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enyanghao8899(夜海琴音)
整理人: hnyjchuhong(2001-11-12 21:01:41), 站内信件
|
(浙江经济报 记者 徐王婴)
杭州中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掌门人孙德良一直庆幸自己没受网络泡沫的影响。但他万没料想到,一场跨国域名官司会找上他。
前天(11月6日)下午,在杭州高新大厦孙德良的办公室里,这位中国化工网的创始人和掌门人绘声绘色地对记者讲起这场官司的由来。
海外来函,第一次没理睬;第二次没理;第三次,不得不理;第四次,不得不叹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办事效率。
在网络经济普遍低迷,网络精英们英雄气短的形势下,以中国化工网为代表的行业网站却令人刮目相看。孙德良4年前以12万元开始创业,当年即赢利,至今拥有50000多个注册会员,5000多家缴费企业客户,占国内上网化工企业的70%份额,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的业绩不能不令人称奇。
孙德良做化工网,他的域名理所当然地向“chemnet”靠近。因为,“chemnet”是由英文Chemical(化工)、Network(网络)简称组合而来,公认有直观的“化工网”的意思。
1997年,“杭州中化”公司创建之始,孙德良就想注册www.chemnet.com的域名,但查询后得知已在美国被注册。为此,孙注册了www.chinachemnet.com的域名并创建中国化工网英文版。1998年5月,孙又注册了中国化工网中文版的www.chemnet.com.cn域名。之后,中国化工网又于2000年2月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注册chemnet的国际商标分类第38类项下商标,于2000年5月14日核准注册。
今年9月5日,孙德良欢天喜地从韩国一家公司手里收购了www.chemnet.com的国际域名。这下,总算备齐了chemnet的“com”和“com.cn”等域名。
然而,9月9日这一天,孙德良收到了一张发自澳大利亚的一张律师函,函上称 chemnet.com的域名是他们公司的,要求归还并限24小时给予答复。
这家公司叫orica,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化工企业,年营业收入40亿澳元。
“一开始,我没理睬那个函。因为我想,我从1998年就开始使用chemnet这个国内域名,并经工商局批准,合法拥有了chemnet这个商标,再说,我是从韩国那家公司手里合法收购到的域名,当然可以不去理会。”孙德良这样对记者说。
9月28日,“杭州中化”公司第二次收到澳大利亚寄来的邮包,被告知orica公司已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递交了投诉书。
还没来得及反应,10月2日,“杭州中化”收到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通知书,要求在20天之内完成答辩材料。
一个涉及域名、商标、知识产权的国际官司,一大撂的英文材料“杭州中化”如何应对?
首先想到的是找律师。
然而,几番打探之后,联系过的律师竟无人肯接这个案子。理由是:这样的跨国官司没办过,不知怎么办或是英文看不懂。
好在自己“门内”有从美国留学回来,英文流利的;有学过法律的;于是自己组织人马翻译材料、写答辩状。终于在10月19日,寄出了理由充足、条理清晰的答辩材料。
10月24日,WIPO回函通知说,答辩状已收到,并通过了审定,仲裁结果将在11月17 日出来。
这一次,孙德良不得不佩服WIPO的办事效率。
一个域名,在六年里流浪四大洲三大洋的六个国家,刚到中国便引来官司。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
国际化工巨头Orica为何志在必得地与杭州中化争夺www.chemnet.com这个域名?这个域名究竟有多少含金量?
因为“chemnet”是“化工网”的简称,全世界的人只要在互联网上搜索化工网络,最容易进入的域名便是“www.chemnet.com”。“杭州中化”拥有该域名后,其旗下网络 “中国化工网”在短短一个多月里,日平均浏览量便从15万升至27万,新增部分大多来自国外。难怪乎Orica对此域名要虎视眈眈。
然而,www.chemnet.com这个域名却有着6年的“流浪史”,最后才颇富戏剧性地到了“杭州中化”的手里。
1995年2月,美国一家公司注册了这个域名,并于同年4月用于构建站点,是最早在互联网上出现的专业化工信息平台。
1997年10月,这个域名转让给印度一家信息公司,并被这家公司使用至1999年3月左右。
1999年3月,互联网的狂热时期,瑞典的一家公司斥巨资从印度转让到这个域名,并称在此域名下建立世界最大的化工专业BIB电子商务平台。
2001年4月,因经营问题,使www.chemnet.com面临倒闭,澳大利亚Orica“转让” 到了这个域名。
2001年8月30日,此域名因续费问题被取消。同年8月31日,韩国的一家公司注册了这个域名。9月3日,一直关注此域名的孙德良获知了这一变动。于是,在孙的努力下,9月5日,“杭州中化”与韩国的这家公司在上海签定转让协议。
为什么一个“流浪”6年,辗转6国的域名刚到中国就引来跨国官司?是因为该域名使中国化工网的浏览量成倍上升致使外方“虎视眈眈”?还是因为外方熟知中国人注册国际顶级域名几百万个,而持有相应商标权的寥寥无几,从而认定中方必输无疑之所至?
杭州中化80%的胜算与难以言说的“软肋”
咨询了许多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后,孙德良告诉记者,Orica公司想要赢得官司必须证明3点:首先,Orica公司具有该域名的商标使用权,其次,Orica公司还必须同时证明杭州中化非法持有www.chemnet.com域名,第三,杭州中化恶意使用这个域名。
从目前的情形看,Orica公司的确具有该域名的商标使用权,他们在化工领域注册了几十类chemnet商标,这可见“www.chemnet.com”域名的巨大价值。但“杭州中化”也同样具有chemnet商标权,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8类与互联网相近类别类商标权,根本不存在非法持有的问题,恶意使用更是无从谈起。
但孙德良也无可奈何地承认,之所以说只有80%的胜算,是因为有一个“软肋”。那就是,根据工商部门的规定:中资、合资等公司在工商注册时,不能有自己的英文名称。但在域名注册时,又必须用英文进行注册,“杭州中化”在注册时使用的公司英文名称是 “Hangzhou Hi2000 InfoTech Inc”而“老奸巨滑”的orica公司委托上海有关单位对其摸底调查后指出:在工商局里找不到“Hangzhou Hi2000 Info Tech Inc”这个名称,因而这个公司不存在!
几经努力后,工商部门出具了一张证明:“杭州中化公司一直在使用Hangzhou Hi2000 Info Tech Inc这个名称,但无须在我局注册”,但这样的证明在法律上到底有多大“威力”呢?
澳“Orica”向WIPO提出暂时中止诉讼要求,澳方是想跨国合作还是“缓兵之计”?
11月1日,“杭州中化”一大早收到WIPO发来的电子邮件,邮件中提到,10月30 日,澳大利亚Orica公司向WIPO提出暂时中止诉讼的要求,WIPO没有同意这个请求。
对此,孙德良认为,Orica可能有两种考虑:
一是Orica想与杭州中化进行商业合作。因为中国化工网是中国的第一大化工专业网络,手中有着庞大的化工企业资源,而orica公司目前正好开拓中国市场,可以利用杭州中化的资源,共同拥有chemnet.com的域名,双方合作可以形成互补优势。
另一种可能是缓兵之计。因为中方的答辩状使其意识到胜诉存在的难度。他需要暂时中止诉讼争取时间,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
但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杭州中化”都希望坚持www.chemnet.com这个域名。而既要轻松赢得官司,又要在“合作”中获利的“双赢”恐怕不是轻易能够获取的。
“喘息”之际,“杭州中化”的掌门人陷入了深思之中
工商部门规定,中国企业不能注册英文名称,在国际商务活动中面临不得不使用英文名称时,如何证明自己企业英文名称的合法性?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如何面对越来越多的相关跨国纠纷?中国一些相关的法律条文是否应根据国际商务的特殊性该有所改变?
中国注册有国际顶级域名几百万个,而持有相应域名商标权的寥寥无几。对此,任何一个境外企业都可凭借其相关商标权对域名持有者进行指控。轻者,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进行行政仲裁,重者进行跨国司法诉讼。中国是否应该来一次倡导企业注册商标的 “运动”?
面对WIPO传递过来的法律文书,竟一时难以找到熟悉应付的专业人才,适应WTO的人才状况竟稀少得如此窘迫!
迎接WTO——
中国政府是否作好了准备?中国企业是否作好了准备?中国是否具备了适应WTO的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