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st2170865(跋涉者)
整理人: raindot(2001-11-12 09:23:21), 站内信件
|
每年的11月8号,是中国的记者节。说来也快,在不少人对记者节还没有什么印象甚至闻所未闻的时候,今年是第二个了!
我,跋涉者,虽不敢自称为什么资深记者,但在新闻界也混了二十多年,写了几十万字的稿件,拍了上千小时的电视画面,至少也算得上阅历丰富吧!然而,去年的记者节,我尚有些牢骚可发,今年的记者节,竟只有孤愤了……请别误会,我并不是在发泄对现实的不满,也无意攻击我们的党和政府!近几天,我一直在写一些诸如“节日快乐、真诚感谢”之类的溢美之词。请看:
初冬的太阳
续写着一首欢快的歌
春天种下的希望
任我们在歌声中收获
披一身时代的风采
怀一腔丰收的喜悦
我们,迎来了第二个记者节
这是党和政府对新闻工作者的关心、厚爱,
这更是温暖、力量、鼓励和鞭策!
我们,清楚地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我们,深深地懂得:应该怎样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
是啊,如果没有半点真情实感,也很难流露出这些念起来还算通顺的文字。无庸置疑,我在键盘上敲打这些东西的时候,内心也曾冲动过。
……
不管是潇潇细雨的春天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
不管是金风萧瑟的寒球还是雨雪交加的严冬
哪里有新闻,我们的记者就在哪里出现
夜阑人寂,机房内外仍然可见编辑们的身影!
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没有休闲娱乐,没有月下花前
只有摄像机,只有编辑机,只有埋头苦干,只有无私奉献
……
当这段文字在荧光屏上出现时,我意识到:我在“诉苦”!一个良心未泯、坦荡、正直的记者在诉苦!一个被列入“三防”对象的记者在“诉苦”!是的,在我们当地的记者队伍中,有不少被列入“三防”对象的记者。所谓“三防”,即:防火、防盗、防记者。这是一个糊涂概念,更是一本糊涂帐!从被采访对象的心理角度分析,有两种可能:一是怕揭露、怕曝光;二是怕记者的吃、喝、拿、卡、要!当地有首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记者打电话。记者拿着一支笔(文字记者,电视机者则是扛着摄像机)吃了上级吃下级。”当然,同样是记者,也分三六九等。一等记者搞外交,二等记者炒股票,三等记者搞承包,四等记者最重要。干活多、拿钱少,要发牢骚把你炒!我大概属于四等记者吧!第一个记者节,我发了点牢骚,险些被炒。第二个记者节了,我牢记历史教训,只好把自己安在微机前,孤独地泄泄私愤……
按日程:上午开庆祝大会;中午大宴来宾(当然不是白请);晚上集体会餐。我想,大会要参加,其他场合就免了,有时间,还是陪陪身患绝症似乎已没有多少日子得的母亲吧。因为这几年,我这条行将就木的狗正想走出“围城”,正在努力感受热闹中的寂寞……
----
跋涉者
欢迎光临 上海社区 《朝花夕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