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记者之家>>记者随笔>>管理篇之一 总编一支笔

主题:管理篇之一 总编一支笔
发信人: zheq0()
整理人: sayrainly(2001-11-07 15:41:32), 站内信件
中国媒体发展至今,很有必要转变观念。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文化、书、知识分子总是心怀畏惧的,似乎他们掌握着真理,于是报纸上说的东西都是真的,并以此指导我们的生活。 
假如你同意你所办的报纸是以盈利为首要目标,那么学习企业运作、引进商业化操作思路是头等大事。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盲人摸象般评论企业,可我们自己运作报纸方法更是小儿科,根本经不起商业化竞争的冲击。 
试举一例:长期以来,总编一支笔现象颇为普遍,传统媒体里,总编的权利很大,整体运作以他为主、以出版的内容为主,由此常常出现刻意在精、深方面的追求,在文章本身上下功夫,而忽视标准化管理和经营,从而使报纸的发展总是在似乎有很明确的发展方向下糊里糊涂的前进。最明显得表现就是版面越来越多,人员越来越庞大,发行量也在上涨,就是收入没有同步增长。 
我提的思路是这样,社长为法人,设一常务副社长全面管理,下设四总互相制衡“总经理、总编、总策划、总监”。总经理在最前方、总编稍后,总策划居中,总监最后监督协调,如论职务高低,基本平行略有区别,从高到低为“总监、总经理、总编。总策划”。 
总经理的工作在于经营,广告、发行等都归他。 
总编的工作就是出版物。但出版物的内容要服从总经理的运作思路和市场反馈的信息。比如,要和广告思路和对广告客户的服务挂钩。 
总策划的工作相当于参谋长和总设计师,如果其他三总能力较强,合作较好,可以不用,但要考虑到人事斗争问题,多设一个也有好处。 
总监要管财务,同时对其他三总的工作进行监督协调。 
这样,总编的权利被大大弱化,而突出总经理和策划的功能,突出以经营为核心而不是以出版为核心的宗旨,从而整个报社杂志社容易形成流水化作业,符合大规模商业运作的格局(反思,我们出书出报的目的是什么,绝对不是对了出版、为了找新闻补齐版面而出版,出版只是我们的一种手段!这种观念一定要强迫性地贯彻到每一个基层员工身上,虽然也有同行进行过类似尝试,但经营的主要地位还是羞羞答答地没有树立起来)。 
总编“一股独大”还有一种危险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就是假如总编无能、权力太大肯定坏事。假如总编名气太大,也不一定是好事。我们经常感叹“张瑞敏之后海尔怎办?倪润峰之后长虹怎么办?”那么太有名、太独断地总编会给后来人造成什么?举例广东×××杂志,其总编××名气很大,而且常常有宏文发表。假设这个总编后来离开×××,权力真空,人气、内部凝聚力,读者期望这些如何须速填补,后来的管理人员会有多大困难?一个报社的千金重担,不能依靠一个人挑,即便这个人很有才能,也要有所准备。 
前一段看到该杂志有人征求意见,其实该杂志办的很不错,很值得尊敬。但对于报社管理当局而言,招一两个记者,换几个栏目,改一下制度都是小事一件,而总编问题,我看倒是个值得从长计议的隐忧。 
以上所涉及人名、地名、报纸名等均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