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分类游戏>>● RPG冒险>>§杂谈游戏§>>杂谈游戏艺术/文化>>游戏,流行文化乱乱谈

主题:游戏,流行文化乱乱谈
发信人: kedebaby1981(风尘·沙滩)
整理人: ayalee(2002-01-15 15:42:34), 站内信件
★原文转载自GameCulture版gongbenmao3670的《游戏,流行文化乱乱谈》★
作者:轻舞飞扬 

   现在听的是《仙剑奇侠传》的MP3,一张动画盘里带的,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想起了李逍遥撞到赵灵儿洗澡的情景,想起了比武招亲,想起了隐龙窟,想起了黑水镇,想起了扬州城,想起了镇妖塔,想起了月如为救逍遥而死……现在批评仙剑的很多,有人说它已经老不死了,还有人为证明日本游戏多么的优秀,拿仙剑和同时期的FF6大做比较,又谈画面又谈音乐的。诚然,日本游戏是优秀,但一个中国人靠贬低自己抬高别人,总觉得有点那个。况且中日还算是世仇,我所在的城市731遗址里还经常有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为死去的同胞喊冤。况且仙剑给中国人的感动是FF6远远不能相提并论的,况且一个游戏不是单凭画面音乐剧情和所谓的“内涵”等简单的各项数字求平均下定论的。现在社会有种现象,年轻人交尾(抱歉打错了是较为,较为)严重:资本主义大潮一涌进来,很多人都被花花绿绿的东东弄昏了头,都快不把自己当中国人了,当然真正敢喊出来的不多,但行动已经证明一切了:比如看漫画的吧,有些人一看着日本漫画就找不找北了,高喊:“人家最最爱的就是BL喽,哦哦,南大人,饿好好喜欢你哦。”且不说讨论BL是好是坏,就算它好上了天,你也不用满嘴吐沫星子喷上天呀。一张白鸟泽丽子的脸,弄的大家都好好怕怕呦。要不就是文坛盛行“美女作家”,非的把自己写成抽着高档烟,躲在心灵阴暗角落等待男人去X的发情母猪才叫酷才叫有型,还美其名曰“现代都市女性”。我开始怀疑新新人类之所以被骂PUNK是他们这群无病呻吟者搅和的,早上还看搞笑电影,上午就能写出“我的心好乱我需要人慰籍”来。可能说这些有人会骂我沙文主义,狭隘的民族思想。其实我并不是想批评西方的东西,更不是受漫画毒害后的青少年在忏悔,想当年为了抢《圣斗士星矢》早上六点我就到了书摊,老板来之后都排一队人了。北方天气冷,零下30度,掏钱时我发现手已经没知觉了。但我还从来没有为哪本漫画喷的吐沫星子满天飞,因为我还知道漫画这东西有几斤分量,我还清楚一个人应该是有骨气的。   

  最近谈中日文化的多起来,我也参合一脚。   

  我们玩的,很多都是日本人的东西。日本人善于汲取和学习,从前学咱们的文化,明智维新开始又学西方的,实际上日本人独创的并不多。就连漫画和游戏中的很多东西,也是从别人那里拿来的。手冢创立“新漫画”的时候,借鉴了电影的表现手法,力求增加画面动感,于是新的分格方式产生了。日本人拿的很高明,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他们有用的,什么是可以抛弃的。就像《封神演义》,作为一部商业漫画作品,原著中的思想价值并没有多少用处,他们所要的,只是一个世界观的构建和一部分人物和情节,其余的可以全凭自己改编。所谓的日本文化,正是在这些一次次的补完中形成而逐渐成熟的,最终,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   

  然而在思想上,日本人却比较混乱,他们并没有系统的,属于自己民族的正统哲学理念,也就是说,日本的民族文化是不健全的。历史学家们总结所谓的民族性时,可以把每个民族人的鲜明特征勾勒出来,但在大和民族的思想领域,始终留有一定的空白。日本处于中西文化的碰撞带,由于总是学来学去,而又只学表象缺乏创造,日本人始终也不知道自己应该相信什么,自己应该有怎样的性格,虽然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是其实是很混乱的。   

  鲁迅的文章描绘出了中国人的“劣根性”,其实所谓的劣根性,既是旧思想在新环境的洗涤下滤留出的糟粕。比如儒家思想中“中庸之道”,西方思想家总结它的时候,特别提出了这种思想对五千年的封建王朝建立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中国虽然内战连连,但那是自己家里的事,中国人并没有西方人那样好战,所以很少向外侵略。元朝虽然有,但蒙古是离汉文化较远的一群,秦始皇的时候,对于匈奴的挑衅,也只是防御,其实我们并不是打不过的,要是换了亚历山大,早就杀过去了。说明“中庸之道”有句话“出头的椽子先烂”。中国人喜欢安于现状,追求平稳的生活,正因为如此,在那些游牧民族打打杀杀,在地中海一片血海的时候,我们可以安心提高生产力。一位西方经济学家指出,中国在1860年以前,国民生产总值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只是后来才被英国超过,儒家思想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其实我们后来被别人超过,也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思想。   

  康熙在位的时候,对“西学”的研究可以令现代学者惊奇不已,康熙不但学了《实用和理论几何》,还比较它与欧式几何的区别,结果是,他的演算比身位西方传教士的老师还快,他甚至还研究西方的天文,历法,物理,医学,化学,然后与中国原有的这方面知识比较,取长补短。在自然学问题上,中国官僚和外国传教士经常发生矛盾,康熙不袒护中国官僚,也不主观臆断,而是靠自己发愤学习,真正弄通西方学说,几乎每次都作出了公正的裁断。然而到了乾隆的时候,面对前来谈判,准备和中国进行外交的英国使团,乾隆的举动是先用盛厌款待一番,然后写了一封《赐英吉利国王敕书》,信里对一切要求全部拒绝,这大概是他炫耀我“华夏国威”的一种方式,的确,他那时很威风。但几十年之后,英国的大炮打开了我们的国门。   

  “中庸之道”的负面影响是,容易使一个人,以至一个民族变的不思进取。如果本身的条件再优越些,更是盲目自大的不思进取。而当我们被别人打的清醒过来的时候,又变的麻木不仁,又变的盲目崇拜西方,这就是鲁迅笔下描绘的劣根性。记得金庸总结过,一个民族,如果想长久而旺盛的生存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备两点:善于“改革”和对于其他民族思想的“开放”,其实真正能够长久而旺盛的存在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只有我们中华民族。中国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劣根性,但生存能力十分强,我们可能糊涂一时,但马上会醒悟过来,并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新道路,在打败仗后的五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正处在新的蓬勃发展之中。给予我们新的发展环境的,正是“改革”和“开放”,这些也蕴涵在我们的民族思想中,中国人其实很善于改革,封闭只是暂时性的,我们对于友善的外族一向友好相待。而相反,有一些民族可能因为武力逞雄一时,但因为缺少弹性,迟早会消亡。就像一根铁条,只是坚硬刚强,总有被打断的一天。而如果有了韧性,再想打断就难了。   

  日本人也懂得“改革”和“开放”,但和其他民族却不同。我们所说的“改革”和“开放”是对本身民族文化的一种修正,中国人有“静”的思想,西方有“动”的思想,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处于冲突与融合的动荡不安之中,如何既不丢失自己本身的传统,又能从别人身上学到些东西是每个民族都在做的事情,我们在学习欧美的时候,西方人也在研究我们。然而日本却不同,日本人并没有多少“本身”的东西,它的文化是这里拿一块,那里拼一块凑起来的,缺少精神寄托的日本人,信仰古老宗教的并不多,因为在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时候,他们学的更多的是形式而非实质。包涵有更多文化思想意义的宗教对他们吸引不大,信基督或者佛的人没有那些所谓“新兴宗教”多。虽然全世界都有这种趋势,但没有哪个国家有日本那么厉害。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而精神文明相对滞缓,正是考验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的时候。   

  我们今天玩的是日本游戏,看的是日本动漫,国产动画也的确让我们混混欲睡。但我们要清醒一点,这些并不是因为日本人比我们优秀,日本文化比中华民族的文化优秀。中国目前处于发展阶段,比起西方国家来我们在物质上的确少很多,但是现状并不能解析潜能,今天并不能说明未来,任何民族都有兴也有衰。历史上中华民族曾经无数次的陷入危机,但都站起来了,今天也一样,中国会有再次崛起的一天,因为在你我的身体里,流淌着具有这种能力的血液,这就是民族性。它是一个民族能否长久旺盛的关键,保持传统的原因也就在此。“存在既是合理”在人类社会同样适用,一个民族之所以能长久生存,至今仍兴盛,自然有它的原因,而这原因就蕴涵在它所固有传统文化之中,它可以解析,但别人却难以学到。   

  《仙剑》真正打动我们的是什么?是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东西,中国式的仙怪传说,中国式的武侠,中国式的音乐,中国式的爱情,当然,这些东西不只是流于表面,那样的日本人也会做。《仙剑》是真正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了一起,画面可以打动眼睛,情节可以震撼心灵,而共同的文化却能引起一个民族的共鸣。我以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自己的游戏”,仙剑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因为虽然所有的国产游戏在制作时对国外游戏的制作经验都有所借鉴,但是能在文化上保持自己风格的却并不多。DQ被成为日本的国民级RPG,而DQ的原形是《龙枪》,这倒也符合日本人的性格。   
一些人认识不到我们的文化优势,是一种悲哀。而还有一些人却盲目的崇拜吹捧,这同样是一种悲哀,我们的动画界有句口号“做我们中国自己的东西”,什么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一身古装?宝莲灯?西游记?封神演义?难道中国发展来发展去,最后还只能玩封建社会留下的那套东西?真正的民族性不是流于表面,穿上长袍带上道冠拿个浮尘的不一定就是中国人。老是搞老祖宗那一套,对于外来的东西不会借鉴学习,和乾隆当年的所做所为没有区别,这样的动画业也必定走清王朝的灭亡道路。中国人的毛病很多,我们的民族优势绝不是因为中国人是最完美的,我们所自豪的应该是,中国人具有把其他民族的东西融入自己的文化融合力。   

  全球化是我们共同的趋势,现在全世界的年轻人比之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相象。这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通讯手段的提高,使我们的距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近的缘故。而随之而来的是文化的冲突,我们也迫切需要一种新文化,并不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新文化,这,就是流行文化,其实流行文化也有民族差异,但是由于表现手法更加形象生动,更注重观赏性而非内涵,所以很快赢得全世界的共同认可,有时候它对我们的影响甚至已超过了传统文化,我们的年轻人接受着如此的同样东西,不相似才怪。而在流行文化的创作上,美国和日本又是明显领先的。   

  漫画也算是流行文化的一支,日本漫画为什么会在世界范围受到广泛的认可和欢迎?漫画这种表现手法生动形象而富有活力,而文字却含蓄,能给读者更自由的现象空间。相较之下,漫画无疑是越来越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的。“画”这东西原本是东西方界限分明的,然而思想上没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日本人却能把它变成一种流行文化而存在,这种事情别的民族就未必做的出。最早创造卡通的是美国人,美国虽然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但那其实是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与日本不同的是,每个美国人都有自己的民族特征,而它们又在相互影响中发展前进。美国也同样是个适合新文化孕育发展的地方。所以流行文化的产生多是出自这两个国家,当然,经济原因也很重要的。   

  中国人搞动漫做游戏,也要先搞清楚这点:动漫和游戏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它们是一种流行文化,不是糊弄小孩的小猫小狗,不是专门教育人的工具,更不是翻版古代名著的新玩意。它们是一种表现形式,和小说电影一样,有好也有坏,难道能因为黄色小说和A片就禁止人看文字书和电影吗?说起来荒唐,可是现在有些中国人的确干着这样的事。但我总以为未来会是美好的,任何新事物受到肯定都要经历一定的阶段。我们只希望这样的阶段不会太长。中国人对于新文化的认可相对与美日要慢一些,可能这阶段我们自己人要骂自己人,但实际上我们要比美国人更理智,我们更清楚什么东西适合我们,什么不适合。我们比日本人更有底,因为我们的东西不是七拼八凑出来的。武侠小说中有“功夫障”的说法,一个人武功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于其中道义的领悟也要达到相应的高度,否则就有害无益。这和邓小平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点相似,但也不同,两手抓的实质原因是精神文明对物质建设有指导作用,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落后西方。而实际上,民族性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也是具有指导作用的。所以,在两手抓的背后,其实是有第三只手--民族性 的。   

  我们的动漫业,游戏业会走向何方?我不知道,也许我们富了,但还是看别人的玩别人的。也许我们会占领自己的一片天空,但愿如此。很喜欢姚非拉,因为我以为他画的是真正属于中国人的漫画,但是我知道,如果我们有成功的一天,我们不会只是画中国人的故事。漫画不是民族的,而是世界的,日本有《双星记》,迪斯尼也有《花木兰》,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再是由一个个单独的民族构成,而是一个统一的世界。我们想搞中国式的动漫,游戏,并不一定个个都要搞的象《仙剑》那样,民族特色浓郁。日本人做了《生化危机》,并可以骄傲的说“生化危机是我们日本的”,虽然那里并没有一个日本人。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其实只有一个准则--中国人做的!管它什么传统不传统?畏首畏尾怕丢弃传统其实是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我们中国人怎么会有这种不自信?我们的社会缺少不是传统,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实干精神,等我们做成功的时候。那些所谓的传统,自然而然会一一浮出水面。到那时候,不用有人喊:该做我们自己的东西啦,那些《仙剑》呀,《轩辕剑》呀,姚非拉呀,会一个个自己出来的。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自信,中华民族的传统怎么会那么容易被丢弃?如果真的被丢弃了,这样脆弱的文化我们要它做什么?我们难道忘了,在提倡科技农业的今天,我们的农村里还有多少人靠拜灶王爷跳大神企求丰收?我们难道忘了,在我们中的一些对着西方膜拜效仿的同时,在世界各地有多少华人用含着泪水的眼睛望着北京?我们传统文化有蟑螂一样的生命力,一些人却还要把它捧到手心,甚至攥进拳头,生怕伤着,高举过顶,跪下,磕头,呼一声:“做我们中国人的XX吧。”  


----
风萧萧兮易水寒,
R.P.G兮真好玩!!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