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zyxs(大圣)
整理人: hnyjchuhong(2001-11-16 13:59:32), 站内信件
|
ERP救不了中国软件业
转自--经济观察报
--------------------------------------------------------------------------------
“即使到国内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商与国外软件商平起平坐时,国内软件商最大也就能做到每年1.5亿人民币的收入规模。”一国内ERP软件公司老总的这番话,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即使两三年后,国内ERP软件市场开始大打价格战,能够出现的国内ERP软件巨人也不过跟与目前的财务软件巨头用友公司规模差不多而已。
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规模决定企业大小。在眼下被炒的有些过火的ERP软件领域,云集了国内众多想做软件老大、以及想做IT服务老大的各种软硬件公司,联想、用友这样本身行业的排头兵自不必说,就是浪潮、速达这样的行业新秀也在这一目前仍属是非之地的领域开拓。说是非之地,远的不提,近期就有财务软件两强用友与金蝶因谁的产品才是真正的ERP软件问题要闹到法庭上去的事件。
抛开这些是非之争,把目光集中到另一个严酷的现实上来。国内ERP软件市场80%多落到了包括SAP、ORACLE等在内的国际软件巨头囊中。在那里争论谁的产品是ERP软件谁的不是未免有些小儿科。
在眼下,不管是国内的软件商还是硬件商,很明显,都面临着与国际IT大公司同样的一个问题——转型,从有限的MIS软件、财务软件及有限的PC市场里跑出来,到IT服务市场里打天下。IBM在这一点上已经领先,使得即使合并也不足于与之抗衡的新惠普压力沉重。国内IT企业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在PC市场几乎没有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的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眼下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带领这个国内最庞大的IT公司走出国门去,但现实情况使他清醒地意识到,也许在国内做更多的IT业务是在目前尚没有实力去与国际IT巨头打拼时比较可靠的办法。当然他很清楚,即使在国内做ERP这样的大软件系统,也必须向国际大公司学习,所以联想通过自己实施SAP的系统来学习ERP的技术与经验。
国内的软件公司就没有联想这样的方便了,其结果是没有真正对ERP软件在技术及实施上有所积累。从与ERP软件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售后服务的财务软件市场开始饱和时起,国内软件公司才意识到,其实中国特色(因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不完全接轨造成)这一招棋并不能真正救国内的财务软件公司。同时,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使得红极一时的MIS系统仍旧走不出小圈子的概念。而国际上流行的SCM(供应链管理)、ERP、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这两年在国内热起来时,财务软件公司及做MIS的小型管理软件公司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没有那一家软件公司真正比实验室里的专家更懂得企业的价值链。加上所有的纯软件企业都与ERP系统所涉及的管理思想和流程没有联想那样切身的体会,但迫于形势,又不得不去做自己并不熟悉的ERP等供应链软件。
软件公司的转型是如此仓促,反应出来的问题就是上面提到的是非之争,最典型的例子是连自称ERP厂商的软件公司自己都不认为自己的产品是真正的ERP软件。
这就是为什么会不断地产生,为了争谁的软件是ERP软件以至要闹到法庭的根源。而这一根源在软件业还在中国特色幌子的保护下时,由于暂时获得了生存空间而心安理得,并不去想自己的软件公司是否真的拥有核心技术。
一个可以衡量国际化软件企业技术水平的标准就是国际上普遍实行的软件工程质量评估体系CMM,国内最好的软件公司获得的级别也就是三级,而与我们紧邻、综合国力还不如我们的软件出口大国印度,他们的软件公司基本上都获得了CMM最高等级五级认证。差距一看便知。
随着中国的正式入世,国内软件公司再也不能指望用户为考虑中国特色因此采用国内软件企业的ERP系统,加上有限的市场规模,使一部分国内ERP软件商开始清醒,指望通过媒体的热炒是救不了软件市场的。只有在与国际软件巨头竞争中学会更多的东西,慢慢地获得核心技术,才是软件公司持续发展的正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