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ocking75(西蜀后觉)
整理人: raindot(2001-11-07 16:52:01), 站内信件
|
三十年家点滴(7)—— 与孩子交“朋友”
作了父亲,自然多了一项教育孩子的责任。
我们这个单位是研究所,知识分子聚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家都很重视,所以,每年寒暑假期,家长都要联合起来组织孩子学习,大家把这叫做“假日学校”。“学校”的校长由家长轮流担任。这一次轮到我当“校长”,于是,把所有参加“假日学校”的学生召集到我家里开“座谈会”。
我对孩子们说:请你们来商量办学大事,可以随便发表意见,向毛主席保证决不把你们的谈话转告家长。就当是老朋友,象我和淼淼(小儿子小名)一样。我这样一说,孩子们紧张拘束的情绪放松了,这下子象麻雀子嫁女,唧唧喳喳发泄开来,两个多小时一会就过去了。
第二天上班,不得了,到我办公室访问的家长成串,并给我了一个“雅号”— “儿童团长”。还转达孩子们的反映:“淼淼好幸福哦!他的爸爸和他是朋友”。当然,家长有些意见,这样管孩子,家长威信何在?!
其实,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只是孩子的朋友,有时候也必须是严厉的父亲。比如:大儿子高中三年级上学期末,单位里跳交谊舞成风。他的几个同学都随家长去了舞会,回来一渲染,小子也动心了。有一天晚上,忙遑遑作完功课,告述我们他要去舞会看看。我就没有客气,教训他:交谊舞会是社交活动,山沟里当成了娱乐,大人热衷可以理解,你一个中学生有什么社交活动。不准去,你如果去了,今晚别想进家门。由于我们两口都坚决反对,孩子最终没有迷上跳舞。那个鼓动他的同学,经常跟着母亲出入舞会,结果,从全班头二三名掉下来,当年的高考落榜。儿子保持优势,考进了名牌大学。在我送他去石家庄陆军学院军训时,他自己给我说;老爸,幸好你动了“杀着”,要不然我也可能惨!
事实上,孩子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如果不和他们形成朋友的气氛,养成通畅交流的习惯,如何能把握住他们的内心思想?!引导教育岂非无的放矢?!经常和孩子闲聊、谈天,可以感知他们在想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想要作什么?……,这样才有可能及时发现情况,作到对症施治。如果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凡事自己作了再说,父母的权威不也是名存实亡!
要知道,智力是必须开发才能出来的哦!父母是开发的主体之一,孩子就是开发对象。所以,父母与孩子应该是“智力开发工程”的合作双方,是同事,也应该是朋友。
---- [求索斋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