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海外华人>>网友创作篇>>网友作品>>燃亮火柴----lczuknow>>忽然想到古典音乐

主题:忽然想到古典音乐
发信人: lczuknow(金陵二少(火柴))
整理人: cherry_1022(2001-12-03 07:46:45), 站内信件
    在音符面前,文字总显得苍白无力。~~

  当贝多芬用尽全力扣击命运之门时,我倚在门边,闭着双眼。
  凶兆性的四个音符,以及低一个音阶的覆奏,揭开了命运悲剧性的面纱。
  C小调有一种淡兰色,充满不安定和忧郁的节奏。
  在与橙黄色,明快、自信的C大调的对抗中,逐渐被压制和覆盖。
  贝多芬的NO。5交响乐,与命运的搏斗以胜利凯旋而告终。
  喜剧是把美好的事物放大了呈现给大家;
  而悲剧正好相反,将美好的事物撕碎了给大家看。
  喜剧在笑声中让心灵有一个栖息之地,而悲剧用泪水来洗涤心灵。

  现实世界中,悲剧和喜剧在不停地启幕和谢幕,让我目不暇接。所以,有时候,我宁可选择紧闭双眼,支起了双耳。略过眼光穿透不过之处,转而倾听其低声细语。~~

  那些奇妙的小蝌蚪啊,尾巴轻颤,如流星般,划过亘古不变的广裘宇宙,在我的心灵底层,掀起阵阵涟漪。~~
  在音乐面前,我卸下了所有的妆,回复到洪荒之初,赤身裸体,匍伏在缪斯神的脚下。~~
  音乐,在受伤的时候,舔干我身上的伤口;在寂寞的时候,填充我空虚的心灵;在快乐的时候,见证我的笑容。

  前年的时候,开始对古典音乐着迷。
  断断续续地听了些不同大师的作品,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到新古典主义,印象派到唯美派到现代派。
  其中最感兴趣的竟然是印象派的音乐,如同喜爱印象派的绘画一样。
  音乐中绘出的那些温暖的色块,重重叠叠山,弯弯曲曲径,浑似江南画。
  记得最早听的是德彪西(Debusssy)的《牧神之午后》(prelude to the Afternoon of a Faun),标题取自玛拉美(Mallarme)所写的一首诗:

牧神:一位纯洁、敏感、热情的神只---破晓时在林中醒来并竭力回忆他在前一个午后的经历。是否他自己就是受到那些金黄洁白的,非凡地温柔和宽怀的山林川泽女神拜访的幸运儿?或者那仅是一个幻象留存下来的记忆,其实质不会多过他自己牧笛所发出的枯燥无味的音调?~

  音乐中明暗的色调变幻,暧昧不清的骚动,双簧管、竖笛和竖琴累积的兴奋,当半音阶下柔和的和声缓缓延伸至乐曲的终点时,色块的视觉残留仍无法排遣。
不喜欢瓦格纳是因其音乐中常包含肉欲的成分,有点过。而这首乐曲适到好处。

  德彪西的三首夜曲(Clouds,Sirens,Festivals),素描《海》(La Mar),以及钢琴曲《幻想》(Reverie)、《月光》(Clair de lune) 等等,扑朔迷离、恍恍惚惚之气充盈其间~

  说到印象派,不能不说到拉威尔(Ravel)的《波莱罗》(Bolero),剧情暗示戈雅(Goya)的一幅画,描写一个西班牙的旅店,其中一张桌子上有一位舞蹈者,其舞蹈逐渐吸引了所有的观众并将他们带入一个疯狂的境地。

  或许简单就是美吧,固执的节奏和单调的乐句以音量的渐强、节奏的加快,在不知不觉间,被她所诱惑,在她巧妙的暗示下,缓慢但坚定地指向高潮。当最后一个音符嘎然而止时,我的心仍高悬在空中,拒绝地心引力的向下牵引。

  斯克里亚宾(Scriabin)对色彩的追求超越了音乐的本身,但是其音乐的色调远及不上德彪西的丰富。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还好,我有音乐。。。。。。
  


很久没有听古典了,嘻嘻~~现在家里也只有一张四季了
现在听去
哈哈~~~


----
千辛万苦null晕头转向null我考上了...
www.ic.ac.uk 酷吧~~哈哈哈哈哈~~~
null 进来看看~~现在,带着安全帽还满脸疑惑的 null就是哦~~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