样长久的游荡在北大和清华圆里是为什么,是给自己一种安慰还是试着去寻找那个远去的梦?金秋的北大校园是美丽的,那些莘莘学子无疑是幸福的。也许在这里他们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短暂的,但100年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却会让他们受用一生。
9.27--28日北京--嘉峪关
A又一次踏上列车向北飞奔,车轮与铁轨经历着瞬间相逢又瞬间分离的痛苦。掐指一算出来也有五天了,过的挺快的,真怕就会这样一眨眼便到了归途的时候而自己依旧一片茫然。
下午时分,列车已经行驶到了山西大同境内的黄土高原。山不是很高,视野很开阔,倒象一个个的小土墩。与京都的繁华相比,这里人烟已非常的稀少,老半天才会看见一个村落,而大多也是土房子。衣衫褴褛的村民参行其中。少有的平地里也没见长什么庄稼,山上也只是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枯草。看来土地相当贫瘠,倒是偶尔可见的一些黑黑的小煤窑还能让人嗅到一些繁忙的气息,但那也是以满天飞舞的黑烟和无数廉价的矿工的健康做为代价的。仅仅半天的时间我见识了都市的奢华和这里的贫瘠,反差是如此巨大。“这个世界有些人拥有太多,有些人却一无所有”这句歌词在我脑海里久久萦绕。也许在这些老乡的意识里并没有太多的不平,他们祖祖辈辈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辛勤耕作,生息。大概他们是幸福的,不用去计较太多的厉害得失,不用去叹息人情冷暖。丰收了,他们欢呼,儿子出息了,他们喜乐,直至在微笑中回归黄土。而天堂里的世界也许会是由他们来主宰。
B本来坐这趟经过内蒙古的车是想看看美丽的草原,以亲历一下“风吹草地现牛养”的美景。可在沿途内蒙境内除了站台上的站名加了一个蒙古语的标识外,其他的好象差不多。听当地人讲这一带已经基本给汉化了,大面积的工业开发和沙漠的侵蚀使草原基本上退化得差不多了,要看草原的话得从呼和浩特开车几百公里去东边的锡林格勒草原。我不禁想起祖国大统的问题来,如果大统是以民族特色的消亡为代价的话,对少数民族来说似乎有点太不公平了。
C列车早晨的播音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抬起头望望窗外,应该是宁夏境内了吧。一看已经七点了,天才刚蒙蒙亮。窗外下着小雨,那些贫瘠的土地在贪婪地吸收着雨水,它们实在太渴了。一望无际的荒地,连草也没看到几根。荒地里有田埂的形迹,看来气候好的时候,当地的农民也会抢着种上点什么庄稼糊口。真的无法想象,当我们每个人在为自己的前程奔波时,却有那么多人以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生活方式在活着,而我们却一直认为全世界的人都在跟我们争抢。
广播里讲中国队昨晚客场1:0赢了阿联酋,真是过瘾,看来出线已成定局了。运气来了,真实挡也挡不住。
D在宁夏与甘肃交界处便是腾格里沙漠,铁路两旁已被人工的绿化带所包裹,只有远远的才能看到白茫茫的沙漠。天气有些昏暗,看不太清楚,只能感觉到无边无际的。那些铁路工人真是很伟大,“沙漠也能边绿洲”在这里不是梦想。偶尔远处还能隐约看到沙丘的轮廓,荒凉而寂静。大漠、落日、孤烟,脑海中浮现这样一幅壮丽的景象,可眼前的沙漠却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过了腾格里沙漠,火车便行驶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上了。河西归汉以后,内地通往西域的印度、伊朗、西亚以及欧洲诸国的通路被打开了,中国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中国特有的丝绸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西方的音乐、宗教以及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也从此传入中国。人们把东起长安(西安),联络亚、欧、非三大洲,遥遥数千里的交通大道称为“丝绸之路”。山丹、张掖等都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铁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戈壁在维语里面是“不长东西的地方”,都是砂石地,稀稀落落地长了一个个枯黄的草团,偶尔竟然还能看到一些人在这样的戈壁上放牧,羊群的规模都不大,看来不是他们的主业。在一些市镇的周围也能看到一些良田,种的好象也是水稻,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个生活的群体,而连接这些群体的便是茫茫的戈壁和那仅有的一条铁路和公路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