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青春无悔>>〖箐箐校园〗 >>【校园轶事】>>那时我们正年轻

主题:那时我们正年轻
发信人: yueyin_2001(会飞的猫)
整理人: rainny(2002-03-04 11:15:44), 站内信件
    上大学时,学校里的作息时间总被值班室的老头准时的执行,他是退役军人保持着良好的部队作风,并不为学生的糖衣炮弹所击倒(尽管他会笑纳学生有目的的奉献的香烟和水果,但原则是从不会丧失的)黑暗之后,便是漫漫长夜。

    二十出头的年纪是不习惯在这么早的时间去见周公。于是没完没了的闲扯便充斥着各个寝室。说话由古至今,天文地理。园内园外,总之无所不兼,无所不有。不过最多的却是两性的话题,有恋爱经历,没情感波折的都毫无保留的交流着情感经验,理论者实践者是争的面红耳赤。虽然彼此不能达成一致的感情观却也是满屋春色如冬日雪夜坐拥一炉火笑谈天下事。

    讲话多了,肚子便也咕咕的作响,接下去便是满屋子的“共产共妻”,什么颜如玉,才子配佳人早已在九霄云外。凑足供应六人的食物是有困难的,只能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统一供给。一个苹果在一人一口之后便只留下个核,一碗方便面在几次传递之后需加水稀释以供分配。不需要面对万恶的“帝国主义”,饥饿自然的使我们发挥着广为传诵的上甘岭精神。要是能在哪个角落里找到几百毫升的白酒或啤酒那感情不亚于中国足球队进球。酒足饭饱话题当然不能只停留在儿女情长上,克林顿普京粉墨登场。从中东到南非洲大陆,书生意气,挥斥方机。粪土当年万户侯大概便是如此吧。

    文学早已不是校园文化的主流。但作为大学生谈话还是离它不开。王溯,余秋雨是老生常谈,不过没回享受的政治待遇不仅相同。如五十年代资本家在文革中被打下地狱,可在世纪末又大行其道,人生浮云谁又知祸福旦夕间。另类的卫慧绵绵在感官上迎合了大学生却在思想上得到认同,二十年的改革使这代年轻人出奇的冷静。讨论在逐渐转凉的气温中渐渐低落下去。精神的力量还是无法克服肉体的疲劳。即使是莫言的《丰乳肥臀》也不能阻止室中接二连三响起鼾声。到天边微微露白使,终于一切归于平静,只有此起彼伏的鼾声伴着窗外的蛙声。

    学校的广播奏响晨曲,退伍老兵准时送来光明,其时金黄阳光已洒满床头。盥洗室里拥挤着洗脸的人,空气弥漫着羊骚味,边洗脸边听着今天上什么课,在哪个教室上。拿上几个包子冲往教学楼。入眼之外皆是竞相争渡的兄弟部队。教授摇头晃脑的开始了孔孟之道,讲台的对面却活脱脱一个球迷俱乐部,听说光头的贝克汉姆进球了这一回理发店的老先生意该不会门庭冷落了。书中自有黄金屋,挡上一本书几个仁兄捷足先登到梦里去寻颜如玉。

    狂热过,放荡过;有过追求也有梦想,那时我们正年轻。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